?

2000年以來中國勞動力供給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2016-12-27 13:24李夢露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生育率第三產業增長率

李夢露

摘要: 2000年以來,中國勞動力供給在經濟因素,人口因素,社會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呈現出了巨大的變化。由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嚴格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同時,新一代勞動者的思想觀念也變化著。 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勞動力供給將呈現新的局面。

一、2000年以來勞動力供給背景

從宏觀經濟層面上來說,產業結構的調整不斷趨于深入,傳統制造業崗位消失和服務業崗位增長。第三產業的發展非常迅猛,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的,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但從一產和二產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不能滿足這些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使得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就業彈性逐漸下降,結構性失業加劇。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勞動力市場上必然存在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事實上,局部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已經開始顯現。 2003年春季開始,沿海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招工難的情況。隨后,這種現象開始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部分內陸省份蔓延,所涉及的對象也從技術工人逐漸波及普通工人。2016年以后,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將會加劇。

從人口結構來看,2013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里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意味著人口紅利趨于消失,導致未來中國經濟要過一個"減速關"。事實上,人口結構變動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具有長期性。生育率的下降是導致這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而生育率水平是一個具有相當大慣性的變量,2016年后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只是一個長期趨勢的開始。如果按照現行的人口政策和預計的經濟增長量和經濟增長方式,勞動力供不應求的矛盾將愈演愈烈,到2020年勞動力缺口將超過2000萬。

二、勞動力供給現狀與問題

我國2000年以來,第一產業GDP比重持續下降,從2000年的15. 10%下降至2008年的11. 3%;第二產業GDP比重有所回升,從2000年的45. 9%上升到2008年的48. 6%;第三產業GDP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我國2010-2050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預測,齊明珠)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GDP比重為50.5%,第二產業比重僅有40%左右,在"十三五"開局之際,第一次占GDP比重過半,體現了第三產業龐大的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不難發現,在"十二五"期間,第二產業的比重已經明顯下降,東北老工業區的衰退可見一斑,如何重建東北工業區也是解決東北地區勞動力供給正在眼前的難題。目前,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在三個產業中的分布情況正逐步向中等發達國家靠近。從三個產業的比重走向,可以看出我國勞動力在這三個產業中間的流動與分布情況。2000年以來,勞動力主要是從第一產業向第二和第三產業流動,且第二產業,從事工業勞動的勞動力占多數,但這一情況將在"十三五"開局之后轉變,未來,從事第三產業的勞動力將占多數。

2015年出臺的"單獨二孩"政策讓我們把目光又一次落到我國勞動力年齡結構上。事實上,人口結構變動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具有長期性。生育率是影響人口結構的決定性因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這一數字下降為1.18。雖然人口普查有誤差的存在,但可以看出2000年以來,我國生育率極低。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2015年達到頂峰,即73%,但從2016年開始,將急劇下滑。

三、2000年以來勞動力供給問題的原因分析

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總體呈現平穩化趨勢。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們與世界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中國經濟以1995年為界,進入了平穩時一期。從數據上看,2000年到2013年這13年間,大多數年份的經濟波動幅度不超過兩個百分點。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下調,2008年GDP增長率為9.6% ,2009年GDP增長率為9.2%,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政府出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經濟借此走出了谷底。到2010年GDP增長率達到了10.4%。但政府的財政刺激只能在短期內有效,到2012年,我國GDP增長率為7.7%, 2013年GDP增長率為7.7%,2014年GDP增長率7.4%,2015年GDP增長率6.9%,形成了"新常態"。正是在這樣經濟下滑的趨勢下,勞動力需求逐漸減少,勞動力質量的要求也逐漸變高。"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形式更加嚴峻,GDP增長率將依舊徘徊在6%左右,如何在安排我國產業結構,產業升級,地區轉移等,將是影響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因素。

2000年以來,整個社會價值觀念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重功利和重才能越來越成為主流價值觀,世俗性的價值觀逐漸取代理想主義的價值觀。在薪酬制度上我們就能夠發現,人們越來越重視物質激勵,對于廣義薪酬中的精神激勵等不很在意,這對企業的管理的轉變也產生了影響。

在性別觀念上,整個社會的看法也發生了轉變。隨著人口結構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庭拋棄了"重男輕女"的落后思想,女性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逐漸升高。部分職業在男女性面前都是一視同仁,但仍然有一些職業存在無法避免的性別歧視。

在教育觀上,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普遍接受教育對于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性。尤其近幾年以來,研究生擴招,海外留學人數激增,職業培訓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的多樣化形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接受。

四、勞動力供給問題的可行對策

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應對未來勞動力不足,爭取我國勞動力的總量供給將在本世紀中頁結束下降趨勢并緩慢回升,生育率上升會緩解勞動力老化趨勢,則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總量和結構矛盾將會有所緩解。人口政策的調整不僅能有效緩解未來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更可以有效緩解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撫養比過重問題,也有利于社會和諧。

一方面,就業部門應該從工資水平、工作條件等多個方面吸引勞動力,提高勞動參與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水平的提升將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靈活調整退休年齡的政策,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完善。

參考文獻:

高鐵梅,范曉非:《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轉型與供求拐點》,《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第1期。

王遠方:《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D]

齊明珠:《我國2010 -2050年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預測》,《人口研究》2010年第5期。

陳泓霖:《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周期形成機理分析》[D]

江濤:《計劃生育政策對經濟影響的述評與思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3卷第3期。

丁仁船:《轉型時期中國城鎮勞動供給影響因素研究》[D]

方莉:《中國勞動力供求變化研究》[D]

猜你喜歡
生育率第三產業增長率
低生育率:懷疑、再調查與重復驗證
中國低生育率研究進展:一個文獻綜述
2020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1995年-2015年營業稅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相關關系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下滑
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
低生育率群體計劃生育服務工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