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圖書館文獻借閱數據分析高校圖書館現狀與對策

2016-12-27 09:08潘云靈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數據分析圖書館對策

潘云靈

摘 要:本文通過對館藏文獻外借數據的挖據分析,揭示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利用現狀,并從圖書館功能定位、服務理念等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圖書館 數據分析 對策

引言

新技術、新媒體、新環境、新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生存、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匹茲堡大學圖書館館長Rush Miler博士指出: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世界從我們腳底移開,新的信息裝置和利用形式不斷出現, 而這些"伴隨著計算機互聯網和iap成長起來的學生們",將有他們自己喜歡認可和堅持的信息空間與信息利用方式, 圖書館怎樣進入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 [ 1]這個問題是當前每個高校圖書館都面臨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正一步步逼近,并已對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筆者通過對本校圖書館最近4年讀者利用圖書館各項指標數據的變化和讀者利用圖書館現狀調查,從圖書館物流、信息流、讀者流數據的變化,揭示新的信息環境下讀者獲取信息和閱讀方式的變化及它對圖書館的影響,探索高校圖書館如何面對環境、用戶的變化,調整和變革自身的服務功能與工作機制,讓圖書館與用戶共同進步。

1 圖書館利用現狀

1.1 讀者年進館人次逐年遞減,對圖書館的各項需求呈下降趨勢。

2012-2015年,我館進館人次從109.1萬下降到95.4萬,減少了 12.6%。在2012、2015年"讀者到圖書館目的"調查中,顯示為自習第一,其次是借閱圖書,與2012年調查相比,各項需求都呈下降,如借還書減少了42%,閱覽減少了51%,自習減少了39%,而到圖書館使用數字資源和上網的降幅最大,分別減少了88.3%和83%。由此可見,讀者對圖書館現有各項服務功能的需求呈下降趨勢,對電子閱覽室的利用需求下降最大。

1.2 圖書各項借閱指標數據明顯下降,文獻利用率降低。

1.2.1 圖書借閱量、借閱人次比例、生均借閱冊數等呈大幅下降趨勢。

2012-2015年,到館讀者人均借書冊數每年基本穩定在18冊/年左右。但借閱人次、借閱總冊數、借閱頻次都呈下降趨勢,且降幅明顯達20%左右,如借閱總冊數減少了21.62%,借閱人次減少了21.19%,(見表1),造成借閱量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借閱人次的減少,2012年我校本科生借閱人次比例為81.73%(借閱人次比例=借閱人次/在校本科生),即81.73%的本科生到圖書館借閱了圖書,全校本科生生均借書冊數(借閱總量/學生總數)16冊,2015年借閱比例為68%,生均借書冊數為11冊。借閱人次比例減少了17%,生均冊數減少了30%(見表2),即到圖書館借書的學生人數減少了17%。

人次比例=(借閱人次/在校本科生數)*% 人均借書冊次=(借書冊次/在校本科生數)*%

1.2.2 圖書有效利用時間為入藏1-3年內,文獻利用率低下

從2012到2015年,年入藏圖書的利用率在第1-2年呈上升趨勢,第2年達到利用率最高點,第3年開始逐年下降。統計數據顯示,在年借閱量中,當年入藏圖書借閱總量占該年的總借閱量的18.29%,近3年入藏圖書占52.42%,而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圖書利用的高峰黃金時間是在圖書入藏1-3年內。加強對近3年入藏圖書的宣傳推薦對提高圖書利用率和借閱量非常重要。

文獻利用率低下,零借閱圖書占比嚴重。截止2015年本館零借閱圖書比例為33%,其中人文社科零借閱率為28.7%,自然科學為44.2%。文獻利用率低下已是圖書館界面臨的共同問題。2010年康奈爾大學對館藏利用情況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50%的館藏自1973年以來從未被出借過;布朗大學2005-2009年綱目選書和確實已訂的訂單所購圖書的流通統計表明,40%的圖書從未被出借過,26%出借過一次,12%出借過二次,22%出借過二次以上。美國大學圖書館普遍的50%以上的藏書平均10年只用到一次[2]。

1.3 電子閱覽室使用人次大幅減少,生存受到挑戰

2012-2015年我校電子閱覽室使用人次從22.2萬下降到15.76萬,下降了29.3%,調查顯示,讀者到圖書館使用數字資源和上網的目的從2008年的47%、43%下降到2015年的5.5%、7.6%,分別下降了88.3%和83%。電子閱覽室近年來人次減少現象已經不是本館個案,據筆者調研了解,這已是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都面臨的問題,由此可見,隨著手機、筆記本、IPAD、無線網在校園的普及,對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沖擊最大、最直接。十年時間,電子閱覽室從鼎盛走向衰弱,其功能作用將被逐步整合。

3 網上圖書館訪問呈上升趨勢

2012-2015年圖書館網站訪問人次從22.01萬增加到29.53萬,增加了34.2%。通過調查顯示,教師對圖書館的需求主要傾向于圖書館的數字資源。45%的教師每周至少一次瀏覽圖書館網站,69%的教師瀏覽圖書館網站的主要目的為了使用數字資源。67%本科生偶爾使用,21%每周至少一次。本科生使用圖書館網頁的主要目的:54%查詢個人借閱情況、續借,35%使用數字資源,32%書目檢索。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圖書館呈現進館讀者減少、借閱量下降、網上圖書館訪問量上升等趨勢,究其原因:一是新技術、新媒體、新的信息環境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作為數字時代的原著民,對新技術、新媒體的接受、使用能力強,他們不依賴圖書館及圖書館員,而更傾向于自我服務形式,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地獲取信息資源。圖書館已不再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渠道。讀者調查顯示,讀者獲取獲信息的途徑72%手機上網,58%電腦上網,52%紙本書刊,16%其他。當他們需要某一資料時,首先選擇的途徑,82%上網查找,15%圖書館,6.4%詢問老師或同學,2%其他。二是大學生閱讀形態在變化,閱讀出現了分化。2012-201年我館文學類圖書的借閱量減少了34.8%,占總減少量的39%,位居第一,這說明消遣休閑型的淺閱讀逐步轉向數字閱讀,手機、網上看小說已成趨勢,紙本閱讀主要滿足深度閱讀的需求,而趨于功利、崇尚實用主義的社會環境和節奏使更多人選擇短、平、快的淺閱讀,逐漸放棄了紙本閱讀。三是圖書館服務理念滯后,對信息環境和讀者變化的敏感度、預見性和響應度遲緩,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

3 思考和對策

3.1 調整圖書館功能定位,從文獻信息中心到集信息交互、學習、交流中心的多功能組合體。

進館人次、借閱量是衡量傳統圖書館效益的重要指標,這些指標數據的下降趨勢,說明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單一功能對讀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少,已不能適應、滿足新的環境下讀者的需求。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的調查統計,1991-2009年,研究圖書館的年圖書借閱量下降了27%,而小組學習的參與人數增加了110%[3]。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曾說過:離不開圖書館的學生---空間資源比信息資源更重要"。因此,隨著讀者對圖書館需求的變化,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也應多元化,工作重心從以書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調整書架空間與讀者空間的比例,對過刊庫等一些利用率低下的服務項目重組。例如香港城市大學服務轉型規劃中,總館空間以讀者服務為主,分館主要是紙質書籍典藏及技術加工,依托香港特區大學聯合書庫,減少總館藏量,從2005年的70萬冊到2012年的40萬冊.將更多空間用于建成信息坊、學習共享空間、多媒體電子資源中心、休閑閣,為讀者提供綜合服務、團隊討論、休閑閱讀為一體的學習空間。例如耶魯大學科技圖書館, 取消現刊紙本,轉移過刊紙本到集中存儲庫,將原來的現刊區重新組織成電子化學習區, 包括一個24小時的學習區以及個人和群組學習空間, 使圖書館成為信息化教學和交互式學習的空間[1] 。大學圖書館將變成一個公共書房、學習中心、討論室、休閑區等多種功能的組合體。

3.2 轉變思路,從"我設想的需求就是讀者的需求"為"讀者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提高圖書館工作的精細化。

圖書館目前現狀,除了客觀上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主觀上與圖書館自身的理念滯后有較大影響。多年來,圖書館一直按照"我設想的需求就是讀者的需求"為思路開展各項業務活動,以致于圖書館員很辛苦,讀者不領情,在資源和服務工作中表現為錢花了很多,資源利用低下,讀者不滿意。服務項目設立很多,讀者參與度不高。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路,遵循讀者需求,借助技術工具,變粗放式服務為精細化服務,即轉變資源采購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

具體講,通過建立"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真正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2010年,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發布了未來大學圖書館的十大發展趨勢,"館藏的增長取決于用戶"在其中名列第一。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AD)一種全新的資源建設模式,近年來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界悄然興起,成為許多大學圖書館購買圖書特別是電子書的主要模式。"讀者決策采購",也稱"按需購買",是指將讀者的閱讀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標,作為圖書館文獻采購和館藏建設的決策依據。與傳統模式下圖書館先買下所有文獻、再開放給讀者閱讀不同,PAD則是先根據該館的館藏政策,參照傳統的綱目購書或閱選計劃設定購書范圍及每本書的預設文檔,將書商目錄導入圖書館的館藏檢索系統,這時圖書館只是將這些書目展示給讀者,但尚未向書商支付費用,只有當讀者真正開始通過點擊鏈接直接閱讀該書,并達到圖書館預設的次數、時間、人數等指標門檻后,才會自動觸發圖書館向書商租用或購買的指示[2]。

構建采訪分析工具和用戶需求數據庫,使文獻采訪從模糊到精確。通過工具采集讀者使用圖書館的行為記錄,如OPAC檢索記錄、咨詢、流通數據,高借閱率圖書等,挖掘、搜集、分析讀者的潛在需求,建立用戶需求關鍵詞數據庫。在圖書征訂時,將采訪數據進行關鍵詞匹配,這樣就保證采訪的全面和及時,減少采訪人員憑記憶、感覺帶來的采訪遺憾。對于本館未藏的圖書,及時發送需求關鍵詞給書商,組織書目進行采購。

3.3 激發傳統閱讀激情,探索閱讀新空間

3.3.1激發大學生傳統閱讀激情,讓閱讀成為習慣。從數據分析可看出,2012年到2015年,我館到館讀者的年文獻借閱量4年來一直保持在18冊/人。這說明新技術、新媒體對已養成紙本閱讀習慣的學生的沖擊不大,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從數據分析可看出,造成借閱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到圖書館的借閱人次下降,2012---2015年我校大學四年未曾到圖書館的學生增加了17%,針對這一現狀,圖書館應重點做好大一新生利用圖書館的引導工作,并形成習慣。如開展"借閱積分、星級讀者"活動,對借閱量達一定數量的讀者給予"VIP"優惠待遇,"超期罰款豁免權"、 "電子書借閱"、"書券獎勵"等;搭建公共閱讀活動平臺,與大學生社團合作,共同推進大學生閱讀。

3.3.2 追蹤閱讀變化,探索閱讀新空間。媒體、技術、環境在悄然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 ,閱讀自身也在變化,數字閱讀可以從一本書的一段內容跳躍到另一本書的另一段內容,可以在閱讀的同時與很多人交流、互動,同時又可以成為作者,媒體與自媒體相互交融,圖書館應積極追蹤閱讀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拓展新的閱讀空間,指導和幫助人們"閱讀",不僅包括傳統的安靜、獨立的閱讀,也包括那種在新環境下利用新的方式的開放、合作、展示與試驗的閱讀,使閱讀變成文字與思想、與生活交互的過程[3]。與時代、用戶共同進步是圖書館生存發展的唯一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曉林.重新定位研究圖書館的形態、功能和職責[J].圖書情報工作 ,2006(12):P5-10

[2]劉華."讀者決策采購"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的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1):P45-46

[3]張曉林.超越圖書館,尋求變革方向:第77 屆國際圖聯大會觀感[J].圖書情報工作,2011(21):P5-10

注:統計和調查數據來源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2012-2015年的中文圖書流通數據。(2)2012、2015年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調查問卷統計數據。2次調查分別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共計1000份,對學院2010-2016級不同分院的本科生、教師隨機調查。

猜你喜歡
數據分析圖書館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圖書館
新常態下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研究
淺析大數據時代對企業營銷模式的影響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