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觀察到表現

2016-12-27 13:24王弋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設計藝術表現觀察

摘要:傳統設計藝術的基礎教學模式是沿用20世紀初葉包豪斯時期的"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體系,它為我國設計教育夯實了基礎,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產業類型的更替,尤其是現代設計基礎教育普遍采用的打通式教學模式(即在本科一年級實行設計基礎的通式教育,二年級再以學生個體的不同進行分專業的專業式教育),這要求教育者必須重新審視原有基礎教育的模式,改良設計教育的方法,從而能夠在新的社會生態中與不斷升級的產業環境相匹配,本文便是在此背景下,針對設計藝術基礎教育中的"二維表現"課程方法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設計藝術 觀察 表現

一、觀察的問題

設計藝術首先是視覺形式的問題,是觀察的問題。作為初學者,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為了準確地表現和再造,是獲得準確描繪能力并實現最終的藝術構想與表現的基礎,它不是停留在對象片段式的、輪廓式的截取,而是對對象結構的、全局的、內在的形態的分析。而我們平常觀察世界、認識事物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我們可以由"感覺"、"知覺"和"表象"這三個概念來得到說明:

1. "感覺"是人對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體的感官對內外環境適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個別屬性。如人的眼睛可以有視覺,耳朵可以有聽覺。感覺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機體本身的某些物質過程向意識的最初轉化。

2. "知覺"是對客觀事物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系的綜合反映,它為主體提供客觀對象的整體映像。知覺不是感覺的簡單總和,它是主體依據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對感覺所提供的各種特征和外部聯系分析、綜合的產物。知覺已顯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現象的各個要素之間的整體聯系,它的整體性結構是主體進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礎。

3. "表象"是曾經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識中的保存、再現和重組。表象不是知覺形象的簡單重復,它再現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全部聯系和特征,而僅僅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對人的實踐活動最重要的特征。表象,是具體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統一。

由感覺到知覺再到表象,是人的認識由個別的屬性和特征上升到完整的形象,由當下的感知達到印象的保留和概括的再現的過程,期間反映出認識由部分到全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直接到間接的趨向。這就是我們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慣常的方式,它們是(由)相互聯系、循序漸進的。

作為藝術造型專業通行的基礎課程--"素描"便是由感覺到知覺再到表象的研究過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和藝術歷史學家、最早的美術學院的創辦人瓦沙利(Giorgio Vasari)曾經說過,素描是繪畫、雕塑和建筑這三門藝術之父。在設計素描中,我們學會對形式比例關系的把握,學會對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的把握。素描強調客觀的觀察和準確的描繪,這種準確性主要體現在被描繪對象的外觀和其圖畫表現之間的高度一致性。通過模仿、再現,通過對光影、色彩、材質和肌理的細微變化的觀察,并給予準確的描繪,從而達到對造型藝術的理解。對于設計專業而言,"準確性"并不是造型專業所強調的描繪對象的高度一致性,它更關注觀察的內在性,或者說,它是"一種發現的行為",它更關注"象形"之外的色彩、質感、肌理的表達。

我們所觀察到的客觀對象的屬性是由外部形態與內在屬性共同構成的。自然的形式(又)往往由內部性質決定外部的發展,但傳統的素描訓練更多的關注于描繪對象的外觀,這會讓我們常常停留在光影和輪廓上,而忽視對象的內在本質(卻)是結構的、空間的。因此,我們不應滿足于一般的觀看和描繪事物的方法,而是要更進一步,深入地對自然形式的本質結構進行"有意識的(觀察)、整體的觀察",藉此來獲得對物象結構性質的完整把握和深刻(的)體驗。這即是三維的"設計素描的表達"。

通過科學的觀察來對對象進行忠實的描繪只是我們學習的第一步,我們還要學會如何歸納、如何表現--即以二維形態作為造型基礎的研究,(是)特指在二維平面上進行視覺語言的創作和表現。它不僅研究點、線、面等視覺要素的屬性,研究各種造型的文法(如平衡、重復、發射、節奏韻律、密集、對比、調和等),同時也研究肌理、質感等視覺感知的問題??偠灾?,二維形態的研究既可以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它)同樣對設計乃至許多的視覺創作都具有認知的幫助作用。

二、視覺思維的訓練

早期國內美術學院的基礎教學是沿用巴黎美術學院與前蘇聯造型訓練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寫實性,將其置于結構、表現之上。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藝術"和"設計"概念的模糊化,(尤其是)包豪斯教學體系被引進,它將當時新的藝術家知覺式的、抽象式的研究引入到教學中,在基礎設計課程中明確提出了"感知的教育",即改變原有的視覺思維模式,把視知覺作為首要的任務,通過實驗使學生建立起一套新的視角和工作的方法。這種思維的改變是徹底的,它強調一切從零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包豪斯成功地將現代藝術實踐引入設計的感知訓練,以此打通了繪畫藝術和現代設計的融合之路。這種新的視覺思維的訓練給現代設計教育乃至藝術教育都帶來了啟發。

1. 強調抽象思維的訓練,就是憑借抽象形式語言進行的視覺思維活動。它是相對具象思維而言。所謂抽象形式語言是指點、線、面、體、質感、色彩和明暗等要素。作為視覺造型基礎的訓練,我們必須超越具象的觀察和理解對象的方式,跳開形式表現中"形似"的窠臼,嘗試用一種分析的、結構的、抽象的思維方式去表現。

2. 空間與時間的觀念的運用是現代藝術的一大成就。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對空間和時間的新見解導致畫面表現手法出現全新的探索,它要求在一個新的時空概念中對對象的連續觀察和知覺片段的同時性再現,而不是從一個固定的視點來觀察和記錄對象?,F代設計同樣關注人的在場性和同時性,它強調以人為中心,重視人與環境、人與時空的交叉影響,可以說,現代藝術觀念與設計在這方面它們的步調是一致的。

3. 對質感和肌理的知覺訓練,這在包豪斯的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產品設計和建筑設計對材料的感知基礎。因為設計不同于繪畫,它不是二維的純粹表現,與之相反,它大大超越了二維,它應該是多維的,不僅在整體上,在細節上設計都必須寄予關注。因此,設計課程應當強調對材料的直接觸覺體驗與視覺的結合,學生需要觀察、觸摸、描繪諸如木材、樹皮、皮革等不同的材料,通過不斷的嘗試,最終能夠根據自身的感受,將其表現出來。

三、意義的表達

視覺藝術是一個從思維到表現的過程。無論是造型藝術還是設計藝術,其本質的意義都在于創造。這種創造的精神與能力基于創造者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見解,其結果就是對形體和空間的審美性質的領悟。雖然基礎課程側重于形式語言的訓練,但是課程也應該嘗試著讓學生對意義的表達上有所探索。

當下的社會形態是一個相互粘結,扁平化的組織形式,我們既可以共享信息,也成為意義的發布者。課程中就需要充分挖掘學生表達意義的愿望,疏導他們對現實的形態進行梳理和歸納,然后根據自己的意念和想象,通過形式語言進行表達。

1. 二維形態的捕捉

生活中的形態千變萬化,我們既需要鍛煉自己的眼睛客觀地去觀察自然,又要善于在觀察中捕捉實物的形態,進而開始嘗試表達,從(現象中的)現實的對象中提煉出其形態的本質與結構,并且這種提煉(是)是邏輯的表達的過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形態形成的線索。

2. 意念的構想與表達

構想和表達就是先構思和天馬行空的想象,然后表現、創造,這樣,構想的訓練便具有了設計創意的意義。首先從對象形態的各種特征的觀察和發現中展開,然后整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種對原型內涵的感知和洞悉,進而通過梳理和演變,創造出富有邏輯的、具有深層意義的形象的形式。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外國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王弋,男(1977.9--),漢族,浙江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猜你喜歡
設計藝術表現觀察
空間設計在度假酒店設計中的運用
視覺傳達設計藝術——信息時代的文化傳播者
設計藝術在創意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與關系分析
淺談藝術設計與設計藝術之間的辯證關系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