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若干體會

2016-12-27 20:24韓明君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會計基礎基礎會計體會

【摘要】:《基礎會計》課程是學生入校后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對專業的認知程度、以及對今后的職業選擇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如何教好這門課程,學生如何學好這門課程,是擺在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筆者多年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實踐以及本門課程的特點,總結了一下幾點教學體會,僅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基礎 教學 體會

《基礎會計》是經濟類各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程,也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它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這門課程主要講授會計核算原理和方法,特點是會計術語多、理論抽象、核算復雜,許多內容、概念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初學這門課程有一定難度。為了讓學生學好用好這門課程,為進一步學好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根據自己多年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學經驗和實踐以及本門課程的特點,歸納出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和體會,僅供同仁們參考。

一、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體系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從總體上看可以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總論部分。主要是從總體上概括地闡述會計含義、會計職能、會計對象、會計目標、基本前提和要求以及會計核算方法體系等基本理論。這些基本理論,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總體上對會計核算工作有個感性的認識;第二部分:會計核算基本原理部分。主要是圍繞會計科目、會計賬戶和復式記賬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這些原理和方法,是本門課程學習的基礎,也是重點和難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會計核算有個理性的認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原理和方法;第三部分:會計核算的實務操作部分。主要是圍繞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闡述會計業務處理的實務操作。這些實務操作方法,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其主要目的是鍛煉和提高學生會計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經驗;第四部分:會計工作組織部分。主要是闡述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法規體系的制定和執行以及會計電算化等內容。這些內容,對在會計實務中合理有效地安排會計核算工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這四部分內容上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要想教好本門課程,就必須全面掌握教學內容構成體系以及各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和作用,才能在講授時前后貫通、相互呼應、相互融合、得心應手,才能把每節課的內容講得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

二、要使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藝術,說到底就是授"漁"還是授"魚"的問題。根據《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特點和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這一教學方法的具體做法是: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幾個大為題,每個大問題中含有多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又含有許多更小的問題。如:會計要素可分為動態要素和靜態要素兩個大問題,其中靜態要素又分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個問題,其中資產又分為特點、確認、分類三個小問題等等。對問題的設計邏輯性要很強,要循序漸進,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域范圍內,學生通過開動腦筋、努力思考、查找資料等行動能回答出這些問題,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地學習新知識?;卮饐栴}時,有時讓學生一起回答,有時找個別聽課走神的學生個別回答。這樣,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教師不斷的問問題,學生不停的思考回答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教師還要注意,一節課結束、一章節結束、一本書結束,都要進行總結。通過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完整化、理性化、系統化和體系化,很難忘記,這樣做也符合遺忘規律。實際上好的教學效果應該是,全書學習完畢,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在不看教材的情況下,講述書中的主要內容,學生會感覺到會計很簡單,有種馬上就能勝任會計工作的成就感。

2、對比式教學法?!痘A會計》課程中的很多理論內容都很抽象難理解,比如:單式記賬與復式記賬、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及會計賬簿、損益類賬戶、資產與負債、收入與費用、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記賬憑證核算程序與科目匯總表核算程序和匯總記賬憑證核算程序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很容易混淆,不好掌握,通過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優點和缺點,這樣就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這些理論問題了。這門課程的很多內容都適宜采用對比法教學,這也是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

3、媒體式教學法 。教師通過制作教學情景演示課件,在講授的同時播放情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會計對初學者來講,很抽象,所以選擇有代表的會計實體為案例,根據教學課件的演示,跟教材同步進行,能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到課程學習的氛圍中去。例如《基礎會計》課程在講到會計要素時,利用課件給學生播放企業擁有的資產,如廠房、機器、材料和產品等等,告訴學生這就是企業資產的具體存在形態,再從資產的形成中讓學生明白資產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關系等。通過教學情景課件的輔助教學,把枯燥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故事化,教學效果會大幅度地提高。

4、導向式教學法。學習過程始于問題,針對這門課程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首先通過實際案例導入本課程所要學習的基本問題。比如說,如何記賬?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來引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學習的本質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注重對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培養。這門課程的內容既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堅持以會計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原則,無論是原理與方法的學習,還是實務與操作的訓練,都盡量切合會計工作過程的實際,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會計真實的工作過程和情景。

三、賬務處理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基礎會計》課程整個教學過程結束后,讓學生到一體化教室中參與整個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這樣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有的教師自己制作了個別章節或知識點的課件,有的則利用一些會計軟件公司的會計核算軟件(演示版)進行輔助教學,但僅僅這樣做是不夠的,當務之急是利用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讓教師和學生在一體化教室中以某具體企業為背景,邊教、邊學、邊做。嚴格遵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模擬其會計工作流程、業務處理程序、證、賬、表和各。原始憑證等資料來進行,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也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變"你要學"為"我要學",從而使學生能夠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用系統的觀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到達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希望能通過這些教學心得和體會,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嘗試新的教學思路,爭取在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能夠享受到學習會計的樂趣。

參 考 文 獻

【1】燕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研究.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9).

【2】國菀.談《基礎會計》教學中師生興趣互動.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01).

【3】張永亮.《基礎會計》教學中的幾點建議.現代農業,2009(01).

作者簡介:

韓明君 男(1960.6--)黑龍江牡丹江人,教授,學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和實踐

猜你喜歡
會計基礎基礎會計體會
PBL教學法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如何做好辦公室文秘工作
基于ERP下的國網企業會計基礎工作
淺談留級生的教育管理實踐與體會
高職高?;A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