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的栽培技術

2016-12-27 20:25賈玉娟孫萬倉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

賈玉娟+孫萬倉

摘要:白菜型冬油菜為油料類作物,因其抗寒性強、耐瘠薄,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等優良特性,近年來在酒泉市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由于技術落后,品種抗寒性較差,嚴重制約其發展。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益,確保安全越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多年試驗研究,從播前準備、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冬前及冬后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及時收獲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旨在為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的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術、越冬率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 2n=2X=AA=20)為蕓薹屬作物二倍體基本種之一,早熟、耐寒,而且類型豐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白菜型冬油菜分布廣泛,分枝性強,分枝部位較低,具有耐瘠薄、抗寒性強,特別是生育期短等優良特性[1],這些性狀在北方寒區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及優良抗寒品種的成功選育,白菜型冬油菜栽培種植于酒泉市可以成為現實。酒泉市平均海拔1477.2m,最冷月平均氣溫-9.7℃,極端最低氣溫-31.6℃,平均氣溫7.3℃無霜期162d,年降雨量92.0 mm,年平均蒸發量2148.8 mm,≥10℃有效積溫2800~3000℃。白菜型冬油菜介入當地作物生產體系為酒泉市發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創造了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冬油菜在地表層形成較厚的覆蓋層,減少沙塵源,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酒泉旅游資源豐富,油菜不僅是一種油料作物,更成為了一種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可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經過近幾年引種試種,選出綜合性狀好適合酒泉市栽培種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并總結出其栽培技術。

1.播前準備

1.1選地整地

選擇避風向陽的地塊,以利用小氣候差異保護油菜安全越冬,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力較高,茬口以小麥、豌豆、地刀豆等夏季作物,禁連作和十字花科蔬菜茬,須輪作倒茬,深翻晾曬,播前整地。如在小麥收獲后立即深耕20cm左右,播前結合施肥淺耕一次,并耱平使土壤疏松,為播種創造良好的條件。油菜是需肥多,耐肥性強的作物,施足底肥對油菜的豐產很關鍵,每畝施農家肥1500~2000KG,磷二胺20KG,尿素8~10KG作底肥。

1.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品種不同則性狀差異性很大。酒泉最冷月平均氣溫-9.7℃,極端最低氣溫-31.6℃,只有超強抗寒性品種才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和生態環境。選擇抗寒品種是解決酒泉冬油菜低溫危害、提高越冬率、保證安全越冬的根本措施。經過近幾年的試驗篩選,隴油6號和隴油7號,抗寒性強,豐產性好,穩定性高,適宜于酒泉種植。

播種用種應進行種子精選,保證壯苗。選擇飽滿、整齊健壯、生活力強的種子。種子凈度在95%以上,純度在99%以上,芽率不低于90%,播前種子用鹽水消毒,鹽水可淘汰菌核。具體方法是:用10%的鹽水浸種并攪拌5min,除去漂浮于表面的異物,撈出并用清水沖洗數次,晾干即可播種。

2.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酒泉白菜型冬油菜適宜的播種期為8月15日~8月24日,8月31日以后播種,越冬成活率不足40%。播種過早,植株旺長,甚至冬天抽薹,抗寒力減弱,不利于安全越冬,還易受病毒病等的為害。播種過遲,營養生長不良,苗弱則抗寒性差,也不利于安全越冬。

越冬率是評價冬油菜品種抗寒性和能否安全越冬的主要依據,保證冬油菜一定的返青群體是發揮高產潛力的基礎,越冬率通過決定返青群體密度影響該品種產量的高低;返青密度過小,由于光合面積不足引起群體光合利用率下降及群體有機物質的合成和積累降低,不利于產量形成;而且過小的群體密度下,植株個體由于可獲得的光、熱、水等資源大為增加,使單株分枝能力和生長勢等增強,生育期延長而影響后茬作物復種。因此,產量不明顯降低和生育期不明顯延長時的越冬率即為冬油菜安全越冬率。試驗結果表明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種植密度為3.5~4萬株/畝時,冬油菜植株易形成壯苗,有利于越冬;冬前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形成高產返青群體。采用機播,深2~4cm,要求深淺一致。行距20cm,株距8 cm左右,播后及時沿播種溝鎮壓保墑。畝播量0.45~0.50kg,畝保苗3.5~4萬株為宜。

3.冬前田間管理

3.1定苗及間苗

出苗后應及時間苗及定苗,間苗和定苗是建立油菜合理群體結構的重要手段[2]。及時間苗、定苗有利于保證單株有足夠的營養面積,這樣才能保證苗全苗壯及后期的豐產性。當白菜型冬油菜2~3片真葉時,及時間苗,去除弱苗、瘦苗、叢苗、留下壯苗。當白菜型冬油菜4~5片真葉時定苗,保證畝保苗3.5~4萬株。

3.2中耕培土、灌水、防凍害

中耕能松土保墑,滅草增溫,促根保壯苗,在苗期結合中耕除草一次。9月下旬灌苗水,11月中下旬,視土壤墑情進行冬灌[3],在枯葉前灌足冬水。同時當冬季地上部分葉片枯萎變干時,避免人為和牲畜為害,以干葉覆蓋地表,為冬季保溫作好準備。

4.冬后田間管理

返春后,當地溫達到5℃后,應及時耙收上年干葉,避免蟲卵及病菌附著其上繼續生長繁殖,防止對后期冬油菜生長造成病蟲為害。

白菜型冬油菜的冬后管理有幾個關鍵時期:返青期、初花期、盛花期。當地溫上升到10℃以上時,油菜陸續現蕾抽薹,到達生長最快、吸肥最多的生育時期,因此薹肥要"速"要"早",在返青期,結合灌返青水,每畝追施尿素2~3kg,灌水后7天松土保墑,5月上旬除草一次。油菜是無限花序,開花期較長,邊開花、邊結角、邊成熟,因此為了提高結角率,減少脫落,在開花前或始花期看苗追肥結合第三次灌水追施"臨花肥"。在終花期灌第四次水,可有效提高油菜的結莢及結實率。須注意終花期灌水一定要注意天氣情況,禁止降雨及大風天氣澆水,以免發生倒伏,并以少灌為宜,以免發生貪青晚熟。

5.病蟲害防治

酒泉市冬油菜種植過程出現的病蟲害主要表現為:苗期主要以潛葉蠅和菜青蟲為主,中后期主要以防治蚜蟲為主。冬油菜很少發生病害,個別田塊發現菌核病,在雨水較多的年份也出現過白粉病。在苗期用菊酯類農藥防治潛葉蠅和菜青蟲為害。用10%吡蟲林可濕性乳劑2000~3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對水20kg噴霧,對蚜蟲的防治有較好的效果。初花期和盛花期噴40%的菌核凈1000~1500倍藥液或3%的菌核凈粉劑防治菌核病,或播種前用鹽水對種子進行處理,也有一定防治菌核病的效果。出現白粉病可用40%的滅菌丹可濕劑600~800倍液,15%的粉銹寧1000倍液等防治。

6.及時收獲

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于次年6月上旬應及時收割,并及時脫粒。一般當植株大部分葉片開始干枯脫落,全田70-80%角果淡黃色時收獲為宜,以免造成裂角損失,趁清晨露水未干或陰天突擊搶收,隨收隨運,收獲后在場上堆放3~5d,促進油菜籽充分后熟,增加粒重,提高含油量和產量,然后攤曬脫粒。如攤曬期適逢陰雨天氣,須及時翻晾,以免發芽,造成損失。

參考文獻:

[1] 張建學等,甘肅省發展冬油菜優勢、存在問題與建議,中國種業,2011第6期

[2] 張瑞芳,天水旱地冬油菜栽培技術,甘肅農業科技:2005,第10期

[3] 李強等,不同冬季灌溉條件下冬油菜產量、經濟性狀及經濟效益的分析研究,新疆農業科學,2010(47)

作者簡介:

賈玉娟(1980-),女,漢族,甘肅蘭州人,講師,在讀農業推廣碩士,主要從事作物生產專業的教學及科研。

孫萬倉: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碩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