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2016-12-28 18:30何佳明李小華賀霄宇
法制博覽 2016年12期
關鍵詞:法治建設和諧社會重要意義

何佳明李小華賀霄宇

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本文試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法治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法治建設需要進行的重點工作等方面,以發展的眼光論述加強法治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及和諧社會建設對法治建設的要求與期待,闡述二者的關系。

關鍵詞:和諧社會;法治建設;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D92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5-0138-02

作者簡介:何佳明(1987-),男,漢族,河北承德人,法學學士,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公安局,研究方向:法學;李小華(1978-),男,滿族,河北承德人,行政管理碩士,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偵查學;賀霄宇(1981-),男,滿族,河北承德人,承德雙橋公安分局,研究方向:法學。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這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自然、社會等方方面面,作為和諧社會應有之義的法制建設就是其系統工程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包含了法治的基本內容

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六個方面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征,也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

在上述內涵中如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都直接體現了法治的要求,實質上是一個法治社會的真實寫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需要法的直接介入,保護環境、合理開發、有序開采、節能減排都離不開法律的調整和制約。誠信友愛看似道德問題,但是道德的背后必須有法治的大環境,如果一個無法無天、專制的社會,只能是弱肉強食、欺詐橫行的社會,根本談不上明禮誠信,誠實守信。再者誠實守信的氛圍需要法治環境的培養和訓導,應該在法治的引導下讓社會個體、集體到整個社會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是一個由強制約束到自覺的過程。充滿活力是法制建設的體現,也是法治建設追求的目標,只有法治社會在法的調整之下對各種社會利益進行合理調整,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滿活力是法治下的良好狀態。有序推進法治建設,貫徹依法治國戰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也是必然要求,而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的、基本的方法和途徑,和諧需要法治,法治促進和諧。

二、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及任務決定了法治先行、法治建設貫穿和諧社會建設的始終、而且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最終狀態

到二零二零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從和諧社會建設目標和任務看,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尊重人權、民主自由、人民幸福、富足康樂的社會?,F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站在歷史和未來的角度,在吸取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基礎上,吸取我黨建設經驗上得出的構建和諧社會宏偉藍圖。要建立真正的、持久的和諧社會,必須法治先行,民主優先。民主需要法治的保證,需要法治的構架,持久和諧、真正的和諧唯一的道路就是民主,民主和法治又是孿生姐妹,所以說法治建設必須貫徹和諧社會建設的始終。和諧社會最終狀態必然是法治的社會。

三、法治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石

和諧社會應該是社會各階層的和諧相處、勞資和諧、黨群關系融洽、政府和民眾和諧、個群體之間、群體內部和諧。這都需要法治為基礎。只有法治把各種利益關系協調好、設置好,才會有和諧。

在宏觀上,憲法是對國家最根本問題、根本利益關系確定軌道和運行方式的基本大法,它照顧到各方利益,保證國家機器良性運作。為了保證運行的有序,要對國家權力進行分權,立法、司法、行政分權、制衡,否則,國家就會處于混亂狀態。人類文明史已昭示大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富強、和諧、民眾幸福,除法治、民主外,別無他法。只有用法律來作為最高行為準則,只有用法律來平衡社會關系、修復破壞的社會關系。必須依法治國、實施法治,徹底摒棄人治,實行民主才是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從微觀上說,小到一個企業要想和諧必須有法治環境,包括稅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外部法律,來協調企業和社會的關系,使企業和社會和諧,達到社會和企業共同發展、共生共榮。在企業內部、外部關系上,比如企業法或說公司法,在立法上必須考慮各種利益關系,讓企業勞資和諧,相存相依,在制定公司法時要考慮股東和公司員工的關系也就是勞資關系、企業和社會關系、各股東之間的關系、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之間的關系,股東、公司和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的關系,股東和公司的關系等等,必須做到合理配置權利義務,讓公司、股東、員工、債務人、債權人、企業和國家、企業和社會有長遠的利益一致傾向,各種矛盾、需求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企業不斷壯大、發展,為股東、員工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因此,法律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石。它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每一個角落。沒有好的法律,很難建立微觀和諧。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國法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快憲政建設

憲政是當今世界唯一文明、理性的治國方略,憲政的本質是民主、普選、依法約束國家權力,限制國家權力、賦予公民權利。而且為了國家權力正常、協調、理性運行就要進行分權,立法、行政、司法必須分權與制衡。我們國家雖然頒布了憲法、推行了憲政,但是在國家權力劃分上,劃分的不是很清晰,在地方與中央的權力劃分上尚存在上大下小的明顯態勢,權力來源于中央,造成下對上負責,卻很難對民眾和選民負責。因此應理順上下關系、橫向關系、黨政關系、把權力分配、制約、行使納入法治、民主、憲政的軌道,是我們當務之急。

(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行政權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行政執法者擁有廣闊的自由裁量空間,執法主體超越權限、濫用職權就會給公民的合法權益帶來極大的損害。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對行政權力的運行機制和程序在法律上予以明確,保證行政主體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行使權力。加強輿論、民眾對行政的監督、加強司法監督。行政權行使要公開透明。國外有陽光下的政府法,我們也應試圖建立行政權透明化的規范,讓行政行為依法、透明、公正、公開,保證執政為民。

(三)推行司法體制改革,構建公正權威的司法體制

司法是社會公正、正義的化身,而且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不公社會正義則蕩然無存。我國還存在司法邊緣化、司法為行政服務的嚴重傾向。司法很少能監督行政權,卻往往為行政權披上強制的外衣。司法侵害民權現象時有發生。司法不獨立是我國目前司法最大的弊病。必須建立獨立的司法系統,保證法官的獨立,才能排除行政的干擾,發揮司法審查的作用,只有司法公正、公開、獨立才能使各種社會矛盾解決在理性的框架。減少上訪、減少矛盾的激化。

(四)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的法制建設

根據改革開放近30年的發展實踐和各類權力腐敗的教訓,盡快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公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引導公民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游行示威自由權的行使,保證公民的批評建議權、訴求表達權。讓公權力處在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監督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與水平的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工程,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作為其中重要保證的法治建設,其意義尤其重大。法治建設不僅是和諧社會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內容,還是和諧社會的前提基礎和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就是法治社會,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和諧社會的基石,這些年的法治建設,所取得的成就,也為其作用的發揮,提供了現實的依據。當前,仍然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好秩序、人權、正義、效益的條件準備。

[ 參 考 文 獻 ]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理論熱點面對面>之十一,2006.

[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6.

[4]楊寶國,鐘卉.論法治建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雞西大學學報,2011.

[5]鄭惠明.淺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法治保障[J].法治縱橫,2006(3).

[6]葉孝信主編.中國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法治建設和諧社會重要意義
法治建設要充分吸收本土性資源
以“五個常態化”為核心的供電所法治建設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黨法治建設的新貢獻
公路橋梁加固設計及其施工建議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