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突變級數分析

2016-12-29 08:38太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李竹梅張子文和紅偉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山西省指標評價

太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 李竹梅 張子文 和紅偉

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突變級數分析

太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 李竹梅 張子文 和紅偉

本文根據指標數據的可得性,體現目前國際上主流的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教育過程、強調教育增值的評價理念,關注高等教育過程的內部機制的指標體系,采用突變級數分析方法對山西省2003—2013年高等教育質量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總體不斷提升,表現比較突出的是山西省高等教育結果,而過 程方面的表現不太樂觀,教育投入適合山西省的GDP緊密相關的具有較大的起伏性。因此,山西省高等教育今后大發展方向應主要在逐步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加強教育過程的管理,提高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

山西省 高等教育質量 突變評價

一、高等教育質量概念

對于高等教育質量,社會各界有不同認識。國外高教界認為高等教育質量是一個政策性概念,其中反映出各國政府對作為制訂和實施長遠政策依據的深刻的現代趨勢的某種焦慮。高等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質量評估應以分析不同的橫斷面和標準為前提。專家學者認為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機構在遵循教育客觀規律與科學發展自身邏輯基礎上,在既定的社會條件下,培養的學生、創造的知識以及提供的服務滿足社會和長遠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充分程度。

本文認為高等教育質量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動。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價就是在充分考慮本土國情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對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動滿足相關利益人要求的程度做出客觀合理的分析和判斷。

二、山西省高等教育現狀分析

1.山西省高等教育規模。山西省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辦學規模取得了較大發展,見表1和表2

表1 2003~2014山西省屬民辦高校

表2 2003~2014山西省省屬公辦高校

2.山西省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雖然近年來山西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整體上看,辦學歷史不長,培養質量和層次不高,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相對東部、中部其他省份,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而且這一差距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3.規模發展還存在較大空間。山西省高校數量以及二本以上學校數量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但辦學規模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較大。就在校本??粕幠6?,山西省占全國高校學生總數的2.6%,為63.7萬人,與平均數77.1人相差13.9萬人。從辦學空間看,生均占地面積僅為43平方米,比2000年還減少了15平方米。與教育部規定的60平方米評估標準相差7平方米。

(1)高等教育層次、質量和水平有待提升。一是缺乏高水平院校。山西省沒有“985”院校,目前僅有一所省部共建和一所“211”大學,近半數本科院校是在擴招期間由??浦苯由究贫鴣?,按二本B類招生,辦學水平和培養層次不高。校友網《2014年高校綜合排名》中,進入前200名的只有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分別位列75、85名。二是高水平學科數量較少。目前山西省高校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仍是空白;二級重點學科為5個,與平均水平相差16個,在28個有重點學科的省份中位列倒數第四。三是博士點數量偏少。山西省高校共有博士授權點118個,全國平均數量為317個,不到全國水平的一半。

(2)高層次人才缺乏。截至2014年,山西省高校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為33.2%,比全國平均數低4.64%;從實際數字看,全國各省份高級職稱教師總數的平均值為15252人,山西省高??倲禐?1439人,較全國平均數低3813人。博士生導師579人,不到全國平均水平(1300人)的一半。大師級高層次人才更是匱乏,目前在山西高校專職工作的兩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9人。高層次人才匱乏導致學科整體實力不強,據《2014中國734所大學各學科排行榜》,僅一所院校學科綜合實力進入前100強。

(3)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山西省有近一半本科高校在省會城市,個別省轄市沒有獨立的本科高校。這種布局造成省會高校辦學水平總體上要高于省會以外高校和資源的浪費,進而造成全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另外,學科布局不合理,部分學校主打學科性質雷同,如師范教育,除山西師大、太原師院外以及其他設置教育類專業的高校,僅新升格的十所本科院校中就有五所是師范類院校。

(4)總體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偏低。從國家重大項目立項情況,2010—2012三年全國高校共承擔35、37、36項,大多由“985”和部屬院校獲得,山西省僅山西大學獲得兩項,占總數的1.9%。從2000—2013年全國各地區高校獲得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看,山西省高校共獲得兩次自然科學二等獎、11次技術發明二等獎、11次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總數24項,不到全國平均獲獎數(57)的二分之一,排在全國第20位(含港澳地區),高??蒲谐晒D化率很低。

三、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測評

1.指標體系分析框架。參考徐宏毅的思想以及指標數據的可得性,本文設計體現了目前國際上主流的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教育過程、強調教育增值的評價理念,更關注高等教育過程的內部機制的指標體系,如表3。

表3 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突變級數理論,三級指標系統中,生源與規模屬于燕尾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a1、a2、a3;學術基礎設施只分解出一個三級指標,所以可以直接傳遞,控制變量標記為a4;教育投入屬于蝴蝶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b1、b2、b3、b4;科研投入屬于尖點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b5、b6;學生層次、教育資源轉化、人才培養結果和社會服務都屬于直接傳遞,控制變量標記為c1、c2、d1,d5;研究和學術產出屬于燕尾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d2、d3、d4。、

二級指標系統中背景指標系統屬于尖點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標量標記為X1、X2;投入指標系統屬于尖點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X3、X4;過程指標系統屬于尖點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X5、X6;結果指標系統屬于燕尾突變系統,為互補型,控制變量標記為X7、X8、X9。

一級指標系統中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總指標分解為背景、投入、過程、結果四個一級指標,其系統為蝴蝶突變且互補,控制變量標記為Xa、Xb、Xc、Xd。資料來源:2003-2015年《山西教育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a18.4 8.38 8.42 8.7 8.78 8.81 8.88 8.66 9.15 9.38 9.36 a254.37 55.91 63.73 69.01 76.00 82.92 85.00 86.80 88.50 90.10 91.00 a318.00 20.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50 28.07 30.00 33.50 34.00 X2a473.84 77.70 77.09 74.55 79.10 77.80 79.80 71.51 68.36 76.35 78.08 X1 Xa b19.65 10.93 11.03 9.60 10.12 9 9.30 9.35 11.35 15.49 12.02 b247.94 40.62 36.62 29.89 26.23 24.28 27.33 25.42 29.89 42.22 31.28 b30.08 0.09 0.12 0.11 0.11 0.10 0.12 0.11 0.19 0.38 0.27 b40.32 0.33 0.32 0.28 0.26 0.27 0.31 0.30 0.31 0.37 0.31 X3 Xb b50.0854 0.0674 0.0836 0.0785 0.0758 0.0664 0.0729 0.0581 0.0641 0.0704 0.0815 b648.46 41.07 54.74 47.47 28.91 27.53 30.44 26.57 26.53 25.59 16.63 X4 X5c110.90 10.08 9.54 7.88 8.03 8.03 7.67 7.81 7.99 8.23 8.43 X6c213.50 13.90 14.66 17.77 17.30 16.41 16.67 16.44 17.03 18.01 17.73 Xc

X7d15.38 5.23 5.57 6.6 7.19 7.20 7.66 8.72 8.11 9.45 10.72 d20.49 0.6 0.99 1.08 0.9 1.25 1.37 1.38 1.74 1.79 2.56 d30.95 1.13 1.31 1.31 1.17 1.43 1.72 1.73 1.98 2.23 2.78 d40.223 0.123 0.124 0.174 0.448 0.218 0.331 0.302 0.346 0.487 0.636 X9d51.04 6.39 2.1 19.42 0 20.03 4.4 36.37 35.3 68.84 43.6 XdX8

2.無量綱化數據處理

根據突變級數法的要求, 控制變量必須取0~1之間的數值,且能分出各被評價對象在該指標上的等級,故利用以下公式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式中:i=1,2,……,m(m 為指標個數);j=1,2,……,n(n 為評價對象的個數)。(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具體處理結果)

3.利用歸一化公式進行計算

計算結果見表4。

表4山西省2003-2013年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評分結果

年份 背景 投入 過程 結果 綜合評價2003 0.5 0.866 1 0.384 0.872 2004 0.748 0.864 0.912 0.387 0.905 2005 0.815 0.919 0.82 0.457 0.92 2006 0.82 0.853 0.303 0.688 0.881 2007 0.923 0.75 0.412 0.483 0.884 2008 0.916 0.689 0.497 0.731 0.905 2009 0.957 0.818 0.311 0.687 0.897 2010 0.773 0.693 0.427 0.851 0.885 2011 0.482 0.833 0.435 0.832 0.853 2012 0.943 0.927 0.206 0.944 0.902 2013 0.973 0.827 0.429 0.964 0.932

四、研究結論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總體在不斷提升,表現比較突出的是山西省高等教育結果,而過程方面的表現不太樂觀,教育投入適合山西省的GDP緊密相關的具有較大的起伏性。因此,山西省高等教育今后大發展方向主要在逐步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加強教育過程的管理,提高山西省高等教育質量。

[1]吳虹雁,李俊龍.國外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

[2]吳 越.日本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基于評價模式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2

[3]孫國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政策價值取向研究——基于《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及其配套政策文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5

[4]劉振天.論“過程主導”的高等教育質量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

[5]克拉克·克爾.大學之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徐宏毅,周群英.高等教育質量與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教育管理,2010

(本文受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資助,項目編號:ZL-12003)

ISSN2095-6711/Z01-2016-12-0233

李竹梅(1972—),女,山西代縣人,太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李竹梅

猜你喜歡
山西省指標評價
一類帶臨界指標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山西省大水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Double圖的Kirchhoff指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