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組織歷史課堂活動

2016-12-29 22:31舒盛輝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課堂活動針對性個體

【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設法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才能事半功倍的讓學生學會學習,進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本文從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針對性、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選擇恰當的活動形式、創設活動情境及對學生活動表現的評價等面探究讓學生融入課堂,使課堂動起來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活動;針對性;全體;個體;活動情境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中強調: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在此精神指引下,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動”起來,引導學生在“動”中學史、悟史,在“動”中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活動中,輕松學好歷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好:

一、課堂活動要有針對性,要有利于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設計開展的任何活動都應為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而服務,以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為宗旨。這就要求,師生之間密切配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主導作用。歷史課堂活動想要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就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成為活動的主體,可如果缺少了教師的“導”,課堂可能“花樣百出、熱鬧無比”。因此,設計歷史課堂活動時,既要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參與”,又要防止學生們“跑偏”。如學習《近代工業的興起》(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6課)“狀元實業家”一目時,筆者讓學生閱讀課本、看圖片、比賽講張謇的故事,然后討論:張謇中了萬千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狀元,為什么放著官不當,去興辦實業呢?有同學說伴君如伴虎,風險大,辦實業安全又實在;有同學說辦實業可以輕松賺大錢,比做官好,而賺了錢之后可以更好的生活。這一來學生就來勁了,這個說賺錢了可以辦慈善,那個說可以環游世界,甚至有人說:有錢可以很任性。學生的發言很主動,課堂也很熱鬧,但是已經偏離了活動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此時筆者及時提醒學生們結合張謇所處時代,回答張謇棄官辦實業的原因。學生很快討論得出結論:張謇為救國,放棄做官,興辦實業,抵抗外國資本入侵,使國家富強。因此筆者認為: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不能偏離主題和拋棄重點,要讓活動主題鮮明、目的明確、任務清楚。

二、開展課堂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并注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課堂活動要面向全體,盡可能關注每一個學生。但是在課堂活動中,往往出現優生“大包大攬”,學困生“混水摸魚”,課堂活動變成了優生生動的表演課,這和我們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理念是遙相背離的。因此在開展課堂活動時,老師要設法激勵、鼓勵學生,尤其是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和學困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能夠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學習《劫難中的抗爭》(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2課)時,針對網絡曾熱議的話題:該不該重修圓明園?筆者讓學生發表自已的觀點。幾個女同學發言后,筆者說:怎么有自已的想法的全是女同學,看來我們班要靠女生撐起一片天了,結果不服氣的男生和女生間展開了發言賽,你一言、我一語,幾乎全體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筆者認為,在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時,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筆者曾嘗試使用“紙上談兵”討論法來解決學生參與率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每個學習小組安排好專人負責記錄其它同學討論的結果,而后將各組結論張貼于黑板上,大家上前觀看(每人負責觀看一組)其它小組同學的結論,而后結合各組結論,小組討論是否對本組的結論作出修改。這樣一來,小組的每一個同學根據能力、興趣的差異,分派不同的任務在身,都必須積極、認真的團結協作,才能在小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課堂活動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活動形式并努力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情境

歷史課堂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科學地選擇活動形式,以確保課堂活動高效地開展。七、八年級學生表現欲望強,就可以表演歷史劇、講歷史小故事比賽等活動;九年級學生不再喜歡簡單的活動,他們的思維層次已經上了更高的臺階,所以我們可以讓他們進行歷史辯論、制作圖表、問題探究等歷史活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庇辛伺d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而興趣這種積極良好的情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感性的、富于吸引力的活動情境。如在學習《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17課)中《漢謨拉比法典》一目時,設計的活動如下:同學們通過預習,對法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F在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古巴比倫,做一回公正的大法官。有一天,自由民甲不小心打瞎了自由民乙;奴隸丙打了自由民丁一巴掌。(由四個平時較能表現,且動作較夸張的學生根據所述內容表演)你們說這兩個案子怎么判呀?通過表演和評判,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漢謨拉比法典》所實行的“同態復仇法”和法典的實質。

四、要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及時評價,并有效總結知識點

課堂活動中的評價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評價語言要努力做到:精練準確,豐富生動,機巧靈活,幽默有趣,獨特創新??偨Y知識點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活動的情況,用聯系的觀點對與活動相關的知識進行剖析,使學生能夠完全地掌握知識點。如學習《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20課)中“誰點燃了火藥桶”一目,學生就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展開辯論?一方肯定普林西普的行為,認為他為了民族的尊嚴而不惜犧牲自已的生命值得稱道;另一方認為他用刺殺的方式不妥,且為德、奧發動一戰找到借口,給人類帶來了災難。評價和總結為:大家通過思考、討論而得出的結果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發言的同學也十分投入,迸發的“火藥味”也讓我們感受到火藥桶被點燃時的危險。持肯定觀點的同學從刺殺的目的出發,是愛國的有血性的少年。持否定觀點的同學從刺殺的性質、結果出發,是有理性和高瞻遠矚的少年。如果把大家的觀點,合而為一,就完美了。簡言之,普林西普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欠妥,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通過評價和總結,既肯定了學生活動表現,讓他們有成功的喜悅,又指出了學生的不足,同時讓學生輕松掌握了知識。

總之,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重視歷史課堂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控好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以提高活動效率,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下快樂的學習。

作者簡介:

舒盛輝,年齡:40;性別:男;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中一;職務:教師;工作單位: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學。

猜你喜歡
課堂活動針對性個體
腎結石圍術期針對性護理應用
針對性護理對門急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影響
自我寬恕的心理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小學初級漢語課堂活動設計思考與實踐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中考英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針對性練習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態動詞專項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