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016-12-29 23:51張成永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小組合作提高有效性

張成永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它突出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

【關鍵詞】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小組合作學習分組要科學

合理分組能使小組成員之間產生積極的互動作用,避免小組之間的不平等競爭。課堂上我們要根據學科內容,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分組,通常前后4人或6人為一組,給每個人編號并分配角色,如1號做匯報員,2號做記錄員,3號做激勵員,4做組長等等,并叮囑學生各司其職,以保證討論的有序進行;要向學生說明以后每討論一次角色要輪換一次,使每位學生都有充分當不同角色的機會,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合作規范意識;要向學生說明,評價的標準是以小組的表現而不是個人的表現為依據的。另外,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和任務。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

小組合作學習忌用一連串的、一目了然的問題讓學生研究,學生不用思考就完成了,小組合作也就流于形式了。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得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討論中來。如教學《能被3整隊的數的特征》時,通過復習能被2、5整隊的數的特征后,先讓學生猜一猜“能被3整隊的數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特征?”學生交頭接耳爭著發言

生甲: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隊,例如:33、36、39……

生乙:個位上是奇數的數能被3整隊,例如:21、15、27……

生丙:不對,11、13、17、19都不能被3整除。

課堂頓時議論紛紛,學生感覺到用上節課所學生的知識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1、4、7或2、5、8三張卡片任意擺幾個三個位數,用計算器驗證,學生得出結論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這時,我又提出問題: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有什么特點,你能發現了這個規律嗎?然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一會兒功夫,不少小組學生欣喜地發現:能被3整隊的數與它們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有關……

教學實踐證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供有價值的討論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程序要清晰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尤其是討論交流時,有時往往是亂哄哄的一片,看似討論激烈其實沒有實效性,導致討論以后也沒有得到最佳效果,這樣也就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因此,在小組合作、討論之前,讓學生充分地獨立思考;給每個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因為獨立思考的過程是討論的前奏,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然后組內各抒己見,進行充分交流,再拿到組與組之間交流學習,最后進行全班交流,確定最佳方案,得出最終結果。

四、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并觀察各小組的行為,注意任務完成或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如果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應檢查他們是否正確完成任務,即完成的質量;發現小組內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時,教師要耐心講解幫助學生明確角色、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討論偏離主題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將學生引回到任務中來;討論受阻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和途徑;如果學生討論時找到了本節課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的問題,教師便可以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去關注該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若學生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只需就學生的發言進行適當總結。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與時間要恰當

首先,每次課堂上小組合作的次數要得當。一堂課的分組討論不宜過多,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集中,深入獲得較高的質量。

其次,每次合作討論的時間要恰當。教師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要適當,不宜過短,有的教師為了要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剛進入角色,就爭于總結,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合作根本達不到目的,使得小組合作流于形式。也不宜過長,有的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見有的學生總是“滔滔不絕”不忍心打斷,以至于拖拖拉拉浪費時間。

六、合作學習的評價要全面

首先,小組之間的評價。要讓學生充分地考慮到,每個小組是否積極地參與到合作之中,每個小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協作,每個小組是否在活動中有所創新,每個小組活動是否遵規過紀等等,評價要全面,評價的重點也要側重于學習的過程。

其次,評價又分為自我評價和民主評價。自我評價作為小組成員首先要實事求是,對本組的水平及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即能發現優點,也能找出本組的不足。而民主評價則是要多發現其他組的優點,讓本組從中學到某些長處,既促進小組成員合作的積極性,也形成一種良好的組與組之間友好競爭的氛圍。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2006年

猜你喜歡
小組合作提高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作文評改“五步曲”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