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2016-12-29 12:08王明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科學史科學素養探究性

王明燕

生物科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引導學生認識生物,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生物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指的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1]。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如果僅依靠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是很難使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進行自主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一、滲透生物科學史教育,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世界觀

生物科學史是研究生物學概念、科學理論和科學思想的產生、演化過程及其發展規律,考察科學家的生平、成就、思維方式及研究方法上的特點。探討科學家科研中的成敗原因,研究科學家發展中不同觀點和理論之間的紛爭與融合,考察科學發展的內部邏輯、外部動力和相互關系,研究科學與發展的關系等等[2]。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加強生物科學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基礎上增加生物科學史教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作為激起興趣為切入點,將學生的興趣上升為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生物科學史同時向學生介紹科學家的奮斗歷程、曲折經歷等生平事跡。在科學探索過程中,科學家身上折射出的執著,求實,刻苦等高尚品質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財富。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增加生物科學史教育,不僅能培養高中生學習興趣和實驗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使他們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以光合作用為例,在正式學習光合作用過程之前,進行光合作用科學史講述,包括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意義以及光合作用是如何發現的等,教師可以用趣味性的,故事性的口吻來講述,學生的興趣能夠得到激發,而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也更樂于去汲取更多的生物學知識,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的三個基本目標是理智能力的發展、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探究性學習是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的統一[3]。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則是探索者、發現者,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在我們今天的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和新課標對學生的目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那么,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教師角色定位。雖然探究性學習倡導的是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新知識,但是他們的學習仍然是具有一定的被動型的,所以要求教師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并且有組織的進行,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夠進行下去,必須要有教師的引導,他們的學習效果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因此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求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這個角色,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準備導學案,內容包括本堂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和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相關知識回顧和學生自測等。課堂上教師提出事先準備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自覺解決問題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分析問題時,教師的職責是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方便他們進行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切不可在一旁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在課堂的最后,教師著重對學生理解、討論不透徹的問題進行精講,幫助學生對深奧的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講解完成后,將導學案上的本節課學生學習成果自測讓學生獨立完成,并由教師回收批閱。

其次,學生的角色定位。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探究式學習的中心,學生在遇到各種使他們困惑的問題時就要想方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可以經過推理分析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的資料來進行歸納比較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在經過討論和交流后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所以學生能更容易了解科學家的觀點和科學精神,在做科學的過程中學習科學。

三、重視實驗教學作用,訓練學生生物學方法的養成

生物學實驗無論是在生物科學發展的歷史中,還是現代生物學的研究中,對生物學理論的建立,對科學方法和思想方法的獲得,以及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通過對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生物髙考試卷每年都會有涉及關于實驗設計的題目,是對學生實驗設計綜合能力的考核。但目前我們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大都停留在教師講學生做的階段,實驗步驟都是按照教師事先準備好的來做,學生操作也大都是在教師演示后進行的。學生欠缺對實驗設計的思考,這有悖于實驗本身的意義,它要求學生能夠探究獲取未知的東西。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當給予重視,改革實驗的教學方法。

為了學生的生物科學方法的建立和形成,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加強學生探索性或者設計性實驗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啟發學生對現有實驗進行思考,并且根據自己思考的思路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和結果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不斷完善的過程,有利于他們思維的培養和科學方法的養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11.

[2]孫定建.科學史教育全方位科普的有效手段[J].理論觀察,2003(3):25-27

[3]任效峰.淺析新課程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2):14

[4]胡東方,孫軍業.難在教師:現在的學科教師能實施創新教學嗎?[J].福建教育,2001(6):13.

猜你喜歡
科學史科學素養探究性
論科學史與情景創設的探究式教學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的應然訴求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究性拓展實驗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探究性學習
科學史教育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科學教學中挖掘科學史的有效途徑
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策略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