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源危機形勢下民辦高職院校轉型發展思考

2017-01-03 17:16張俊君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13期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轉型發展

張俊君

[摘要]生源危機背景下,高職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怎樣實現轉型發展,獲得一席之地,成為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中分析了民辦高職院校生源危機的表現形式,研究了形成生源危機的原因,探討了在生源危機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轉型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生源危機;民辦高職院校;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0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0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近年來,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不斷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適齡人口正在逐年減少,適齡人口參加高考的人越來越少,而高等院校擴招還在繼續,據《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2版)》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生源危機時代”。生源是民辦高職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2013年,河南具有招生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42所,高職院校達到69所,而民辦高職院校達到19所,民辦高職院校如何在生源減少的激烈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并且發揮自身優勢得以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民辦高職院校面臨生源危機的表現形式

(一)報考人數持續減少,民辦高職院校生源銳減

據教育部門統計,2008—2012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單位萬人)依次為1050、1020、957、933、915,和2008年報考高峰相比,2012年減少140萬,但是反觀錄取人數卻一路升高,由600萬達到685萬,錄取比由57%升至75%。即使一直錄取比例較低的河南省,錄取比也超過85%。隨著報考人數的減少和錄取比例的走高,高校需要的生源量也在提高。以河南省為例,2013年,高職高專計劃招生32.4萬人;實際錄取24.5萬,只完成了招生計劃的75.6%。民辦高職院校第一志愿考生的積極性較低,一次投檔完成招生計劃比較困難,很多院校均是通過征集志愿甚至降分錄取的方式吸引考生,和其招生計劃量相比仍有較大出入,有的民辦高職院校甚至出現“零投檔”。

(二)生源爭奪愈發激烈,惡性競爭事件頻發

為了應對生源危機,一些民辦高職院校使用多種手段拉攏生源,惡性競爭事件頻發,擾亂了正常的招生市場秩序。表現在:其一,一些民辦院校故意擴大學校規模,對師資、辦學水平、設施等進行虛假宣傳;其二,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一些民辦高職院校故意制造謠言,中傷同行的辦學聲譽;其三,用回扣買生源。民辦高職普遍重視招生環節,每年招生季節,都配備專門的招生人員,深入各區縣中學,采取給高三班主任提成的方式讓其在班級內部進行宣傳,給教師下達招生指標。

(三)新生報到率低,學生流失率大,生源質量下降

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布數據,2014年個別民辦高職院校報到率甚至不足30%。受招生政策的影響,民辦高職院校一般在錄取的最底端,加之單招政策的全面放開,為招更多的生源,往往是來者不拒,生源質量往往不盡人意。學生入學成績低,進入大學后,加上一些高職院校辦學沒有特色,教學質量低下,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進而休學甚至退學不在少數。

二、生源危機的成因分析

(一)適齡人口逐年下降

適齡人口的規模是民辦高職院校重要的生源基礎??忌磾盗肯陆凳敲褶k高職院校招生困難的深層原因之一,學齡人口持續下降是高考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紀開始,我國開始進行計劃生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內生育率水平較低,根據相關統計,自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生育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2001年降為0.201%。長時間的低生育政策直接導致適齡學生的減少,據相關統計顯示,近13年來,適齡中小學生減少近3千萬,這也直接導致高考報名人數的減少。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

自1997年國家對本科教育開始擴招,經過近20年的連年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但是與此同時,擴招政策帶來的弊端也不斷顯現。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報名參加高等教育招生考試的人數為915萬,和2008年的1050萬高峰相比,凈減少135萬。普通本科教育持續大幅擴招,尤其是當前高校升格之風盛行,獨立院校和新晉三本院校由于其較高層次的學歷,和高職院校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本應該屬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致使高職院校生源持續下滑。種種擠壓,致使高職院校尤其是處于劣勢的民辦高職院校的生存空間更是所剩無幾。

(三)國外教育機構對生源的爭奪

隨著教育的全球化,許多發達國家由于本國出生率不斷下降,都在世界范圍內招生,以擴充本國生源。作為人口世界第一的中國近些年更是生源輸出最多的國家。最近幾年,國內富裕家庭越來越多,在經濟許可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上大學甚至上高中,留學年齡更是不斷降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為18萬,2014年達到41萬。留學門檻的不斷降低也使民辦高職院校失去了這部分潛在的生源。

三、轉型發展是民辦高職院校應對生源危機的必要選擇

(一)強化就業優勢,突出辦學特色

民辦高職院校的就業優勢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夠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經過口碑相傳,生源危機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生源競爭,這就要求民辦高職院校必須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作為辦學的第一要義,突出本校就業優勢,保障招生和就業的良性互動。

今年河南省77所高職院校全部施行單招,公辦高職院校因辦學時間較長,辦學聲譽較好,學費遠低于民辦院校的優勢,對于民辦高職院校的招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辦高職院校在生源之戰中取得競爭優勢的是特色。這就要求民辦高職院校緊緊依托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實際情況,準確定位,不斷調整辦學方向和目標,凝聚學院辦學特色,鍛造特色專業(群),避免同質化,積極尋求適合本校特點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措施。

(二)不斷革新,加快學校內涵建設

面對招生難、生源差、易流失的困境,民辦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轉變思路,樹立并健全市場意識,變被動適應為主動革新,把提升內涵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一是建立人才需求的市場動態監控機制,以“留強去弱、并弱增特、改老創優、差異發展”為原則,不斷強化特色專業(群)建設,做好專業內涵建設,以培養高素質、善創新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讓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吸引更多的高中畢業生以及中職畢業生;二是充分利用好民辦高職院校靈活的辦學機制,不斷完善激勵制度,提升廣大教職工的執教能力和工作的積極性,比如針對民辦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薄弱的劣勢,可以根據民辦高職院校的實際特點,進行內部職稱聘任,鼓勵教師積極下企業鍛煉,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雙師教學團隊;三是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為引領,按照“五個對接”的要求,強化課程和學生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大力推行“雙證書制”。通過持續的改革創新,加強學校的內涵建設,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以及吸引力,從而實現新的跨越。

(三)面向社會,多渠道拓展生源結構

一方面,面對國家不斷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培養職業教育人才的新形勢,通過銜接學制、銜接課程、招生考試等多種形式,健全“高中→高職”、“中職→高職”、“??啤究啤T士”一體化教育模式,為高職學生升學搭建平臺,保障學生有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有助于民辦高職院校走出生源的困境。同時,把社會各類在職生源納入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體系之中,利用學校打造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對更多的社會在職人員形成強烈的吸引力,組合辦學模式,滿足各類在職人員在學業上的需求。同時,民辦高職院校應該依托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策略,強化校際之間、國際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出中外合辦專業,促進學生的雙向交流,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

(四)擴展農村市場,服務農村經濟

我國總人口的60%為農村人口,長時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和城市相比,農村高中升學率較低。2013年,上海、浙江等城市化率較高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30%,高校錄取率為85%,但是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較低、農村人口較多的中西部區域,高等教育入學率不足20%,高考錄取率剛剛達到50%。所以,農村為民辦高職提供了廣闊的生源,同時農村經濟發展也需要大量人才。這就要求民辦高職院校深入中西部農村,立足農村經濟發展,開設相關涉農專業,滿足中西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現實需求,實現跨省招生,為國家西部建設培養優質人才。

四、結語

作為招生弱勢的民辦高職院校,只有不斷變革,積極轉型發展,通過強化自身內涵建設,發展特色專業(群),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讓學校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這才是解決民辦高職院校生源不足的有效措施。

(責任編輯:章樊)

猜你喜歡
民辦高職院校轉型發展
略談RBAC在民辦高職院校人事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略談RBAC在民辦高職院校人事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民辦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對職后培訓激勵制度分析
轉型發展形勢下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