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2017-01-05 16:13劉霞楊再婷
右江醫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運動功能腦癱康復訓練

劉霞楊再婷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

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治療的116例腦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58例,給予包括推拿、理療、針灸、高壓氧、藥物等在內的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58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患兒運動康復訓練,由康復治療師依據患兒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運動康復訓練計劃。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神經智力及粗大運動功能發育狀況。采取Gesell發展量表對患兒的神經智力發育水平進行評估,采取88項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MFM88)對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進行評定。

結果兩組治療后發育商(DQ)值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上升(P<0.05或0.01),但觀察組上升更為明顯(P<0.01)。兩組治療后GMFM88評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上升(P<0.05或0.01),但觀察組上升更為明顯(P<0.05)。

結論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給予腦癱患兒運動康復訓練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水平。

【關鍵詞】康復訓練;腦癱;神經智力;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2.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17

小兒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直至嬰兒期,因非進行性腦損傷或發育缺陷引起的以姿勢異常及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患兒多合并有視聽覺損傷、智力損傷、認知障礙、癲癇及行為異常等[1]。迄今為止,臨床對于小兒腦癱尚缺乏特效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法,及早給予有效的康復治療及長期康復功能訓練是改善患兒預后的關鍵[2]。為進一步探討運動康復訓練對于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本研究對比常規康復治療及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聯合運動康復訓練的療效?,F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治療的116例腦癱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2006年第二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議通過的小兒腦癱的診斷標準[3]。116例患兒經頭顱CT或MRI檢查顯示,異常64例(55.17%),正常52例(44.83%)。其中異常表現為腦實質發育不全、腦室擴大、腦水腫、腦萎縮、腦白質軟化等。采取隨機數字表將116例患兒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8例。其中觀察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6個月~8歲,平均(2.74±1.37)歲;腦癱類型:痙攣型43例,非隨意運動型10例,共濟失調型2例,肌張力低下型1例,混合型2例;腦癱高危因素: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6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13例,圍產期窒息12例,高膽紅素血癥10例,顱內出血3例,不明原因4例。對照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6個月~9歲,平均(2.60±1.55)歲;腦癱類型:痙攣型44例,非隨意運動型11例,共濟失調型1例,混合型2例;腦癱高危因素: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8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11例,圍產期窒息11例,高膽紅素血癥10例,顱內出血3例,不明原因5例。排除小兒麻痹癥、進行性肌肉萎縮癥、重癥肌無力、腦部腫瘤、神經性耳聾、視神經萎縮、嚴重智力障礙、嚴重心肺肝腎臟器疾病等。兩組患兒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包括推拿、理療、針灸、高壓氧、藥物等在內的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聯合運動康復訓練,由康復治療師依據患兒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運動康復訓練計劃。運動康復訓練主要采用的是Vojta及Botath療法,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配合趣味性目標游戲。具體如下:(1)Vojta療法,以拇指刺激患兒主誘發帶及輔助誘發帶刺激點,通過刺激主誘發帶能誘發應答運動,刺激輔助誘發帶則可促使局部肢體以及遠隔部位肌肉發生應答反應。在訓練時,根據患兒具體病情針對性給予反射性腹爬(RK)與反射性翻身(RU),以此抑制非正常反射通路及運動,手法輕重依據患兒耐受性進行。Vojta療法的特點是可以調動全身骨骼肌進行運動訓練,誘導患兒形成正確的爬行及翻身模式,與此同時,可改善肌張力及糾正拇指、尖足內收等異常姿勢。(2)Botath療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對異常的姿勢及運動進行抑制,以促通患兒正常的感覺與運動模式。訓練過程中,強調控制頭部及軀干、翻身與腹爬、雙上肢防御性伸展、四肢承受能力與重力抵抗、站立或行走時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等。在采取Vojta及Botath療法進行運動功能訓練時,應根據患兒的具體發育情況靈活運用,訓練過程循序漸進,患兒由被動接受逐步過渡至主動接受,再到熟練操作。1~2次/d,45~60 min/次。在上述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康復治療師對患兒的運動功能進行定期評估,根據功能恢復情況適時對訓練方法做適當調整,在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增加一些目標游戲,以提高訓練的趣味性,例如雙人牽拉游戲:牽拉患兒的雙手時不用力,由患兒坐位向后牽拉或站位向上、向下牽拉,并適當順從患兒牽拉力度的方向,鼓勵患兒,給予患兒信心。該游戲的目的在于促進患兒下肢關節主動阻抗運動,提高下肢肌群協調性以及機體平衡能力?!伴_火車”游戲:在保護措施合理的情況下,帶領患兒跟隨隊伍的節奏移動,對移動能力較差的患兒可通過主動抓扶他人或被動攙扶的方式進行,鼓勵患兒主動行走,促進患兒的方向感、平衡感、下肢肌力、身體協調性。在完成3個月的運動康復訓練后,對康復效果進行評估。

1.3觀察指標

神經智力:采取Gesell發展量表[4]對患兒的神經智力發育水平進行評估,包括言語能、動作能、應物能、應人能4個方面,(測出的智能發育年齡/實際年齡)×100%=發育商(DQ)。DQ評分86分以上為正常,75分以下為異常,75~86分為可疑。評分越高提示神經智力發育越好。(2)運動功能:采取88項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MFM88)[5]對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進行評定,該量表包含5個功能目標區,共計88項。A臥位與翻身,共計17項;B坐位,共計20項;C爬與跪,共計14項;D站立位,共計13項;E行走與跑跳,共計24項。單項計分0~3分,共4個等級。評分越高提示粗大運動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神經智力發育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DQ值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上升(P<0.05或0.01),但觀察組上升更為明顯(P<0.01)。見表1。

2.2兩組粗大運動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GMFM88評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上升(P<0.05或0.01),但觀察組上升更為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腦癱是繼小兒麻痹癥之后又一常見小兒致殘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及行為異常。大量臨床實踐證實[6~8],給予腦癱患兒有效的康復治療及運動康復訓練有助于重建神經運動通路,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患兒的社會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但現行的運動康復訓練較為枯燥單調,易使患兒出現抵觸、厭倦情緒,使其治療依從性降低,進而影響康復治療效果。對此,我們在患兒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給予了一些趣味性目標游戲,以引起患兒興趣,提高其康復訓練的依從性,促進患兒的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

本研究采取的運動康復訓練主要是Vojta及Botath療法,神經運動生理學與神經發育學觀點認為,Vojta及Botath療法可對小兒肢體與大腦提供良性刺激,可誘導形成新的神經元側支,建立起新的突觸聯系,并傳遞興奮,經刺激可促使神經纖維髓鞘化,促進突觸遞質釋放,突觸電位增加,進而發揮代償作用,促使患兒受損或發育不全的大腦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得以恢復[9]。目前這兩種療法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腦性運動障礙的有效治療方法。Vojta及Botath療法利用腦癱患兒的神經尚處于發育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這一特點,采取正確的手法,對異常的姿勢及運動模式進行抑制,并促通正常的運動反應,經不斷刺激及反復訓練,逐步促使患兒形成正常的運動模式。在上述運動療法基礎上,本研究還添加了一些目標游戲,如雙人牽拉游戲、“開火車”游戲等,以此增加患兒運動康復訓練時的趣味性,提高康復訓練的效果。本研究觀察組經上述運動康復訓練后取得了滿意效果。

粗大運動功能障礙是腦癱患兒的主要功能障礙,因異常的肌張力及運動模式導致患兒出現關節活動受限、關節不穩、肌肉痙攣等。GMFM量表是用于反映粗大運動發育狀況的最常用量表之一[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經運動康復訓練后,GMFM88評分相對于治療前有顯著上升,且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提示,運動康復訓練相對于單純常規康復治療,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發育狀況。此外,觀察組治療后DQ值顯著高于治療前,對照組DQ值也有上升,但上升幅度明顯不及觀察組。由此可見,運動康復訓練不僅能促進患兒粗大運動功能發育,還有助于促進腦癱患兒神經智力發育,其康復效果相對于僅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的患兒更為確切。

綜上所述,運動康復訓練應用于腦癱患兒中,可有效促進其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訓練過程中配合一些趣味性目標游戲效果更為顯著,適宜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Rojas VG,Rebolledo GM,Muoz EG,et al.Differences in standing bala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plegic and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Neural Regen Res,2013,8(26):24782483.

[2]朱俞嵐,孫莉敏,張備,等.康復網絡下康復訓練和個性化輔具適配對腦癱患兒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3537.

[3]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09.

[4]周雪娟,陳彤,江克文,等.Gesell發育量表對嬰幼兒腦癱康復療效的評估[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9,14(5):205207.

[5]Alotaibi M,Long T,Kennedy E,et al.The efficacy of GMFM88 and GMFM66 to detect changes in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a literature review[J].Disabil Rehabil,2014,36(8):617627.

[6]劉曉莉,賈飛勇,姜慧軼,等.感覺統合訓練對痙攣型腦癱患兒粗大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3):61616162.

[7]張欣.康復訓練和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9):133134.

[8]周文萍,余波,陳文華,等.運動療法優化方案對腦癱粗大運動功能康復療效的前瞻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34):66546657.

[9]張淑琴,婁彥.小兒腦性癱瘓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6161.

[10]郭光,李瑞花,闕利雙,等.腦癱患兒的運動行為及與運動能力的關系[J].廣東醫學,2015,36(19):30083012.

(收稿日期:2016-05-19修回日期:2016-08-07)

(編輯:梁明佩)

猜你喜歡
運動功能腦癱康復訓練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吞咽障礙康復訓練的應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效果及臨床意義分析
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技術在腦卒中康復訓練中的療效觀察
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康復護理在小兒腦癱護理中應用效果
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在改善4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影響的臨床研究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