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

2017-01-06 19:37康玉萍等
中國醫藥導報 2016年28期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中醫護理護理效果

康玉萍等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北省三河市醫院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采用艾灸、拔罐、耳穴貼壓、穴位按摩等中醫護理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時間[(23.23±1.22)d]、平均治療費用[(5213±344)元]均明顯少于對照組[(29.33±0.34)d、(7289±254)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58.58±3.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40.04±2.1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89.0%,明顯高于對照組67.0%的總滿意度,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77.0%的臨床總有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中醫護理對周圍性面癱患者的護理效果好,患者的滿意度高,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中醫護理;周圍性面癱;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a)-0155-04

Ap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KANG Yuping1 LIU Haiyong2▲ BAI Ruyu3 LU Qiuyu4 CHEN Zhijun1 LIU Haixia5 QIAN Xin6 MA Chunhua2 1.CT Room,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3.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4.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anh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5.Department of Dialysis,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6.Department of Surgery, San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in Sanhe C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10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including moxa-moxibustion, cupping,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acupoint massage. 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23.23±1.22) d] and average cost of treatment [(5213±344) yu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9.33±0.34) d, (7289±254) yua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ife quality score [(58.58±3.25)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0.04±2.19) poi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89.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67.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 of 93.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77.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good, and pati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Nursing efficacy

面癱病屬于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神經炎癥,主要由脈絡空虛且受風寒,肝腎陰虛且風陽上擾或者是七情過極等原因所致,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眼瞼閉合不全、口眼歪斜,該病多發于冷熱驟變季節。從中醫的角度出發,面癱病因正氣不足、風邪乘虛入所致。目前,尚未有統一治療面癱病的方法,也缺少該疾病的相關循證醫學證明。為了提高面癱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筆者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診于河北省三河市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的200例面癱病患者,研究中醫護理的效果,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的200例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有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皺眉困難等不同程度的癥狀表現。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全部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70歲,平均(52.26±1.38)歲;對照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7歲,平均(53.12±1.0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起病突然;②患側眼裂大,眼瞼不能閉合,流淚,額紋消失,不能皺眉;③患側鼻唇溝變淺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側牽引。凡具備以上2條或2條以上者即可診斷。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方法。①面部護理:加強面部保暖,避免風寒侵襲,可以用濕熱的毛巾敷脖,注意破損處的消毒,避免感染。②眼部護理:對于眼瞼閉合不全的患者則注意避免強光的照射,外出時佩戴墨鏡,防止風沙刺激;睡覺時可于患眼覆蓋無菌紗布,防止眼部感染,必要時可涂金霉素眼膏。③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要漱口,徹底清除口腔內殘留食物,防止口腔感染。④飲食護理: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多食高維生素、高熱量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盡可能以流質或軟食為主。⑤心理護理:周圍性面癱患者由于自我形象紊亂,容易有焦慮、悲觀的心理,應安置單人病室,減少不良刺激,播放一些輕音樂,并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用體貼、關懷的態度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消除其焦慮、悲觀的心理。⑥面神經康復鍛煉:指導患者多進行面肌運動鍛煉,臉部可以進行一些鼓氣、咀嚼(可嚼口香糖,每日5次)、抬眉、雙眼緊閉以及張大嘴等鍛煉。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方法。①艾灸護理:艾灸具有調和氣血、溫通經絡以及驅風散寒等作用,是治療面癱病最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醫護人員應謹遵醫囑,為面癱病患者面目實施艾灸,在灸之前,需詢問患者的病史以及患者是否對艾絨味和煙霧過敏。艾灸至患側面部皮膚暈紅為止,艾灸穴位為:地倉、四目、印堂、翁風以及頰車,每個穴位灸5 min左右,注意不要燙傷皮膚,艾灸后30 min內,不可外出,防止受寒而使病情加重。②拔罐護理:中醫拔罐具有祛風散寒和疏通經絡的作用,尤其是閃罐,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為面癱病患者行閃罐治療前,首先要檢查患者的面部皮膚情況,觀察患者的面部皮膚是否有破損、水腫、瘢痕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如果有,則不允許行閃罐治療。在閃罐之前,必須檢查罐口的周圍有沒有裂痕,是否光滑,罐口的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患者面部皮膚,定時更換火罐,更換時動作要輕、穩、快、準。在閃罐時,應該避開患者的眼鼻和毛發周圍等部位。③耳穴貼壓護理:又叫做耳穴埋豆,為患者選擇一顆質硬光滑且大小適宜的中藥王,利用膠布將其貼壓于患者的耳穴上,耳穴貼壓屬于疾病防治方法,不僅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作用,還具有改善睡眠的功能。在為患者取穴之前,需要詢問患者是否對膠布和酒精過敏,并對患者的耳部皮膚進行綜合評估。取面癱病患者的耳垂部的眼、舌以及面頰等穴。在耳穴留埋期間,醫護人員應該叮囑患者保持耳廓干燥,在淋浴時,應該使用保鮮膜包將耳朵裹住,避免耳穴被淋濕。耳穴埋留時間,冬季留1周,夏季留3 d。在埋穴期間如果出現癢痛之感,醫護人員應立即為患者取下,在取下之前需用水潤濕,防止患者皮膚受傷。④穴位按摩護理:醫護人員應該謹遵醫囑,為患者行穴位按摩輔助治療。在按摩之前,醫護人員需將指甲修短,以免刮傷患者皮膚。在為患者行穴位按摩之前,對其面部皮膚進行綜合評估,如果患者的皮膚有破損或者有出血性疾病,則不得使用穴位按摩,孕婦禁用。在行穴位按摩護理時,用力需柔和、均勻、適度,除此之外,還需為患者保溫。按摩穴位為太陽、魚腰、陽自、四目以及印堂等。

1.4 觀察指標

1.4.1 一般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

1.4.2 生活質量評分 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2]評價,滿分為60分;其中,≤20分為極差,21~30分為差,31~40分為一般,41~50分為較好,51~60分為良好。

1.4.3 滿意度調查 采用問卷形式,共10題,每題10分,滿分為100;其中,>80分為滿意,50~80分為比較滿意,<5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本調查共發放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4.4 療效評定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個等級。痊愈:治療后面癱病癥狀完全消失,表情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面癱病癥狀基本消失,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恢復;有效:治療后面癱病癥狀得到緩解,面部表情功能改善。無效:面癱病臨床癥狀無變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時間、平均治療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P < 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周圍性面癱俗稱“歪嘴風”,屬中醫“口噼”“吊線風”“面癱”等范疇。本病的發生多因受涼或頭面部受涼風吹后發病。一般認為是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受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的影響,引起急性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可見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最多見,男性多于女性,多為一側性。起病前部分患者有受風寒或病側耳后吹涼風史。西醫臨床表現:患者為一側面肌受累,雙側影響者極少見。起病突然,約半數患者在發病前有耳后疼痛并向后枕部擴散的前期癥狀,經數小時或1~2 d后很快發生同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面部表情動作和隨意動作均不能做,說話不便,病側面部繃緊感,漱口、飲水時,水從患側口角外流,進食時,食物停滯于病側面頰與牙齒之間,說話漏氣,病側流淚[3-6]。面部兩側不對稱,病側溝紋變淺或消失,眼裂變大甚至不能閉合[7-9]。病側口角低,人中偏向健側,露齒更明顯。鼓氣、吹哨時,病側漏氣[10-12]。病側不能皺額、蹙眉。少數患者因面神經病變的位置較高,還可出現病側舌前半部味覺障礙和聽覺過敏現象。中醫臨床表現:表情肌癱瘓,額紋及鼻唇溝變淺,面肌被牽向健側,口角下垂,不能皺眉,眼裂擴大,淚液外溢,鼓腮漏氣流涎,閉目時眼裂松弛,腦干病變均可除外[13-16]。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正氣不足,風邪乘虛入侵,致使營衛失和,氣血痹阻,經脈失養,或風痰阻滯,經氣不利而病。故本病的治法應以祛風通絡,行氣活血,佐以滌痰之法[17-20]。

中醫認為周圍性面癱主要是由于風寒的入侵,致使患者的經絡不通,氣血不暢,從而引發面部肌肉的縱緩不收。雖然周圍性面癱疾病的臨床癥狀大致一樣,但是中醫認為在對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護理時,應該依據不同的發病原因進行辯證護理,在對患者護理時,要詳細掌握患者的患病原因與發病機制,從而進行逐一對癥護理[21]。中醫護理是一種將中醫技術融入護理工作當中的一種特色護理模式,為了研究中醫護理對面癱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筆者選取近年我院接治的200例面癱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艾灸具有抗病毒、改善微循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22-2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面癱患者局部皮膚感覺下降,因而要特別注意艾條與皮膚間的距離,切不可過近,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被灸穴位處以感受溫度變化?;鸸薜臒岽碳ず拓搲鹤饔?,可加速面部血液循環,促進面神經炎癥和水腫的吸收,改善面神經缺血、受壓狀況,以達到舒筋活血、祛風通絡之效。耳穴貼壓療法是使用藥物、磁珠等圓形物質貼敷在耳穴上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具有調節神經平衡、鎮靜止痛、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等諸多功能,它的特點是刺激效應穩定,靈活可靠,效果良好?;颊咴缙诘拿娌勘砬榧」δ苠憻?,對于縮短療程有重要意義。清早進行皺眉、抬額、閉眼、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的訓練,每日進行數次,每次數分鐘。穴位按摩能起到疏經通絡、調和氣血、增強面部肌肉力量的作用,對治療周圍性面癱有較好效果。中醫學認為,良好的心理狀態能提高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在中醫護理時要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使患者能保持鎮定的情緒,密切配合治療,獲得適宜的認同感,提高治療的效果。如果患者在焦慮、消極、緊張和不配合的情況下,就不能充分地發揮治療的作用,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數據顯示,對面癱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由此可見,將中醫護理應用于面癱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當中,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另外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時間、平均治療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中醫護理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減少治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措施對周圍性面癱患者的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訓練.灸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中醫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0):1720.

[2] 胡仁紅.30例周圍性面癱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8):131-132.

[3] 種翠紅.灸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病的中醫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9(25):209-210.

[4] 徐莉,沈音麗,謝超.中醫護理方案應用于周圍性面癱病的效果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5):181-182.

[5] 梁清芳,張先庚.淺談周圍性面癱病的中醫護理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3):154-155.

[6] 陳燕,楊旭.針刺結合情志護理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6,32(1):61-62.

[7] 黃雙英,宣麗華,吳蔚,等.貝爾面癱患者中西醫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3(13):67-69.

[8] 莫永蘭,何瑋.興奮針灸刺激手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378-379.

[9] 石安碧.毫針聯合隔姜灸治療對周圍性面癱的護理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6):129-131.

[10] 王光英.護理干預對減輕周圍性面癱患者穴位注射后局部不適的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2):49.

[11] 張光琴,楊艷,曾令菊.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護理干預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1):170.

[12] 程永紅.分期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713-1714.

[13] 呂莉.針灸護理對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探索[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z2):238.

[14] 李雪娜.談護理因素對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效果的具體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4):91-92.

[15] 梁清芳,張先庚.淺談周圍性面癱的中醫護理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3):154-155.

[16] 張玲,張雅琴,杜莉花,等.中醫健康教育在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2014,33(4):63-65.

[17] 劉淑美.中醫療法及護理在周圍性面癱家庭康復中的運用[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12):79-80.

[18] 李梅芬.針刺配合隔姜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微創醫學,2014,9(3):365-366.

[19] 胡仁紅.30例周圍性面癱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8):131-132.

[20] 易海燕.中藥濕熱敷對周圍性面癱的護理干預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6):113-114.

[21] 楊麗卿.艾條灸在周圍性面癱中的護理應用[J].中醫外治雜志,2013,22(4):50-51.

[22] 廖慶華,黃玉娟.周圍性面癱中醫外治及臨床護理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7):64-65,67.

[23] 于力萍.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康復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23):2506-2507.

(收稿日期:2016-05-25 本文編輯:程 銘)

猜你喜歡
周圍性面癱中醫護理護理效果
針灸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及預后觀察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針藥結合辨證治療68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