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2017-01-07 11:16張巧燕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9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張巧燕

摘 要:積極心理學主要從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組織方面進行研究,這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一個視角。據此,分析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示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的引領和推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校;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7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性問題和重要問題,現如今,隨著社會的變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問題也突顯了出來,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積極心理學主要從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組織方面進行研究,這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一個視角。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示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的引領和推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理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20世紀末所提出的心理學的一個新的流派,積極心理學主要的理念是它的積極的人性觀,即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價值和人性的關懷。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更多的是一種主動的建構,主動建構積極的意義和能量。根據積極心理學的啟發,應該尊重人的本性,積極挖掘每個人的巨大潛能和內在能量,注重自身積極性格品質的養成和積極素質的提升,以提升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積極心理學還具有積極預防的作用,這可以應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通過研究處于困境中的人內在的積極特性,并且掌握其形成過程和形成途徑,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品質,這能夠對各種外在的提問產生一定的免疫和預防作用。

在研究內容上,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一是主觀層面上積極情緒及體驗研究。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滿意度、幸福感、心流體驗等,這是一種主觀內在的體驗,這種體驗能夠引導人們產生類似或接近的行為,進而對認知、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二是個人層面上的積極人格特征研究,這主要是在尊重人本關懷的基礎上,包括積極的利己和利他兩個方面,積極人格特質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信心、滿意度,幸福感、希望、樂觀、寬容、創造力、天賦等。三是群體層面上的積極組織研究,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品質與環境、社會、家庭背景有關,積極的環境更有助于個體形成積極的體驗和品質,因此需要創建良好的社區、家庭和校園環境來影響個人積極品質的形成。

2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

2.1 批評懲罰多,鼓勵賞識少

在現實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會比較重視兩頭的學生,所謂的問題學生也就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關注的對象,教育工作者往往站在監督者和管理者的位置進行工作,指責批評懲罰處分就成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手段,而鼓勵、認可、賞識和支持等的運用則鳳毛麟角。根據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發展的特點,他們是有獨立的思維和行動能力的,采用這種負面的方法來約束督促學生的行為,導致學生內心會反感,甚至叛逆,導致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很少能夠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正向關注學生群體,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積極面,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不足,而且缺乏積極理念指導下的學習生活的校園環境,這樣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影響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和培養。

2.2 理論說教多,體驗教育少

無論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時主要的方式就是灌輸說教,將一些抽象的、脫離實際的理論觀點強行的灌輸給學生,而沒有調動起學生主動積極性去理解、去體驗、去領悟相關的內容。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當前面臨的是一群在信息爆炸和社會多元化的社會背景成長中的“90后”,他們個性自由,開放,追求自由發展的空間,渴求被理解和尊重,比較有主見和想法,而傳統的理論灌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學生的情緒體驗,極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和抵觸心理。在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減少理論說教的成分,更多的將教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結合,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結合,真正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領悟內化教育內容,這樣才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3 思想問題督促多,心理呵護關注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而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而在現實的思政工作中,思想和行為方面往往是學校思政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所謂的“問題學生”,而對于這些學生問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心理層面的原因和家庭層面的原因往往被忽略,這也是導致當今大學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道德素質下滑,誠信意識欠缺,榮辱觀不清等眾多問題突顯的原因之一。僅僅關注學生表面表現出來的思想和行為問題,而忽略學生內心的心理活動,很難抓住學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并未能真正走到學生內心深處,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很難有良好持續的實效性。

2.4 學校教育功能強化,而家庭教育功能忽略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學校有專職輔導員來做好學生的思政工作,但是目前我國實際是按照1∶200的比例來配備輔導員的,有些學校的比例甚至更高,這使得輔導員一個人面對幾百個學生,很難深入了解每位同學的情況,很難全面的去關懷每一位同學,這樣的現狀必然導致輔導員更多的是關注到學生所表現出來外在的一些行為和思想問題,而對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以及積極潛能的挖掘方面比較欠缺。對于父母來說,孩子考上了大學,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就完成了任務,僅是給孩子提供物質保障和資金的支持,而忽略了對孩子內在的情感世界的了解和關愛,也有一些孩子的問題是家庭問題造成的,父母不懂得教育規律,更多的是寄托于學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未能和學校教育很好的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

3 積極心理學理念對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

3.1 樹立積極的育人理念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思政工作者應該以積極的視角來看待學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懲罰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而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并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學習中去發展和發揚光大。這種理念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醍醐灌頂,是尊重人本性的一種歸回,是思政教育真正發揮教育實效的一種媒介。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建立和培育一支具有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思政教育隊伍。在思政教育中,如果思政教師隊伍具備積極的人本主義理念,就能夠從積極的視角去激發、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積極的素質和品質,注重和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尊重學生,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學生,這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因為若思政工作者從積極的視角出發,在現實生活中加以應用,就會逐漸成為具有人文情懷和極強人格魅力的教育者。而這種人文情懷和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學生,有利于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更多的激發自身的積極潛能,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模式,以使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2 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塑造人的樂觀、希望和自我概念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人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對過去的積極情感體驗能夠提高人的情緒表達和調控能力,對現在的積極情感體驗能夠使人提升對當前的專注力,對未來的積極情感體驗能夠提高人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學校應該營造豐富有趣的積極體驗的環境和氛圍,以調動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積極情緒體驗和感受。學??梢酝ㄟ^開展諸如知識比賽、巡演展演、先進事跡報告會等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參與這些豐富的積極有趣的活動,進而增強其快樂、滿意、希望等積極體驗,這也增強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從積極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視角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以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規劃。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大一的學生容易產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不良,目標不明確,空虛無聊,未來茫然等,因此將職業生涯規劃和積極的人本主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做好職業決策和職業規劃,這樣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出每位學生的具體目標之后,學生有了努力的方向,能夠在學習生活中豐富充實自己,不斷提升自己,逐漸縮小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學生內心會變得更加強大,進而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3.3 塑造大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

前幾年,學校發生了一些惡性事件,如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等,這些事件說明高校在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方面還是比較滯后的。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影響大學生處理應激事件一方面有外在的生活事件、社會關系和經濟狀況等客觀因素,另一方面也有自尊水平、自我價值感和歸因方式等個人人格特征的影響。在遇到現實的困難或者應激事件時,大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獨立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以及正確的歸因方式等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調控感,培養健康積極的心態,提升自身的主觀幸福感。在現實實踐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加強責任感、樹立誠信等積極的人格特質。

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于社會道德心理的范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90后大學生大多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若父母不是特別注意教育規律,過度保護或者溺愛孩子,代替孩子做決定做判斷,包辦了本應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導致部分90后大學生社會和個人責任感意識淡薄。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高??梢酝ㄟ^一些社團和組織,如青年志愿者協會,積極開展一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各司其職,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使大學生養成自立自強自信的品質,從他律到自律的蛻變。

誠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體現。誠信缺失不僅是社會的一個問題,也是高校大學生的一個問題。誠信的建立和維護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方面需要外在的規范和制度來約束和引導,更多的是長期通過不斷提升和加強自我修養逐漸形成的。在高校,通過一些大型活動,如誠信校園行活動,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同樣在校園要健全大學生誠信評估系統,把大學生的各種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所有行為活動都設立個人信用檔案,在學校,所有的評優評先必須考慮學生誠信問題,通過誠信評估系統的建設,引導大學生逐漸樹立誠信的品質。

3.4 創建積極的校園環境

為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將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齊心協力的努力,需要三方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形成合力。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在利用社會社區和家庭資源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是依托學校進行。當前很多制度和措施不是很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系統,共同營造欣賞學生、接納學生、認可和鼓勵支持學生的良好育人環境和氛圍。同樣家庭學校和社會之前要加強聯系溝通,在大學生之間開展多項服務家庭和社區的志愿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學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所以創建積極的校園環境對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有一定的作用。積極的校園環境包括硬件的校園規劃景觀,也包括軟件的制度,人文環境等,這對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學校創建良好積極的校園環境,需要科學合理的校園規劃,人性化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美麗的校園景觀,尊重教師的地位和需求,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尊重學生的本性等。

3.5 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通過開展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講座,公共課、心理委員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和普及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遇到事情能夠正向關注,正向歸因,指導學生掌握預防和自我調整的具體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我調適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心理調查,篩選出問題學生,并通過各班心理委員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及時運用積極心理學對這類學生進行危機干預,因為針對這類問題學生,僅是通過思政教育很難深入去了解,分析和解決學生的問題,更多的是運用積極心理的理念,以心理團體活動和個體咨詢的形式,引導學生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事件,指導大學生如何調動自身積極資源去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這樣能夠降低危機事件發生的幾率,針對遇到問題的學生做好危機干預。

參考文獻

[1]郭小艷,王振宏.積極情緒的概念、功能與意義[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5):77-79.

[2]周炎根,仲云香.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理論與改革,2010,(1):21-22.

[3]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張敏.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啟示[J].蘇州學院學報,2008,23(1):11-12.

[6]詹紅菊.大學生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3):15-17.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