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課外自讀指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017-01-07 17:57陳篤藝
考試周刊 2016年101期
關鍵詞:自學能力鑒賞能力語文素養

陳篤藝

摘 要: 課外閱讀是聯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和橋梁,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自讀自悟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鑰匙。實踐研究表明,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建立有效的課外閱讀機制,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并通過讀中思、讀中悟、讀中品,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和主動參與的意識。

關鍵詞: 課外自讀指導 語文素養 語言材料 自學能力 鑒賞能力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傳授課堂知識的前提下,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真正享受讀書的快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外閱讀對初中生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加強課外閱讀的同時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語言材料的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一個人的語文水平主要是靠平時“多讀多練”。蠶吐絲,蠶只有吃進一片片桑葉,才能吐出精美的絲;蜂釀蜜,蜂只有采集百家之花,才能釀造香甜的蜜。讀書猶如吃桑葉、采百花,寫作如同吐絲釀蜜。也就是說,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閱讀的吸收與積累的基礎上的表達。呂叔湘先生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開吧?!比绻寣W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在課外閱讀中,應要求學生做到博約結合,既廣博又簡約,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文中優美的語段、重要的信息、精辟的言論或其他有價值的資料,要注意圈點批注,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畫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也可做摘要、索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敘述出來,并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讓學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才能在說和寫中很好地運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經典古詩文,是學生積累的重要內容。中華古詩詞負載著偉大人文精神,讓學生讀背課外古詩詞的過程,就是在學生的心田上播下中華文化與道德種子的過程,更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捷徑。誦讀名著,教背古詩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指導性學習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自學的信心,教給自學的方法。

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手執鑰匙,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證明,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方法不當是導致學習失敗或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為此,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和教會學生掌握初步的自學方法。重視學法,實現大量閱讀、有效遷移,老師一定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和明確的學習步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讀,要讀正確,讀流利,從有聲朗讀逐步過渡到默讀;劃,學生邊讀邊劃,標明自然段,劃出生字新詞,標出疑難詞句;想,圍繞課題和課后思考題,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討論,分小組開展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并對課文進行評價和質疑。四步自讀法充分體現了三個結合: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動口、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獨立(個人)學習與合作(小組)學習相結合,保證讓每個學生讀有其序,思有其法。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大量進行閱讀實踐,變老師講為學生學,他們充分自讀,充分思考,充分討論,充分交流,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也進行審美和思想教育。與此同時,我發動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每周開設閱讀課,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進行自學能力的遷移訓練。全班絕大多數學生都熟練掌握“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學會默讀,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和討論,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

三、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書海中,有的作品思想內容比較健康,但在藝術上卻顯得比較粗糙;有的作品藝術形式較完美,而思想內容卻很貧乏。仔細琢磨推敲,就會發現大量的文學作品都有高低、粗細、文野之分。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博覽群書,而且要教給學生評論鑒賞等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既“入”于作品之內,又“出”乎作品之外。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時,用圈點勾畫法,眉批旁批法加以鑒賞和評價,把閱讀的獨特感受記錄下來,化成文字和作者及他們筆下的人物溝通交流。通過舉辦一些讀書報告會,抒發自己對作品的獨特感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課外閱讀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大需要,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是學生了解自然社會的有效途徑。只有大量課外閱讀,才能使每個學生的“修養與知識一色,素質與能力齊飛”。

參考文獻:

[1]周倩.精選巧設,學用結合[J].才智,2010(21).

[2]陳春梅.釋放快樂,流瀉真情,飛揚個性——談談讓中學生快樂學習語文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0(13).

猜你喜歡
自學能力鑒賞能力語文素養
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及方法
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