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2016-10-08 22:13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關鍵詞:開放教學社會生活語文素養

摘要:“語文的外延即生活”道出了語文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天然聯系,語文教學要持開放的態度。上課時鏈接時事材料,可以豐富語文課堂內容,讓學生借助自己的雙眼,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閱讀名篇,體悟名篇內核,豐富自己多元情懷。在課堂內外,要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開放教學;語文素養;時事材料;多元情懷;社會生活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道出了語文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天然聯系,也應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遵守的“原教義”。語文課程標準也基于這樣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運用實踐體驗、合作探究、情境誘導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活化課程教學,讓學生在栩栩如生的環境中身臨其境感受語言的魅力,與名家大師面對面對話,品嘗特有的心靈雞湯。諸多學者教師也紛紛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但其中一點都是相同的,就是“語文課堂雖有規范,然更應注重無形,應該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豐富語言文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一、兼收并蓄,鏈接時事材料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講究的是“識得時務”與“緣事而發”。文章和詩歌不僅要反映時事,更應為現實而生。特別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與時代合拍,以現實為基礎,多從時事里觀察動向,深思剖析種種現象,不斷積淀豐富的文化知識與知人處事技能。

以課程教材為圓心,多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時事資料,學生自然就對語文高看三分,就會真正喜歡上語文。如,在人教版(下同)必修1的第1課《沁園春·長沙》教學導引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初中時學過的《沁園春·雪》,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氣概。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從中感受“人民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主體”的哲理意義,并建議學生就“時勢造英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在此基礎上,利用投影儀展示毛澤東寫作該詞時的背景:1925年,32歲的毛澤東因革命發展需要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楓林紅遍、百舸爭流、鷹擊長空等現象,回憶起過去的崢嶸歲月,道出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學生在這樣的時事資料背景引導下,不僅能明白寫作的緣由,更能熟知寫作中相關細節,幫助他們解開心中的“疙瘩”。

了解歷史,才能真正知曉中國發展的上下五千年;關注歷史,才能知道作者寫作文章的背景意義。多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時事資料,不僅能彌補學生對文本認識的不足,還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和注意力,讓他們帶著好奇心主動探究,主動和作者對話,捕捉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言外之意”,傾聽到更多的“弦外之音”。

二、文以載道,豐富多元情懷

人學是文學的核心,“道”則是人學的基礎。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正是受到“道”的影響變得更有深度、廣度和溫度。讀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后最難忘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其中飽含的“為民請命”無不閃耀著智慧光芒,這便是“道”的內涵。

讓學生由文發現更多有效信息,在品味道的過程中接受教育,更能增強他們的共鳴感。如,在必修2的第9課《赤壁賦》一文中,蘇軾通篇以“風”和“月”貫穿全文,但卻借助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以景抒情,融情入景,走出了與傳統的“風花雪月”不一樣的路子。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更多關注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從中感悟到更多的思想,獲得更多的教育。發現文章的思想情感不僅需要依靠文字的解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我感悟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帶著不一樣的情感走進課堂,走進多彩的語文世界。也正是在這樣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認為,人的精神動力來源于自己內心,不喜不悲,不為外界干擾才是根本;有的同學則說,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是自己快樂度過每一天的根本,等等。

三、各抒己見,凸顯個性特點

開放化教學應該是在尊重個體差異化基礎上的科學發展,是展現個體認知的重要途徑。讓學生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感知和體驗,更能使得課堂教學富有生動性和情境性,更能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探究和辯論的機會,讓學生的個體特征得以展現。

各抒己見,給了學生更多自我表達的機會。如,在必修3的第3課《老人與?!返慕虒W中,針對老漁夫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仍然不辭勞苦地釣魚,最終在第85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但大魚不甘罷休,老人依然與之拼搏。對此,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老人這樣做值得嗎?”很多同學都紛紛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說,值得,因為兩個多月沒有魚了,這是好的開始,預示著將來一定有好的收成;有的同學說,不值得,放棄有時也是一種成功,畢竟在身體虛弱的情況下主動作為,為將來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有的同學說,實踐證明,老漁夫花了兩天兩夜所得到的卻是一副魚骨頭,沒有必要付出如此多的艱辛,等等。在學生發表各種觀點后,我讓他們從人的靈魂深處開挖,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觸摸和體味老漁夫最為強勁的心聲,讓他們明白“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人生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的道理。

給學生創設自由表達的空間,讓他們在主動體驗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定能有效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四、敏銳捕捉,觸摸社會生活

引導學生運用好奇的雙眼主動觀察自然、了解社會現象,遠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經歷過,才能有更多的深刻感受;感受過,才能更好為我所用。

多引導學生融入文本的社會生活,更利于他們發現意想不到的認知。如,在學習《祝?!窌r,我讓學生觀看與此題材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能帶著最初的體驗感知去認識當時的背景,融入當時發生的一切。有的同學從當時人物的衣著上感受到貧富差距以及當時民不聊生的狀況;有的同學從人物相互對話的語言中感受到當時的封建社會的縮影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固化;有的同學則從祥林嫂與其他人物對話交流的神情、語言、動作等方面,去觀察其中的思想情感,體味到“想做奴隸而不得”的無奈,等等。

如前所言,“天邊無論飄來怎樣的彩云,都不可過度解讀”,因為那是自然界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而任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都有其可取之處。走出細嚼慢咽的講解與支離破碎的傳統解讀模式,讓學生在自由、平等、和諧的情境中主動發表觀點,定能使語文課堂更有誘惑力。帶著學生主動關注時事、走進自然、指點江山,讓他們敞開心扉,定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胸襟與氣概,而這本身就是教師應遵循的。

參考文獻:

[1]吳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J].課外語文,2015,(16).

[2]詹古訓.高中語文教學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4).

[3]歐國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素養提升途徑探析[J].中學時代,2013,(10).

作者簡介:萬志雄(1982—),男,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教育局,中學二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開放教學社會生活語文素養
小學數學課開放性教學策略芻議
基于開放式教學下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高職輔導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
構建開放課堂提升信息素養探析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西安晚報》廣告視野中的西安社會生活
基于開放教學理念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為小語課堂“瘦身”,為學生語文素養增“肥”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