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會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2017-01-09 08:41劉凌冰邢帥
會計之友 2016年23期
關鍵詞:產權性質

劉凌冰 邢帥

【摘 要】 通過對67家中國企業預算管理人員進行的自然實地實驗研究,考察了企業預算管理評價者對企業預算管理狀況的評價態度。結果表明:樣本公司中有52%的評價者高估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水平,反映了中國企業預算管理人員對企業預算管理實施效果存在較為普遍的樂觀情緒;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評價者比其他評價者更傾向于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企業管理人員比基層員工更傾向于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評價者的工作年限對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沒有影響;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人員與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正相關的顯著性更高。文章為企業了解和把握預算管理人員個人特征對其評價預算管理的影響提供了理論支持和證據。

【關鍵詞】 預算管理成熟度; 高估; 過度自信特征; 產權性質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3-0047-10

一、問題的提出

公司預算是管理控制活動的基石?;陬A算,企業管理層制定戰略和計劃、控制成本、進行業績評價、協調銷售和生產、強化內部溝通,并在公司內部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全面預算管理是公司預算的最高形式,是一種集系統化、戰略化、人本化理念為一體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全面預算管理被認為是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地應用于各種企業。20世紀80年代初期,現代預算管理被引入我國,企業開始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預算管理模式。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下發《關于中央企業開展管理提升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央企加緊推進全面預算實施進程,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然而,由于我國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時間不長,缺乏實務處理經驗,管理者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和實踐操作仍存在誤區[ 1 ],導致有些企業中“預算執行者未能完成預算指標”、“預算在應用或實踐過程中中斷或形同虛設”[ 2 ]。2011年《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雖然近年來預算作用日益顯現,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網絡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內部資源整合力度的不斷加大,部分企業現有的預算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我國預算管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問題,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人們對預算管理的認知程度是影響企業預算管理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 3 ],預算管理人員的態度對預算管理發揮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評價者高估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很可能會導致管理者盲目樂觀,忽視企業預算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從而阻礙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那么,我國企業中是否存在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現象?

由于預算管理研究屬于企業內部管理問題,難以獲取公開的數據,且缺少定量度量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認知偏差的工具,以往有關預算管理研究很少涉及預算管理人員是否高估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更沒有解決哪些因素會導致評價者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這一問題。如果簡單地假定預算參與者的唯一動機就是從預算中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對預算管理中復雜的行為過程及其后果視而不見,那么研究結果的適用性將大打折扣[ 4 ]。

隨著“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流行,社會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對預算管理研究的影響日益增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認知偏差受到過度自信心理的影響。一些學者從過度自信理論入手,找到了管理者認知偏差影響企業行為更直接的證據[ 5 ],例如國內外學者已經關注到過度自信管理者對企業并購、企業投資效率、股利支付、財務報告舞弊、會計穩健性等的影響。由此可見,過度自信這一現象存在于管理學領域,管理人員在作出決策時會受到過度自信的影響。預算管理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過度自信的影響。那么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是否會傾向于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在我國,國家控股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為我們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相關會計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而產權性質對預算管理的影響也不容忽略。以往的研究表明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中管理層過度自信對會計穩健性、企業技術創新投資、公司稅收規避程度、公司的績效等影響更強。那么,產權性質因素是否會影響到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關系?此外,預算管理成熟度被高估樣本公司與未被高估樣本公司在預算管理實踐得分是否存在差異?

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借助自然實地實驗研究方法和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模型(CBMM模型)[ 6 ]突破數據獲取和定量評價的限制,試圖檢驗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關系以及產權性質對這種關系的影響,回答“誰會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首先,采用自然實驗研究的方法發現預算管理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時普遍存在高估現象。其次,以過度自信理論為基礎分析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并從過度自信角度解釋評價者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原因,探索產權性質對二者關系的影響,延伸了過度自信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豐富了預算管理的相關研究。最后,本文的結論為管理者全面科學地了解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提供了參考,為進一步提高企業預算管理水平、保障預算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保障。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預算管理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

過度自信行為是指人們在作決策時對自身能力和知識面的高估而產生的偏差,人們會高估決策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而低估與決策相關的風險。過度自信在人們處理各種信息和作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地,企業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時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過度自信心理的影響。那么具有什么特征的評價者容易滋生過度自信心理?現有研究表明影響過度自信的個人因素主要包括關心程度(高度相關)、專業知識、成功經驗、控制幻覺四個方面[ 7 ],本文從這一角度分析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見圖1)。

高度相關即當人們與某一事件高度相關時,更容易過度自信[ 8 ]。Moore發現人們在自己關注的事件上表現得更容易過度自信。同樣地,當評價者為管理人員或者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時,與企業預算管理系統高度相關,那么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時就容易受到過度自信的影響。專業知識也會影響到過度自信,即如果人們認為自己對該決策擁有更多的知識時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 9 ]。同樣地,評價者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或工作年限較長會因為更多地掌握了預算管理方面的知識或者技能而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時更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成功經驗指的是擁有更多成功經驗的人更容易過度自信[ 10 ]。有研究表明企業管理人員往往經歷更多的競爭、獲得更多的成功,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卓越的專業水平,因此他們容易“學會”過度自信,并不斷強化過度自信這一傾向[ 11 ],因此擔任管理人員的評價者比基層員工更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工作年限長的評價者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因而工作年限長的評價者比工作年限短的評價者可能擁有更多的成功經驗,更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刂苹糜X是指人們認為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對風險不敏感進而過度自信[ 12 ]。管理人員對企業重大決策具有最終話語權,這種地位會使管理人員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企業命運,陷入“控制幻覺”,因此更容易出現過度自信[ 13 ]。同樣地,相對于基層員工,擔任管理人員的評價者也可能會因為“控制幻覺”而高估自己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了解和把握,低估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存在的不足。

將過度自信的基本理論應用于預算管理評價者(見圖2),發現擔任管理人員、工作年限較長、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時,更容易產生管理者過度自信心理。

此外,這一結論與現有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及實證研究結論相一致。在心理學研究方面,符合“熟悉—高估”機制?!笆煜ぁ笔钦T發過度自信的主要機制之一[ 14 ]。當人們自認為熟悉某一事件時,即使這一事件的發展完全是由偶然性決定的,他們也會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該事件的發展。評價者在評價預算管理成熟度時,很可能會受到熟悉程度的影響而表現出過度自信,而直接負責預算工作、工作年限長、擔任管理人員的評價者比不負責預算管理工、工作年限短、擔任基層員工的評價者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熟悉程度更高,進而更容易滋生過度自信心理。

在實證研究方面,有學者認為,雖然過度自信的人在作決策時會高估自身的知識和能力,但隨著經營管理經驗的增加,他們可以從過去的經營管理決策中收集更多的新信息,從而不斷修正對自身能力和知識面的高估而產生的偏差。借鑒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模型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評價者在實驗中也第一次面臨需要定量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不存在“修正偏差”的機會,故如果盲目假定工作年限越長的預算管理人員過度自信越弱是不合理的。

(二)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

過度自信既有有利影響也有不利影響[ 15 ]。評價者的過度自信心理如何影響其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本文從管理者過度自信的三種主要表現——自我歸因偏差、過度樂觀、置信區間過小進行分析。

自我歸因偏差即管理人員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自身出色的能力,將失敗歸因于外部環境。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在評價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成熟度時,很可能產生歸因偏差,將預算管理系統的成功實施或者預算管理在經營決策中表現出的作用歸功于自己預算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存在的缺陷歸因于復雜的外部環境而非自身考慮不足,從而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過度樂觀是指管理者會高估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低估項目失敗的可能性。這種樂觀情緒會造成管理者無意的失實陳述。雖然這并不一定是有意的欺騙,但是這種樂觀情緒會影響其對公司的業績評價,造成“樂觀偏見”[ 16 ]。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會因過度自信而樂觀地高估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方面投入的成效,低估或者忽略企業預算管理系統中仍然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處,從而導致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估值的置信區間過小是過度自信的另一個心理表現,導致人們顯著高估預測不確定事件的準確性、高估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將90%以上概率性事件視作肯定發生[ 17 ]。Cooper對美國企業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創業企業家認為別人的企業成功概率只有59%,認為自己成功的概率卻能達到81%;只有11%的企業家認為別人的成功概率是100%,有33%的企業家相信自己成功的概率為100%。然而后續的研究發現,這些調查企業中有66%的企業是以失敗告終的[ 18 ]。這一點為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自我評價與其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提供了進一步解釋,即估值的置信區間過小很可能導致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高估本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基于以上分析(見圖3),可以看出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更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由此提出假設1。

假設1:具有過度自信特征的評價者更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更為具體地(見圖4)提出了假設1a、假設1b、假設1c。

假設1a: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評價者比其他評價者更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假設1b:管理人員比基層員工更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假設1c:工作年限越長的評價者越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三)產權性質、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

國有與非國有企業中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關系可能因為以下兩點原因產生差異。

第一,國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問題。國有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是“國家”這一虛體,而各級政府官員作為所有者代理人,他們對經營決策監管效果是有限的。相比之下,非國有企業中并不存在所有者缺位這一現象,因此能夠對企業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而公司治理結構是過度自信的影響因素之一,在股權集中度較高,企業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會導致管理人員過度自信的心理難以得到及時矯正;相反,在監督機制比較完善的企業中,管理人員過度自信心理會因為外部環境制約而減弱[ 19 ]。因此非國有企業的評價者過度自信心理因為受到有效的監督而減弱,國有企業評價者則因為監督機制的不完善而更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第二,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人員與其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相關程度更大。2003年發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國有企業要將預算目標作為業績考核的標準,2011年、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又先后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中央企業開展管理提升活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央企加緊推進全面預算的實施進程,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而大多數非國有企業雖然也會將預算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但是沒有強制性的壓力。由此可見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人員在預算管理方面面臨來自國資委硬性要求的壓力,管理人員的業績與其預算指標的實現高度相關。因而國有企業預算管理人員更加關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而人們在與其高度相關或關注的事情上更容易受到過度自信心理的影響[ 20 ]。

基于以上兩點分析,提出假設2。

假設2: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與其高估本企業全面預算成熟度的正相關關系更顯著。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1.實驗背景

為了保障研究結果的現實意義和外部效度,研究選擇自然實地實驗③,即在場景實驗的基礎上結合了隨機化和真實性,受試者在不知道被實驗的情況下從事行為決策,避免了其他實驗類型的伴隨問題,與自然生成數據具有同等的接近現實性[ 21 ],而非實驗室實驗的方法④??紤]到任何實務中的個體明顯意識到自己被調查時,其行為表現可能與現實世界中的行為表現不同,因此選擇將該實驗嵌入在一項財務咨詢公司為其客戶提供的預算管理咨詢服務活動中,被試人對研究內容并不知情,實驗組(高估組)和對照組(未高估組)由實驗結果自然產生。

樣本選擇和數據采集的具體方法如下:實驗設計嚴格根據自然實地實驗的六個關鍵因素設計[ 22 ]。課題組與國內某較大規模的財務咨詢公司⑤合作,借助該咨詢公司對其客戶實施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活動,觀察實驗對象,采集實驗數據。咨詢公司從客戶數據庫中選出87家預算管理實施時間在兩年以上的企業,負責該預算咨詢項目的項目經理向這些企業預算管理人員發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邀約,為每一家參與調查的企業免費咨詢服務——出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其在所有參與企業中的排名、測評等級、現階段問題及提升建議。由于咨詢公司提供免費咨詢服務,激發了大多數企業的參與熱情,最終有68家企業預算管理人員同意接受咨詢師訪談及提供測評數據。其中,56家企業的調查數據(以結構化問卷的形式采集)在規定的時間內主動提交,有12家企業經過聯絡員催促后在規定截止時間后的一個月之內提交了調查數據,有1家樣本公司管理評價者未給出“自我評價”的信息,該樣本被剔除,剩余67個樣本。

2.實驗目的

實驗目的是調查中國企業預算管理人員在對企業預算管理成熟度評價時的態度,即預算管理評價者是否會高估企業預算管理水平,并探求和比較高估組及未高估組的樣本組間在被試人過度自信特征、產權性質、企業預算管理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差異。為此實驗要求被試者提供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模型所要求的99項企業預算管理實踐活動的實現情況,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水平的綜合評價以及被試人工作年限、崗位、職位等基本信息。

3.實驗過程

實驗在合作的財務咨詢公司進行,參與者為接受實驗邀約樣本企業預算管理相關人員和財務咨詢公司中負責每個樣本企業預算咨詢的項目經理或核心咨詢師。其中咨詢師擔任實驗的“聯絡員”,每一個樣本公司的實驗均由咨詢師和樣本企業預算管理評價者完成。

首先,為了保障實驗結果、如實反映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際情況,研究人員對每個客戶聯絡人進行現場培訓和電話會議培訓,對需要被試人提供的每一個預算管理實踐題項進行詳細解釋,確保咨詢師對所需填寫的題項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礙。

其次,將企業評價者需要填寫的信息以問卷的形式發放給咨詢師,請被調查企業的咨詢師根據自己對企業預算管理實際情況的了解作出判斷,并反饋給課題組,然后再將問卷發給被調查企業的評價者。評價者對問卷的填寫是其日常專業學習和經驗的自然延伸。在此期間通過電話、網絡平臺跟進問卷。收回被調查企業填寫的問卷后,筆者對企業評價者與咨詢師提供的信息進行一一核對,并就不一致的情況再次與咨詢師確認,最終由咨詢師與被調查單位評價者討論確定最終選項。

最后,根據企業評價者填寫的信息,運用CBMM模型測試出其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際成熟度,并出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報告》。研究人員對比被試人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自我評價與其實際等級就樣本企業進行分組,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則為高估組,否則為未高估組。通過討論高估組與未高估組之間在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產權性質、企業預算管理實際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檢驗本文假設。

(二)研究模型與變量定義

為檢驗本文假設,設定了如下模型。

Overvalu=?茁0+?茁1Overcon+?茁2Grade+?茁3Ownership+

?茁4Trade+?茁5Scale+?茁6Area+?孜

其中,Overvalu表示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高估組取值為1,未高估組取值為0。Overcon表示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包括Direct、Position、Length。Direct表示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根據南京大學會計系課題組的調查結果,我國企業預算管理機構大都設在預算部門、財務部門或計劃部門[ 23 ],因此如果評價者屬于財務部門、預算部門或者計劃部門,則直接負責預算工作,Direct取1,否則取0。Position表示評價者是否為管理人員,如果評價者屬于管理人員取1,如果評價者為基層員工則取0。Length取值為評價者的工作年限,大于平均年限(5年)取1,否則取0。此外,根據以往關于預算管理的研究,還控制了Grade(等級)、Ownership(所有權)、Trade(行業)、Scale(規模)、Area(地區)。Grade表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際成熟度等級,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成熟度越高,等級越高,依次取值1,2,3,4,5;Ownership(所有權),國有企業取1,非國有企業取0;Trade(行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取1,否則取0;Scale(規模),按照企業規模大、中、小分別取值3、2、1;Area(地區),東部地區取值1,中西部地區取值0。文中模型變量定義如表1。

四、實證檢驗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首先對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樣本公司中有52%的評價者高估了其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水平,15%的評價者低估了其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水平,僅有33%的評價者對其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水平的認知不存在偏差。表明了評價者對其企業的預算管理實施效果存在較為普遍的認知偏差,其中高估現象更為嚴重,這也為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二)均值差異檢驗

檢驗高估組和未高估組樣本中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見表3。從表中數據可見相對未高估組,高估組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者的均值更高,且差異顯著,說明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以及是否為管理者會影響企業預算成熟度的高估,這與假設1a、假設1b一致,而對于工作年限未發現顯著差異。

按照產權性質分類的結果如表4,發現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人員的均值差異更大且更為顯著,這說明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人員影響高估的效應主要存在于國有企業中,這與假設1a、假設1b一致。但是工作年限均值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相關性分析與多重共線性診斷

使用Spearman簡單相關系數檢驗方法對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檢驗。高估與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管理工作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3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驗證了假設1a;變量高估與評價者是否為管理人員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驗證了假設1b;變量高估與評價者工作年限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2,但是并不顯著,假設1c沒有得到驗證。在進行Logistic回歸前,進行多重共線性診斷。變量的容忍度偏差最小值為0.732,大于0.1,方差膨脹因子最大值為1.286,小于10,所以文章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表略)。

(四)Logistic回歸分析

1.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企業預算成熟度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為了檢驗假設1,對模型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刂屏似渌兞亢?,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回歸系數為3.22,在5%的水平上顯著,驗證了假設1a;評價者是否為管理人員的回歸系數為3.23,在5%的水平上顯著,驗證了假設1b;評價者工作年限的回歸系數為0.10,但是并不顯著,假設1c沒有得到驗證。同時,還發現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等級即Grade的系數為負,在1%的水平上顯著,可見高估現象主要存在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較低的企業中。

2.過度自信特征、產權性質與高估企業預算管理成熟度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為了檢驗假設2,把樣本按產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兩組,分別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6。在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回歸系數為2.627,在5%的水平上顯著;在非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回歸系數為1.765,但是并不顯著。在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為管理人員的回歸系數為4.036,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非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為管理人員的回歸系數為3.336,但是并不顯著,假設2得到驗證。

3.穩健性檢驗

為了增強實證結果的可靠性,后續研究中,又通過相同的方式收集到22個樣本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樣本規模,運用Logistic回歸方法對新樣本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均與前文一致。此外考慮到盡管以往研究表明“行業”是影響預算管理實施的因素之一,但是數據顯示“行業”與“高估”的相關性較低,故刪除此變量進行了同樣的檢驗,結果與前文一致。

五、對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關聯因素的進一步探索

高估組和未高估組的差異除了預算管理系統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來源于公司預算管理體系內部的具體實踐。為了對后續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線索和新問題,筆者對樣本企業的99項預算實踐活動進行了深入挖掘,進一步比較了高估組和未高估組在預算管理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試圖探索哪些預算管理實踐活動的特征可能與評價者高估自身預算管理成熟度有關。為此,通過均值t檢驗的方式探索高估組與未高估組在哪些預算實踐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在99項預算管理實踐活動中,表7所示的20個實踐活動中高估組得分顯著低于未高估組(見表8)。同時,沒有發現高估組得分顯著高于未高估組的實踐題項。

在預算環境方面,發現高估組在預算定位和預算組織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未高估組,筆者大膽推測:如果企業戰略的清晰度和企業高層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關注程度較低,有可能導致企業預算管理的實際水平和效果比管理人員所期望或認為的要差。這一推論符合戰略預算理論的觀點,在預算咨詢實踐中,也能體會到將預算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和“一把手”工作的重要性。

在預算標準方面,發現高估組在預算假設與前提、年度預算模型、長期預算模型和滾動預算模型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未高估組。那么,能否作如下推測:企業在銷售價格、生產能力、期間費用、銷售費用以及投資改造和現金流預測方面缺少科學的模型支撐,同時缺乏長期預測和滾動預算方法的使用,企業預算管理的實際水平和效果可能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好。

在預算流程方面,發現高估組在改進措施和預算制度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預算管理成熟度沒有被高估的樣本企業。這可能證實了一些實務工作者的經驗:要想達到預算管理預期的成熟程度,企業在預算差異調查、整改落實和跟蹤評價方面以及切實落實預算制度文檔化工作方面,要實現“落地”。

在預算溝通方面,高估組在信息溝通與頻率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沒有被高估的樣本。這可能再次證明缺少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溝通不充分,會降低預算管理的實際效果,同時,也會導致預算管理人員在“自娛自樂”中“盲目樂觀”[ 24 ]。

在預算監督方面,高估組在預算工作效率和預算偏差方面的得分顯著低于未高估的樣本??梢钥闯?,有些企業預算管理部門的人員存在較為明顯的“控制幻覺”,雖然預算偏差較高,預算對業務部門的決策沒有提供更多的幫助,但預算管理人員仍然自我感覺較為良好。

就上述對高估和未高估預算管理水平的兩類企業預算實踐活動的比較及推論,在本文中并沒有進一步建模和檢驗,期待未來研究可以此為線索和基礎深入研究。

六、結論

(一)研究結論

采用自然實地實驗的方法,通過分析和觀察企業預算管理相關人員在“企業預算管理成熟度測評”活動中的行為活動,運用描述性統計、均值t檢驗、相關性分析和Logistic分析等工具,檢驗了評價者的過度自信特征(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人員、工作年限)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關系,并研究了產權性質對這種關系的影響,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樣本公司中52%的評價者高估了本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由此可見,評價者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足,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一發現與楊雄勝等(2001)的問卷調查結果一致。評價者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可能與預算管理的理論演進有關。在形成期,預算管理由過去單純的成本控制擴展為對財務資源的規劃、協調與控制;在發展期,發展為全面預算這一綜合性的管理系統,并且加強了與外部環境的互動;在改進期,傳統預算管理框架與先進的管理控制理念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傳統預算與組織環境更加匹配;在超越期,則強調預算管理與戰略要素的結合[ 25 ]。預算管理評價人員很可能將全面預算管理等同為傳統的財務預算,進而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

第二,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中,直接負責預算工作的人員和高級別的管理人員更傾向于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盡管未能證明工作年限長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顯著關系,但研究結果依舊可以說明過度自信特征越明顯,越容易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際水平。這一結論延伸了過度自信理論在企業預算管理的應用,豐富了預算管理的相關研究。

第三,評價者過度自信特征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關系受到產權性質的影響。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中評價者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為管理人員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更加顯著。說明國有企業管理者更傾向于夸大企業管理的實際水平和成效,建議國有資本監管者關注這一特征。

此外,還進一步發現,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企業在戰略預算、預算模型構建、長期預測和滾動預算應用、預算調整與改進、預算溝通、預算對業務活動的指導作用、預算偏差控制等具體預算實踐活動方面相對表現不佳。

(二)研究啟示

第一,預算管理相關人員在評價本職工作取得的效果時,可能存在高估的情況。過度自信特征越明顯的預算管理人員越容易高估本職工作的成績和效果,容易產生“盲目樂觀”和自滿情緒。因此,在聽取預算管理部門工作匯報或了解企業預算管理情況時,應考慮預算管理人員是否存在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個人特征,如該人是否直接負責預算工作、是否處于較高職級的管理崗位等。應合理估計企業預算管理實施的實際效果,及時發現不足,虛心加以完善。

第二,鑒于產權對評價者過度自信與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之間關系的影響,建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健全監督機制,敦促國有企業管理者切實加強企業全面預算對國有企業的監督,切實了解國有企業實際管理水平,防止偏聽誤信,將國有企業考核落到實處。長期以來,國有上市公司改革緩慢,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造成管理層權力過大,沒有形成董事會與管理層相互監督的機制,導致個人的認知偏差對公司預算管理系統的評價造成很大影響。國有企業在不斷加強對預算管理重視程度的同時,也必須增強對領導班子的監督,保障預算管理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樣地,國資委在考核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成熟度時,要注意因評價者過度自信造成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可能性。

第三,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等級較低的企業中,對企業預算管理系統認識不足的現象更為嚴重,評價者過度自信更可能導致其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從而阻礙了預算管理的發展。因此在預算管理成熟度較低的企業中,應該不斷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考核,增強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科學認識和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際情況的全面了解,避免評價者高估現象的發生。

第四,企業應該通過培訓等方式不斷加強企業人員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防止評價者因忽略預算管理中的某些元素(例如預算定位與組織、預算假設和政策、年度預算模型、滾動預算模型、改進措施、預算制度、信息溝通與頻率、預算工作效率、預算偏差等)而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阻礙企業預算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三)不足與展望

文章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盡管為了保證實地實驗獲取的每一份樣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實驗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樣本的數量仍然較小,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結論的適用性;第二,由于實驗的參與者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而非上市公司的很多信息是不對外披露的,因此受到數據獲取方面的限制,無法將影響評價者高估預算管理成熟度的因素全部納入到模型中,現實中還存在其他一些影響評價者高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度的因素,尚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1] 廖敏霞.我國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與探討[J].企業經濟,2013(5):42-45.

[2] 于增彪.預算:有用而又令人頭痛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J].新理財,2003(3):37-40.

[3] 劉凌冰,韓向東,楊飛.集團企業預算管理演進與意義建構[J].會計研究,2015(7):42-48.

[4] 李志斌.組織轉型視角的預算管理研究[J].會計研究,2006(11):53-60.

[5] 孫光國,趙健宇.產權性質差異、管理層過度自信與會計穩健性[J].會計研究,2014(5):52-95.

[6] 劉凌冰,韓向東.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熟模型構建研究[J].財務研究,2015(5):15-25.

[7] 胡國柳,孫楠.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究最新進展[J].財經論叢,2011(4):111-115.

[8] WEINSTEIN N D. Unrealistic optimism about future life even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39(5):806-820.

[9] LANDIER A,DAVID T. Financial contracting with optimistic entrepreneur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117-150.

[10] GERVAIS S, ODEAN T.Learning to be overconfident [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1(14):1-27.

[11] DOUKAS J A, PETMEZAS D.Acquisitions,overconfident managers and self-attribution bias [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7(13):531-577.

[12] CAMERER C,LOVALLO D.Overconfidence and excess entry: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1):306-318.

[13] MARCH J G,SHAPIRA Z.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J].Management Science,1987,33(11):1404-1418.

[14] 宋仲玲.投資行為中的突顯、過度自信、高估現象研究[J].心理科學,2008(6):1489-1492.

[15] 余明桂,李文貴,潘紅波.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3(1):149-163.

[16] SCHRAND C M,ZECHMAN S L C.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nd the slippery slope to financial mis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53(1):311-329.

[17] FISCHHOFF B, SLOVIE P, LIEHTENSTEIN S.Knowing with certainty:the appropriateness of extreme confidence[J].Joum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7,3(4):552-564

[18] COOPER A C, WOO C Y, DUNKELBERG W C.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initial size of firm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9(4):317-332.

[19] MORCK R,CHUNH,YEUNG B Y,et al.Creative destruction and firm-specific performance heterogeneity[Z].NBERWorking Paper Series,2007.

[20] MOORE D,KIMT.Myopic social prediction and the solo comparison effect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5(6):1121-1135.

[21] 姜樹廣,譙倩.實地實驗及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J].經濟評論,2012(5):134-143.

[22] HARRISON G W,LIST J A. Field experiment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4):1009-1055.

[23] 楊雄勝,陳麗花,蘇文兵,等.中國企業預算管理現狀的判斷及其評價[J].會計研究,2001(4):15-29.

[24] 劉凌冰,孫振,韓向東.預算溝通:動因、形式與效果[J].會計研究,2016(7):74-81.

[25] 韓倩倩,潘愛玲.預算管理的理論演進與實踐發展:綜述及啟示,2010(5):74-81.

猜你喜歡
產權性質
高管權力與企業并購績效研究 
高管薪酬管制、產權性質與雙重代理成本
外部沖擊、企業投資與產權性質
企業產權性質、治理結構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信貸政策、產權性質與資本結構關系
不同產權性質與成本粘性差異
產權性質、高管薪酬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會稅差異與產權性質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銀行貸款對公司非效率投資的影響
產權性質、制度環境與高管隱性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