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 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2017-01-09 12:01許金慧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高校研究

摘要:針對高校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具備的信息資源、人才資源、科技等優勢,本文提出了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重視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增強學生從事農業的服務意識,提供高校服務農業、為從事農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持等對策。通過相互合作,借助科學和教育力量,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學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高校;服務現代農業;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青年教師專項課題)“地方高校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C-c/2015/04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 G647;F3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2.073

現代農業離不開科技和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高等教育,探索高校服務現代農業,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解決科技和人才這兩個關鍵問題,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高校除了基本的傳統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繼承的文化,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服務功能。高校作為科技、文化、社會和人才的滋生地,具有為社會服務的責任。

1 高校具有人才、教育和科技優勢

高校應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包括科技大學科技區域創新體系發展規劃、密切接觸地方特色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符合技術發展的特點,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讓、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活動,參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并成為當地的一個教育培訓中心、科技推廣中心、信息網絡中心、文化和體育中心,成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為教育高質量、區域創新體系的區域科技創新和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聘請在當地從事農業經驗豐富的大學生、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高校學者和企業管理人員,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作為非學歷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內容,設置一些專業服務在農業、林業和當地經濟,地方高校培養新農民的地位。

高校促進產業融合和產業發展,深入推進科技記者系統,共同構建農村版的空間,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模式推廣中國特色農業科技大學和政治產學研合作模式,系統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創建一個新的創新方式來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2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服務意識

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保護文化遺產的優勢和責任。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教育和農業部門的共同任務。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高校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人才模式的培養,改變教育理念,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變原來的簡單訓練思想,知識和技術人才逐漸轉向開發個性化的創意人才的概念,堅持“基于生活”,專注于改變教師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老師”,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讓他們從被動的學習成為積極的行動者,發揮學生主動精神。在整個人才培養模式中要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育的思想貫穿其中,創造有利于激發學生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的內部和外部條件。增強大學生服務農業的意識,激勵他們面向基層就業。要加強理論學習,在學校上下形成農業開發強大的服務氛圍。加強學校老師和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種形式和內容生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大學生吃苦耐勞,努力工作,熱愛農村基層和家庭教育,學生可以深入對農村的了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提高大學生的服務意識。

3 轉變培養模式,創新教育內涵

現代農業需要大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農業科技人才,這將導致大學不斷通過改革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根據社會的需要培養應用人才。學校在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學內容上必須改變教學的普遍現象和實際脫節,主題應該緊緊圍繞現代農業。高校應發揮自己的特點,通過培訓,提高農民技能和農民的質量,使大學的辦學模式,具有更豐富的內涵。高??梢酝ㄟ^專家講座、送科技下鄉和農民培訓,定期服務,促進科學技術和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解決農民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依靠學校、當地農民、相關企業參與現代農民的培訓基地,政府政策引導,不斷對學生加強教育。高校應該組織學生到農村去,改變培養模式,讓他們在社會中放手實踐。

4 加強農校合作基地建設

高校應利用自身技術和人才優勢,在與農村基地建設合作中,向農民演示、宣傳科技成果,給他們定期培訓,讓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為農業科技的發展打開更廣闊的市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及時與當地農業發展密切相關,建立農業科技園區,根據農業發展區域優勢建立相應的農業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的優良品種,農業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發展等。

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直接構建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的農業業務基地,使其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農業生產基地,同時也可以成為在高校教學實踐基地,使農業科技一行人員“專家”,教給學生熟悉和了解最新的和最合適的農業知識和技術,用他們的親身的經驗來感染和帶領他們投身到農業發展中來。

在基地的建設中可以發現真實的農業生產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指導、推動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教學在高校,這是使大學的科研、教學和農業、農村和農民,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生產和現代科技可以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繼續科研促進教學改革,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現代從業者的整體進步,從而探索新方法和新技術推廣模式。雙方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建立各種機制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

5以現代農業技術和信息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完善信息服務

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都是以館藏文獻資源為中心,以借閱服務和師生的需求為工作目標,圍繞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信息服務,很少對外實行借閱和咨詢服務。隨著社會對知識和技術的需求,高校提供更多服務的呼聲也在不斷的增強,高校圖書館應該把館藏文獻資源與眾多的現代農業技術、市場、應用等信息整合起來,在做好高校自身教科研信息服務的同時,以農民需求為導向,拓展新的市場、形成借閱服務、咨詢服務和面向社會的信息服務,從而滿足現代農業建設所需的信息中介服務。高校應該根據學校的學術和專業優勢,了解現代農業生產的特點、生產規模以及行業的基本要求,不斷改變和完善現有的信息服務模式和內容,形成具有針對性和實用的信息服務,以滿足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需求。

6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畢業政策有導向性

就業問題無疑是目前大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學校必須要堅持把轉變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進行合理定位、構建學生良好職業發展規劃作為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轉變盲目追求到大城市、到公有制單位、到發達地區就業的觀念,教育畢業生樹立合理定位、面向基層、到農村、到欠發達地區就業的觀念;引導畢業生轉變貪圖安逸的就業觀,教育畢業生樹立艱苦奮斗、勇于創業的觀念;樹立就業多樣性和在農村創業的典型,指引學生融入現代農村生活。

加強來自農村學生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有更好的認知,增進他們回農村就業或創業的熱情。在政策上給予回鄉就業的高校學生照顧,在創業的過程中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等,讓他們在現代農村呆的時間更長久。從而引領更多的學生投身于農村的生產和經營中。

參考文獻

[1]單佳平.高校服務區域經濟推進校地合作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07,(12).

[2]李銳,等.農業高等院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3]湯國輝.關于高校構建服務新農村建設長效機制的探討[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06,(10).

[4]曹金良.中國農業大學培訓新農民服務新農村.北京考試報,2009,(05).

作者簡介:許金慧,碩士,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高校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