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的三個維度

2017-01-10 00:25程琥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大學治理現代化

程琥

摘 要:大學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治理現代化可以從三個維度上推進:去行政化,正確處理好管與放的關系,厘清各方權力邊界;以德立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內核和持久動力;依法治校,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治保障。

關鍵詞:大學治理;現代化;三個維度

大學承載傳播知識、教書育人、教學科研等重要功能,推動大學治理現代化必須依循教育規律、科研規律、學術規律,按照大學運行規律推動治理現代化,按照治理現代化要求,推動大學健康持續發展。

去行政化,為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破除體制性、機制性障礙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行政化已經滲透到大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學行政化事實上是把以官僚科層制為基本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廣泛地運用在大學管理中,不顧及教育規律和行政規律,完全依靠行政權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運行管理教育和學術。大學行政化的結果是把整個大學納入國家行政系統的體制結構,分別歸入行政序列,規定其等級,劃分其權限,并最終服從統一的行政控制。大學行政化在外部表現為,政府將大學作為其延伸部門,對大學辦學進行直接管理,在人員任命、經費分配、科研評估、分級分類等方面,完全按照行政管理方式進行監管,直接干預大學辦學自主權;在內部表現為,在組織機構、運行模式、學術事務等方面,完全比照行政機關內部運行模式進行管理,學術權利得不到彰顯,大學價值取向往往在于追求行政級別高低和行政資源掌控,而不是大學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綜合實力強弱。

近年來,為順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需要,高校圍繞去行政化做了大量改革創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行政化仍然根深蒂固,去行政化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黨的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要求“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這標志著執政黨對社會公平問題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在推進大學現代化進程中,要切實去行政化,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大學治理體系。英國著名的法律史學家梅因認為進步社會在運動發展過程中,其特點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滅以及代之而起的個人義務的增長?!八羞M步社會的運動,到此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盵1]應該說,梅因對于人類發展史的歸納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變化。事實上,這種論斷也較符合大學發展的變遷軌跡。隨著大學改革發展,大學必將突破行政化的束縛,大學的“身份”界限逐步被打破,尊重大學的主體地位。因此,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要牢固樹立契約精神,改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大學的行政管理關系,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以行政契約方式實現對大學的治理和財政支持。

以德立校,為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提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動力

大學是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傳播知識、探索真理的地方。教書育人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也是大學承載的歷史責任。青年時期既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歷練相對欠缺、思想困惑較多的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如果不注意幫助青年扣好價值觀形成鏈條的“第一??圩印?,就可能導致有的青年走上“一步錯,步步錯”的歧路。青年的價值取向又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對新時期國家、社會、公民應當遵循的價值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全面概括,為當前大學立德樹人工作確立了根本依據。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立德樹人,促進青年學生自由全面發展,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追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決定了我國大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本與立德樹人的一致性,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當前,有的大學出現校園暴力違法犯罪案件,暴露出大學道德教育缺失。高校立德樹人的“德”,必須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德性”,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個人私德、社會公德、國家發展大德。立德樹人強調的是培養人、造就人要以德為先,培養青年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擔當意識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認同。因此,大學必須把立德樹人擺在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位置,堅決反對“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輕德”的傾向。大學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著力培養真心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有”新人。

依法治校,為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的生命在于實施。建設法治大學重在依法治校,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依法治校是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1.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執行國家教育方針、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公正。

2.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構建以大學章程為基礎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明確政府與大學的關系、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規范各方權力邊界,嚴格依法治校、依規辦學。

3.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核心,以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校理事會為支撐,統一領導、多元參與、和諧善治、科學發展的內部治理結構。

4.加強大學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大學信息公開制度是保障師生員工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基本內容。大學教育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是為公眾服務并與公眾的切身利益有密切關系的,必然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公眾監督。信息公開恰好為師生員工和社會公眾提供了監督高校依法行使處分權和學術權力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將高校信息公開行為納入司法審查又恰好為高校信息公開行為提供了由中立第三方公正評斷的基礎。因此,師生員工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才能最終得到保障。

5.依法自主制定校規校紀。大學制定的校規校紀,如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學校學生違紀處分(處罰)規定,雖然規定細致、操作性強,但都是大學基于自身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而制定的,而由于理解的不同和自身情況的差異,大學校規校紀也就出現了“百花齊放”、千差萬別的現象,出現校規校紀與上位法沖突,同樣違紀情形在不同學校處理結果不同。例如:對考試作弊的處理,有的學校規定給予警告以上的處分,而有的學校則規定一律給予開除學籍的處分,不同大學對學生違紀處理結果并不一致。

6.遵循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落實師生“兩個主體”地位,依法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強化運用法治思維方式解決學校改革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程序問題是高校教育行政訴訟案件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案件審理的一個爭議焦點。從近年審理的高校教育行政訴訟案件看,絕大多數學生對高校處分程序提出質疑,認為違反法定程序、違反正當程序原則。一是認為高校在處理(處分)學生過程中,剝奪了其陳述和申辯的權利;二是認為處理(處分)決定沒有送達給學生本人。在學校處理程序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作為當事人的學生成為處分的局外人,在處理的程序上缺少告知或允許學生就事實進行陳述和申辯的環節;而對處分決定的送達幾乎形成了一個慣例,即學校作出處分決定后口頭告知一下學生本人,之后將處分決定以公告的形式貼在學校的公告欄中,而不向學生本人送達,甚至有的個別案件中學校作出處分決定卻不告知被處分的學生本人,以致有的學生直到畢業時方知曾被學校作出了紀律處分。從正當程序原則上講,高校的上述行為顯然剝奪了學生的程序權利,剝奪了學生的知情權、辯護權乃至事后的救濟權,高校難逃草率行事、漠視學生權益、濫用教育教學管理權之嫌。

參考文獻:

[1] [英]梅因. 古代法[M].沈景一,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97.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卜 珺]

猜你喜歡
大學治理現代化
奮力創造建設現代化新黃石的嶄新業績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頭唱大風
基于利益表達視角的師生媒介使用研究
大學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我的女巫朋友
從“教授治學”到“師生治學”
大學治理文化:闡釋與建構
教育公共治理的轉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