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宿制高中地理課堂如何開展環境教育

2017-01-11 17:12張頤波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12期
關鍵詞:寄宿制中學環境

張頤波

目前,我國寄宿制高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很多現代化的寄宿制高中蓬勃興起。寄宿制高中代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環境教育就是普及環境科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環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優化環境能力的教育。在有關環境教育滲透的各個學科里,地理與環境教育的關系可以說是最為密切的。因此,在詳細分析環境教育的內涵、內容、特點和發展現狀以及我國環境教育發展的必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寄宿制高中的特點,對寄宿制條件下地理課堂如何開展環境教育進行了探索。

一、寄宿制高中的優勢

1.現代化寄宿制學校有先進的現代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環境科學知識的學習

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學??梢詾閷W生的在校時間做出周密的安排,使學生學習的時間更充裕也更科學。

2.寄宿制學校便于對學生進行集中式的環境價值觀教育

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可以有效屏蔽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學生處于相對獨立的校園環境中,遠離網吧,遠離游戲廳,可以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學習。

3.寄宿制學校便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行為

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在集體中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學會相處、學會合作的精神,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校正心理缺陷,培養學生責任感,健全學生人格。

環境教育與地理科學自身特點的內在聯系,確立了地理科學在環境教育中支柱科學的地位。

二、寄宿制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

1.地理課堂是滲透環境教育的主陣地

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把人類生活的地理環境、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作為核心內容,以培養學生關注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教師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環境問題現象,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時捕捉契機,選擇好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完成環境教育的滲透。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一些爭議性問題創設情境,并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利用一些開放性教學材料,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課本,教師不給出固定格式的結論,而是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問題現狀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各種各樣,也可能是比較一致的,教師要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討論所得結論的合理性,但不必統一到教師事先準備的結論上。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行為

在寄宿制中學中,學生的吃和住是學生本人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這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安心學習所以我們學校在吃的方面要求食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需要進行營養配餐,所有的餐盤和筷子都做到消毒處理。在住的方面提供最方便的條件,宿舍樓里電、熱水等一應俱全。但是學生以前在家里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住校之后就完全暴露出來,讓學校食堂和宿舍方面十分頭疼。

這些行為反映了很多學生環保意識和行為的空白,所以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從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入手是最有實際意義的。針對這一問題,在學習到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時候我就把平時從學校德育處所了解的這些情況說了出來,筆者借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整個課堂的效果非常好,同學們都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節約。

3.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手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寄宿制高中的生活緊湊但略顯枯燥,由于學生很長時間不能回家,在校的大部分實踐都在學習,雖然提高了學習效率,客觀上使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封閉。對外部世界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毫不知情。

4.充分利用各種課外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在寄宿制的條件下,學生的課外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課外活動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是從提高學生的素質出發,改革教學制度和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學習、主動發展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把學生的一部分學習過程變成探索過程,即“研究性學習”。也可通俗地講成: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寄宿制中學地理課堂進行環境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在寄宿制的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十分緊迫和必要,而在所有學科中地理學科與環境教育的聯系最為緊密,因此在寄宿制中學地理教師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責無旁貸的。這對于地理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和責任,同時也是一種挑戰。這就要求寄宿制中學的地理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改變角色,調整教學方法來應對挑戰。

1.教師應加強對環境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

地理教師隊本專業的知識都能夠做到爛熟于胸,但是單純應用地理的專業知識來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顯然是不夠的。教師們需要了解環境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具體方法等相關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知識。并把這些理論和方法與平時的教學活動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在課堂上滲透環境教育。

2.教師應轉變角色

在寄宿制中進行環境教育,地理教師要注意轉變角色。

首先,教師要變成學生生活上的指導者。在寄宿制中學里,很多學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單獨生活,雖然生活在一個大的集體里,而且學校的各種硬件和軟件都很齊全,但是很多同學還是對生活中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所以在寄宿制中學進行環境教育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指導他們如何去處理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實際困難,并在指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樹立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強化他們正確的環境行為。

其次,教師要轉變成心理上的撫慰者。在寄宿制中學里,由于學生很長時間見不到父母,以及對集體生活總有一些不適應,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壓抑或者煩躁的情緒。所以在寄宿制中學地理教師進行環境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以免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在評價學生的環境行為時多表揚他們的進步,鼓勵他們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言語切忌簡單粗暴,這樣才能起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3.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

傳統的應試教育要求教師以面向高考為主,地理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主,同時結合課本知識做大量的習題,但是如果仍然用這樣一種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只能是紙上談兵。

首先,環境教育要求地理教師要增加課堂的開放性,用最新的科學理論和國內外最新發生的環境事件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并能夠引導學生用自己思考的結果來進一步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起到從理論到實踐的目的。

其次,環境教育要更多的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探究”學習模式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一個過程。在“探究”學習的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少“說教式”而多“開放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能做出獨立的判斷,使學生有解決問題和做出決定的機會。教會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求異思維,學會交流與合作。

猜你喜歡
寄宿制中學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在多解中學創新
環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初探
農村寄宿制初中實施特色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