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實踐與體會

2017-01-12 15:08李強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11期
關鍵詞:色彩教學小學美術

【摘 要】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由線條、形狀、顏色、圖案組成美術的基本要素構成的,而顏色是構成要素之一。美術繪畫中的色彩是傳達藝術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有別于日常生活中顏色”,它的視覺藝術的一種形式語言,在造型藝術中的顯要地位不可言而喻的,在小學生美術中更是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加強對小學生對色彩基本性質的了解和認識顏色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顏色調配和使用,掌握基本的色彩對比、變化的規律和表現技能。從而提高小學生色彩感受能力、審美趣味和欣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實踐與體會

小學低年級畫畫著色常用水彩筆、蠟筆等不可調和顏色的材料,使學生能較快的認識顏色,并降低作業難度,但生活中的色彩是千變萬化的。進入小學中年級,教學大綱要求掌握色彩基本知識和掌握調色方法,選用水彩顏料著色的要求比低年級上了一個臺階。一方面學生對用顏料作畫充滿新奇感,另一方面在具體操作時,覺得困難,教學中學生剛接觸顏料作畫時的階段至關重要,它將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的興趣,且以后不可能專門學習著色方法。所以,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對以后的教學是相當有利的,因此,美術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色彩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一些實踐和體會,以供參考。

一、采用欣賞觀察的方式導入

采用欣賞觀察的形式進行導入,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體現的,教師引導學生憑自己的感覺和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判斷、分析色彩。當然,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哪些色彩是對比色,學生記住就行了,但是這樣的教學,學生只能學到死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越學越死。新課標要求教師摒棄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對小學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養,不能以單純的講解或純理論方式進行,而應結合小學生直觀感知能力較強的特點,結合游戲、生活、音樂等表現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感受、體驗色彩,從而逐漸提高其色彩感受能力。

利用游戲,讓學生快樂感受色彩。

小學生對游戲的喜歡甚于教師的反復強調,通過游戲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就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色彩。如在三原色和三間色的學習中,在學生初步辨別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五彩繽紛的色相,教學中可組織比一比(小組內進行色彩對比)、拼一拼(小組內利用色彩模板玩拼圖游戲)等活動。在利用游戲引導學生感受色彩時,教師要注意及時引導,如對比時,教師可在學生對比后以幻燈片進行色彩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從視覺上再次感受色彩。同時組織學生游戲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語言描述自己的活動過程或活動結果。

二、創設情境,引導兒童學習色彩調配基本知識

引導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了解色彩基本知識,從盲目的隨意涂抹顏色到有一定理論依據的運用顏色,開始習慣以科學的方法、態度認識和理解色彩世界,掌握原色、間色、冷暖色等知識,明確:紅、黃、藍是三原色,橙、綠、紫是三間色;紅、橙、黃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感覺寒冷,綠與紫介與其間;相色、明度、純度相同的物象,距離我們眼睛越近色感越強,越遠則弱;明度相同、距離相同、暖色強、冷色弱;物體色彩對比大的強,反之則弱。通過認識原色、間色、冷暖色等基本知識。使學生開始走進色彩世界,由未知走向已知,了解色彩系統。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注意生活積累,隨時隨地觀察色彩的變化,并逐步熟悉顏色的變化規律。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我嘗識用以下幾種方法教學生學習用水彩顏料畫畫,教學效果很好,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美術課的興趣。

三、實驗獲得色彩知識

利用實驗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還考慮到用理論抽象的話語,孩子們很難接受。我用另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色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講講什么是間色,間色是由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并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講出聲來。做法雖然簡單,但形式較新穎,孩子們像看魔術一樣看著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固,印象深刻。

四、增強學生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和評價能力

只有課本知識和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要想學好美術是非常困難的,還要培養學生雖色彩的運用能力和評價能力。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一些簡單的美術作品創作,讓學生們在創作中感受色彩的魅力,在美術作品中運用色彩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通過創作簡單的美術作品來增強學生對于色彩的運用能力。能夠體會它人對色彩的運用特點,能夠幫助自己彌補在美術色彩運用能力上的不足。同時,教師要列舉一些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作品。這樣才能擴大小學生的知識面,理解不同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和思想。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具備著較強的感知能力,在這個時期,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是極強的,對其他事物會表現出極強的吸收能力,對于外來的一些知識接受的比較快。在平常生活中,家長要積極的培養學生對于色彩的運用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又不要給學生們學習壓力,在平常的小事中,逐漸培養學對于美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要提高小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效率,美術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特點,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趣味活動來培養學生對于色彩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能力。只有這樣不斷努力,才能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色彩繪畫能力方能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曾萬清.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之三法初探[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1(3)

【作者簡介】

李強,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重要榮譽:本文已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猜你喜歡
色彩教學小學美術
高職設計色彩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
高校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改革措施探討
試論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玩轉小學美術課中的色彩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