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2017-01-12 17:17王寶菊
成長·讀寫月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歷史教學高中

王寶菊

【摘 要】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時時刻刻在滲透著家國情懷的教育。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宗法制度開始,家國情懷已經影響中國幾千年,漢代的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是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高中歷史教學中,有許多的內容、素材、資源,都是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這些情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有利于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筆者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內容,探討如何進行家國情懷。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家國同構的社會,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放大。家國情懷,主要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擔當起自身的責任,增強學生對自己國家的信心,讓學生學會為自己讀書的同時,更要為國家、為民族而讀書?!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忠報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反映出濃烈的家國情懷。這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國都會得到充分的體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家國情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家國情懷根植于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培養學生對家庭、國家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從文天祥、到岳飛、到譚嗣同都體現了個人的德育的重要作用。古人有“修身、齊家、平天下”,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層層相依,層層推進。家國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具有高度的統一性。

(二)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家國情懷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從家庭的角度來講,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培養家庭道德,重視學生的倫理情感,維護家庭內部的穩定,這是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從國家的特點來講,是要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實現國家的和平穩定。同時,家國情懷教育與德育教育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心理素質。

(三)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中國歷史。在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中,也是學習中國歷史的過程,在宗法制、傳統文化的演變、小農經濟的學習下,不僅僅學會了歷史知識,還受到其中情懷的影響。西周開始的宗法制度,是家國情懷的源頭,在學習宗法制形成的原因,作用的過程中,也學習了宗法制對后世發展的影響,并且一直影響到今天。另外,家國情懷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模式。高中歷史中還有大量的知識是關于家國情懷的,有利于實現家國情懷與歷史知識雙層面的教學目標。還有近代史的學習中,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經歷了一百年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但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一直頑強的抵抗外族的侵略,各種革命活動從未結束,從三元里抗英、黃海海戰帶義和團、抗日救亡等活動,都展示出來中國民族的堅強品質,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方法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高中歷史知識具有基礎性、人文性、綜合性,高中歷史中的知識,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族屬性。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崇高的靈魂,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想要培養學生成為什么樣子的人,自救首先就要成為什么樣子的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受到功利性因素的影響,沒有正確的處理好傳道、授業、解惑之間的關系,忽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與人格的養成教育,學生在理想信念產生沖突,在德育教育的目標上存在偏差。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這一錯誤,并且意識到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主要場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滿足學生內心的學習需要,讓學色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感受那些從耀眼的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優秀血液。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成長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學生形成擔當意識。

(二)探索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家國情懷的素材。高中歷史教學中,教材知識具有其自身的理論星宇科學性,歷史知識內容具有真實性與客觀性,教師要深入的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歷史知識溝通過去與未來,牢記歷史,反思現在,展現未來,將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升華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理性的、開放的愛國情懷。

(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理性的進行工作。家國情懷是人的內心一種情感依托,必須學生自身主動去進行知識的構建,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灌輸,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自身的教學觀點、教學立場,是家國情懷實施的關鍵所在,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教學設計,運用趣味性的、感染性的語言,進行教材,采取參觀、訪談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歷史,感受其背后的家國情懷,喚醒學生內心的家國情感。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加強家國情懷的教育,是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符合歷史教材的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有利于樹立民族自豪感。高中歷史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對學生加強家國情懷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金成.新世紀高中歷史教育中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偏失與調整[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2]吳曉棠.中學歷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探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3]韓秀英.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的研究及實施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歷史教學高中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