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017-01-13 08:03彭黎潔
未來英才 2016年13期
關鍵詞:明確目標訓練量層次性

彭黎潔

摘要:我們要設計有效的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廣泛參與閱讀,積極投入訓練,力求做到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并且要留出足夠時間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指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上下文反復揣摩,漸漸領會其意是較為妥帖的方法。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何種情形,都應注意在再現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去進一步細讀、深讀、品讀原文。投入感情,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軌跡,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深華,認識提高,領悟到文章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明確目標;層次性;訓練量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讀不僅是學生搜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讀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讀也是信息處理后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下面就我的實踐經驗,談談對閱讀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要有明確、強烈的目標意識

在“目標、對策、評價”這三個要素中,“目標”最為重要。因為唯有明確的目標,才能有正確的對策和評價。

教學目標既是要落實的教學任務,也是課堂教學結構中的核心。我們應該圍繞著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安排教學環節,精心考慮提問、板書、練習等,使目標成為“神”,其他方面則是“形”,以“神”統“形”,以“形”達“神”。以此求得課堂教學的“高效低耗”。

二、要使課堂教學的結構,顯示出發展的層次性

圍繞著教學目標形成的課堂教學結構,應顯示出其過程動態發展的層次性,避免平面化。這里所謂的層次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時與課時之間的層次性,二是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層次性。

1、課時之間的層次性,往往體現在各課時的教學要求不盡相同。像《白楊》一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就只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其心中樹立起白楊樹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則要領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我們在教學中,比較多的是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與認知規律,沿著“初探—深究—運用”這樣一條軌跡來發展的。初探階段,重在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深究階段,進一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啟迪;運用階段,是為某一知識的掌握、鞏固并轉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訓練,并且通過訓練,深化原來的認識。

2、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層次性,是指在教學的單位時間內,它的過程顯示出縱向遞進,橫向聯系并舉的發展趨勢。這里僅以“讀”為例,有很多老師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就常常體現出“讀”的層次性。通常,全課的“讀”,大致可分為這樣幾個層次:認讀—再現—移情—領悟—運用。

三、要有足夠的訓練量、訓練面和訓練時間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有效活動。因此,我們要設計有效的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廣泛參與閱讀,積極投入訓練,力求做到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并且要留出足夠時間閱讀。我在教《可愛的草塘》時,就作過這樣的嘗試:僅僅第二段(描寫草塘美景)中的朗讀就有七八次之多。學生就是在這不同層次的、反反復復的朗讀中入情入境,感悟出語言文字的美。所以,這樣的讀法不是教學時間的浪費,而是語言訓練的需要,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強朗讀,提高閱讀能力

首先,朗讀是把握詞語的關鍵一步。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發展主要處于形象感受階段,抽象思維還很薄弱,向他們講解詞語的意思,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而很難讓其接受,如果在適當點撥的基礎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而且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也更加直觀形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指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上下文反復揣摩,漸漸領會其意是較為妥帖的方法。

其次,朗讀能夠使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作品的主旨。一篇文章,作者總是通過一定事物、情境的表述,寄托一定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傾向的。這種思想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揭示的,有的則蘊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不管何種情形,都應注意在再現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去進一步細讀、深讀、品讀原文。投入感情,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軌跡,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深華,認識提高,領悟到文章的深刻內涵。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教《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用誦讀創設情境,使學生覺得仿佛在送行的人群之中,教師也恍若置身十里長街。隨后問:“‘非常幸福該是愉快的感情,‘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是贊美的語言,為什么老師讀得反而低沉了、輕了、慢了呢?”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非動感情不可。他們哽咽著說:“因為周總理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從此再也看不到了?!薄耙驗檫@種幸福,中國人民不會再享受得到了!”“從悲哀中回憶失去的歡樂,使我們更加悲哀!”可見,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點撥與引導,他所要做的是設置問題,把學生引入角色,而不是包辦代替,否則就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和空白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通過多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積極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小俠.談談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體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0(11) .

[2] 趙佳.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34) .

[3] 張良.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 學周刊. 2013(15).

[4] 徐淑江.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 2013(05).

猜你喜歡
明確目標訓練量層次性
如何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淺析從母語思維走向英語思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探析辨證論治的層次性
價值觀層次性淺析
耕地多功能的層次性及其多功能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