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課程中的運用

2017-01-14 05:48李燕萍
廣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樂理學前教育

李燕萍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職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多元專業優勢,提出采取辯琴音、唱旋律,多融合、找感覺,模仿聲音、借助樂器等策略,探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樂理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160-02

樂理與視唱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學生通過這一課程能夠更好地掌握樂理中的基礎知識,從而為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基礎。然而,當前的學前音樂教學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勁頭不足,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此,要求學前音樂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思考,總結出先進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并提高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興趣。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失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學前音樂教育專業近年來在高職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普及,為一些音樂天賦良好的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新出路,學前音樂專業學生通常來自于高考失誤學生群體,這部分學生文化課程底子薄,學習動機不明確,本身就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學前音樂教育專業在實際招生中也存在問題,招生主要依據高考分數,忽視了音樂專項基礎等考查,使得一些原本不具備藝術天賦,沒有音樂愛好的學生也前來報名,其中的一部分學生不具備最基礎的音樂知識,實際學習過程中也倍感困難,自然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信心,甚至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興趣。

部分學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是在師長的參與和驅動下前來報考學習,自身卻對該專業持抵觸或厭煩態度,再加上缺少興趣,過于嚴格的師長催促甚至會令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

(二)學生基礎較差,學習動機不明確

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習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同時,對音樂有天賦、有熱愛之心,這是音樂專業教學的前提條件,然而,實際的調查與教學實踐表明,抽取200個學前音樂專業學生樣本,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了解到,將近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具備合格的音樂基礎,出現了唱歌時掌握不好節奏,音樂識譜能力差,唱歌與伴奏無法融合統一。其中僅有34%的學生能夠達到彈奏與演唱結合,遠遠達不到規定的標準。

同時,也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了考核評估,結果發現僅有16%學生達到優秀,20%學生處于中游水平,14%學生處于一般水平,其他的50%學生則在樂理知識方面完全不合格。由此可見,薄弱的音樂樂理知識是影響學前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一大瓶頸。也正是因為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生無心配合課堂教學,自身無法投入到樂理專業知識學習中,學習動機不明確,缺少前進的學習動力,影響了學前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進行。

(三)教學模式簡單枯燥,課堂沉悶

學前音樂教育專業是一門以音樂教育為主的專業,其課堂教學本應生氣勃勃、充滿歡樂,然而,現實的學前音樂教育專業課堂教學卻簡單枯燥、沉悶不堪,主要是因為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單一,一些學前音樂教育專業教師由于長年受制于傳統教學模式,或者將過多的精力花費在學術研究以及科研等工作中,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思考,教學模式單一落后,缺少更新、缺乏創造力,過于簡單枯燥的教學課堂沉悶凝重,師生之間互動較少,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特別對于一些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學生,枯燥沉悶的教學課堂更令他們倍感無聊,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甚至無故擾亂課堂,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職學前教育中音樂專業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找到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創造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來逐漸優化、改造、改良教學,改變目前這種困頓的教學狀態,逐步引導學生更加樂于主動學習,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涵和意義

奧爾夫作為知名的音樂家、作曲家與教育家,經過大量的實踐總結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等方式不自而然地表現出來?!痹趭W爾夫看來人類借助歌曲、舞蹈等來詮釋內心情感、表達內心訴求是人類天生具備的能力,也是人類的本能性反應。奧爾夫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了自成體系的教學法,那就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成為音樂教學的獨創方法,該教學法體現出新鮮、活潑、生動等特點,也具有新穎獨特的特征,是對傳統音樂教學的創新與挑戰,這種教學法目前已經得到了音樂教育行業的認可。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集學生聽力、節奏、動作與互動等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它支持學習者深入走向樂理與視唱環節中,從感性、情感以及人性等方面去塑造音樂學習者,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使他們形成強烈的節奏感,能夠自覺融入自身情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音樂樂理知識學習與視唱演練中。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特征體現為:更加關注學習者的內心訴求,關懷學習者的心理發育、發展情況,讓學生帶著一顆自然、淡定的心去自然熏陶接受音樂,帶著平淡形態去學習,這樣就減輕了學生的思想壓力,讓音樂學習不再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性,從而確保學生能夠更投入地學習學音樂,并能借助音樂來自由表達和詮釋內心世界。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樂理與視唱課程中的運用

(一)辯琴音,唱旋律,強化聽功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聽力也是對音樂學習者音樂整體能力評估的一大標準。特別是音樂中的視唱環節,奧爾夫教學法提倡通過辯琴音,唱旋律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

第一,辯琴音。正式視唱前,讓學生先說音名,例如:教師彈奏出若干音符,要求學生說出其名稱,培養學生的音符熟練度,再逐漸過渡到音組,培養學生的辨音能力。

第二,聽旋律辨樂器。通過讓學生聽旋律,來辨識出其演奏樂器,再要求學生哼唱其中的主旋律,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

(二)多融合,找感覺,優化動作

在奧爾夫教學理念下,主張音樂教育與動作教學的結合應用,最終達到一種綜合平衡教育效果。結合肢體動作來學習音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示范動作,根據某一節奏結合肢體的律動,讓音樂、肢體動作與舞蹈等配合起來,讓學生在活躍的動作下感受旋律、體會音樂節奏。學生所發出的每一個動作都要以音樂節奏為依據,肢體動作中又融入了游戲、形體表演等,一邊聽節奏旋律一邊動作的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生活,也增添了學習樂趣。

例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時,鼓勵學生通過邊唱邊結合旋律中的節奏來拍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三)仿聲音,借樂器,辨識節奏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看來,節奏是構建音樂的首要因素,失去了節奏的音樂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命,由此可見,音樂中節奏辨識的重要性。

第一,認知節奏,模仿聲音。學生通常無法用于語言解釋節奏的概念,但是能夠感覺到音樂中節奏的快慢、長短、高低,節奏訓練也是音樂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可以單獨對學生進行節奏的引導與認知,先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節奏。

例如:下小雨的聲音是淅淅瀝瀝,小河流水聲則是嘩啦嘩啦,時鐘指針走動的聲音則是滴答滴答,通過教師的教育、訓練,使學生領悟生活中各種聲音的節奏,并鼓勵學生去模仿這些節奏,以此來激起學生的熱情,為其音樂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感受節奏,辨別練習。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出個別相對基礎的節奏引導學生來辨別,并需要學生精準地說出該節奏的名字及其構成等,再逐漸過渡到復雜音樂片段,由淺入深逐步引導。

第三,樂器輔助節奏圖譜教學。圖譜屬于視覺材料,它可以幫助音樂教師把復雜的材料形象化、具體化,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樂器通過觀看圖譜來演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其中最關鍵是要選好歌曲,優選節奏感強、歌詞簡單順暢、結構清晰且吸引學生的曲目,這樣才能更容易配合樂器的演奏。

正式配樂訓練前,應該先讓學生復習已經掌握的節奏類型,例如:大小切分、浮點音符等,并隨意結合各類節奏,逐步練習,學生也可以開創更豐富的學習形式,例如:自主結合節奏來制作卡片,展示圖譜格式等,以此來更加清晰地展示出各種音樂旋律中的節拍、節奏等,是對學生音樂能力逐漸培養的過程。

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法,適合于學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發育特點,有著先進的引導性與科學性,學生在這一方法的引導下能夠更加樂于配合,勤于學習。在該教學方法下,學前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學生從中體會到了音樂學習的樂趣,將音樂作為一種自然的旋律來自然習得,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帶來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菊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探究[J].音樂時空,2015(1)

[2]陳萱萱.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 視唱 練耳》課程的啟發[J].大眾藝術,2013(3)

[3]白艷.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32)

(責編 羅汝君)

猜你喜歡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樂理學前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樂理教材編寫出版研究
藝術考生如何將視唱練耳與樂理知識相結合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研究
畫說樂理(七)
話說樂理(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