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辨”轉向

2017-01-16 20:41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轉向思辨設計

簡++悅

摘要:安德森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思辨”轉向奠定了堅實的學理基礎。國內外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送審稿)的發布,成為“醫治”當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辨缺席癥”、進行“思辨”轉向的契機。筆者嘗試著進行大學英語“思辨”閱讀課的設計。

關鍵詞:“思辨”;教育目標分類學;“思辨”轉向;設計

引言

眾所周知,21世紀是信息時代,知識日新月異,信息紛繁蕪雜。此情此景,有人甘做盲目、被動的應聲蟲,把一切所讀、所聽之信息均奉為真理,而有的人則在“思辨”指引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p>

為了應對新時代的挑戰,培養出更多“慎思”、“明辨”的人才,世界高等教育會議早在上世紀末(1998年)就高瞻遠矚,發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觀念與行動》。其第一條以“教育與培訓的使命:培養批判性和獨立的態度”為標題,繼而又在第五條“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中特別指出: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教育學生,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問題;課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對學科知識簡單的認知性掌握,課程必須包含獲得在多元文化條件下批判性和創造性分析的技能。

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總則中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戰略主題之一是:“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边@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內核都是思辨能力,或者說思辨能力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前提。從根本上說,創新是思辨能力的體現,而實踐只有在高級思辨能力的引導下才能導致創新(孫有中, 2011)。

質言之,“思辨”能力培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充分重視和凸顯,更是未來十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目標。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辨缺席癥”

繆四平(2007)認為在高等教育體系內,可以“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遺憾的是,當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并沒有引入“思辨”能力培養,染上了“思辨缺席癥”。

眾所周知,教育目標分類學(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是把各門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按統一標準分類使之規范化、系列化的理論。2001年,安德森等人吸收了當代心理學研究中最新的學習理論,進一步深化了布魯姆所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他們將教育目標細分為“知識”(knowledge)和“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兩大維度?!爸R”包括事實性知識(factual knowledge)、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和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罢J知過程”則由低到高分為:記憶(remember)、理解(understand)、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價(evaluate)、創造(create)。細察之,“分析”、“評價”和“創造”這些認知能力直接與“思辨”對應,是“思辨”的題中已有之意,因此“思辨”是“認知過程”中的高階思維(higher-order thinking)。

英語教材作為英語教學系統的信息傳播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建濱等, 2010),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郭燕等, 2013)。鑒于此,我們可以借助閱讀教材這“冰山一角”管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思辨缺席癥”。

自2004年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頒布后,國內大學英語教材如雨后春筍,繁榮發展。鑒于這些教材“存在很大雷同性”(蔡基剛, 2011),筆者不再一一贅述,僅以目前廣泛使用的幾本教育部推薦教材為例,對其進行“反思性”或“使用后”評價(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綜而觀之,該類教材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概括為:指導學生在深入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從詞、句、語篇等角度進行聽、說、讀、寫、譯等多方面的語言操練,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此目標的驅動下,其教學內容所遵循的是由詞匯到篇章的大而全的套路,更側重于閱讀技巧、消化細節、解讀結構、中英翻譯、詞匯等語言知識和閱讀理解訓練。從結構分析到語法解釋、詞匯學習、句子翻譯都還是純語言的教學,很難說是以內容為依托的(蔡基剛, 2011)。不難發現,“純語言”教學模式的重心在于語言知識,屬于安德森教育目標分類學體系中各類“知識”的范疇,從“認知過程”來看,其所著力培養的是其中的“記憶”、“理解”、“應用”等低階能力,這種低階能力培養的習慣,未能對語言知識“碎片”進行系統化、結構化處理,沒能讓知識形成思維,催生觀點,解決問題(戚亞軍,2013)。

根據筆者和同事們多年的使用經驗,“純語言”教學既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雙向的審美疲勞,更未能體現高等教育的“思辨”性要求,“分析”、“評價”等高階思維也即“思辨”是“缺席”的。在歷時兩年(學完四冊)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沿著課文分析(Text Analysis)、詞匯講解的套路進行授課。有時甚至將學習視為被動的信息接受過程,把學習者看作是有待填充的容器(Chaffee, 1985)。王海嘯教授在“首屆中國外語微課大賽決賽頒獎及評委點評”中也對這種中規中矩的“純語言”教法提出了質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模式化、套路化使閱讀教學陷入低水平重復的窘境,毫無層次性和階梯性可言,教師有淪為活“詞典”之嫌。另一方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將英語學習局限在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單一坐標系之內,只關注語言表達,并將文章視為絕對權威,對其中的信息全盤接收,“很少有機會解決實際問題,對新信息進行審視、判斷、質疑以及分析、綜合”(Sacco, 1987)。為解決這一困擾我們多年的教學難題,我們認為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夯實學生的語言能力后著實應進行“思辨”轉向了。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辨”轉向

2015年3月底,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武漢發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送審稿),針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提出基礎、提高、發展三個階段目標。筆者認為,這三個目標符合教育目標分類學中對于教學目標應遵循“螺旋式”發展的要求,值得肯定并參考。其中,基礎和發展目標關注語篇理解,側重對文章主旨和細節的把握,屬于低階思維范疇;而發展目標則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與評價,屬于高階思維范疇。顯然,閱讀教學中的發展目標已將矛頭對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現存的“思辨缺席癥”,可以說在戰略上吹響了“思辨”轉向的號角。

戰略上的“思辨”轉向必然引發戰術上的調整,引起課程體系中的一系列變革。此前一以貫之的綜合課(以閱讀為主)必將按照“螺旋式上升”的理念重新加以規劃。例如,前三個學期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和提高階段,學生可以學習現有的各大主流教材,側重語言“知識”的積累以及“記憶”、“理解”、“應用”等低階思維的培養;第四學期則是閱讀能力的發展階段,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閱讀,提高其高階思維能力。那么,應該如何進行課程的設計呢?

首先,課程所采用的閱讀材料要具有一定時效性、現實意義以及可論辯性(arguable/debatable)。為此,可以將心理、傳媒、教育、倫理、法律、文化等領域近年來的熱點、焦點且有爭議性的問題引入課堂,盡量讓學生接觸到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以引導他們充分認識到多元價值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從而以開放、寬容的態度傾聽不同的聲音,最終使“大學成為思想自由之島嶼,各種觀點毫無禁忌地得到追問與審視”(Bloom,1988)。其次,在學習閱讀材料前應該進行積極、有效的“導入”。通過回答問卷、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報告展示、情景對話等活動(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已有的“圖式”(schemata)和“關于世界的知識”(knowledge of the world), 同時強化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為開展“思辨”閱讀奠定基礎。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門“概念-過程”課程,大學英語“思辨”閱讀課必須涵蓋假設、問題、結論、論證、駁論、瑕疵論證分析以及怎樣判斷虛假統計數字、如何查證論據來源等“思辨”的核心概念與技能的系統講解與操練?!八急妗笔且环N活動,僅知其意遠不夠,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Cottrell, 2005),唯其如此,學生們才能夠以“思辨”技能為器,對閱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觀點、論證進行規范、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分析、綜合與評價,并對所涉問題形成自己的認識,完成“一系列連續性和復雜性的行為”?!八急妗遍喿x課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大量、反復的“思辨”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思辨”技能,形成“思辨”習慣,最終超越于書本,通過“知識遷移”,更好地解決生活、科研和工作中所面臨的種種實際問題,以包容而審慎的態度與人生、世界對話。

結語

安德森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大學英語閱讀課的“思辨”轉向奠定了堅實的學理基礎。國內外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送審稿)的發布,成為“醫治”當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辨缺席癥”、進行“思辨”轉向的契機。目前,筆者正在嘗試以上述思考為基點,打造本土化的大學英語思辨閱讀教材,以填補教材建設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助力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辨”轉向,使其盡早在教學實踐中落地開花。我們相信“思辨”之光將照亮大學英語教學的漫漫前路,讓我們一道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郭燕, 徐錦芬.我國大學英語教材使用情況調查研究[J].外語學刊, 2013(6): 102-108.

[2]黃建濱, 于書林.《英語教材—回顧與評價》評介[J]. 現代外語, 2010(3): 323-325.

[3]繆四平.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對大學素質教育的啟發[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3):99-105.

[4]戚亞軍.用“故事化”寫作建構語言自我—“以寫促學”的敘事心理學視角[J]. 外語界,2013(6): 87-94.

[5]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 中國外語, 2011 (3):49-58.

猜你喜歡
轉向思辨設計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奧古斯丁《懺悔錄》中的時間問題分析
二戰時期日本文壇的轉向文學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