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的圖像學研究

2017-01-16 00:50王春陽
東方教育 2016年19期
關鍵詞:牡丹亭圖像

摘要:湯顯祖的《牡丹亭》是湯顯祖《臨川四夢》的重要作品之一,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眾多,其間許多刊本有精美的插圖,人物生動,山水如詩,描繪精細,用筆瀟灑,本文將從圖像學角度來分析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曲刊本插圖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牡丹亭;圖像;戲曲刊本

魏晉時期的顧愷之在《論畫》中提出的“以形寫神而空其時對”的主張,他提出一個畫家要有寫意之基本功,善能“作人形骨成”,“工于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彼J為畫家要用最經濟最凝練的筆墨勾畫出人物的獨特特征,以達到“傳神”。在后來畫論中用來指純用墨線勾描,不著顏色的表現物象的方法。魏晉的顧愷之,唐代的吳道子,宋代的李公麟、武宗元,元代的趙孟堅、張渥等大師都在線描描藝術歷史上創作了許多經典佳作。明清兩代線描藝術伴隨著市民文化的繁榮以及出版業的興盛而進入了活躍時期,多是以版畫印刻的底稿以及以插圖形式出現并流行。

中國自漢唐以來插圖藝術依次由帛書圖畫、佛教經卷插畫發展為后來的宋版插圖,到明代戲曲小說時,插圖藝術已達高峰,如明陳洪綬所繪《水滸葉子》、《西廂記》等作品可謂登峰造極,畫中人物的精神狀態之準確、用線之凝練、形象之奇傲讓四百多年之后的我們同樣贊嘆不已。清改琦所繪《紅樓夢圖詠》等,也均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明清時期,戲曲藝術開始繁榮,為了適應和滿足廣大市民的口味,同時又要滿足書籍插圖的印刷技術,在明代的戲曲刊本插圖中,畫家們以刀代筆,多圍繞戲曲人物為中心,采用圖像的手法來進行創作。我們研究戲曲刊本插圖就應該按照圖像規律來研究它,看其畫面構圖、人物布局、人物造形、人與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線描特點、節奏感、裝飾性、意境情調、繪畫風格、與當時畫壇的關系,與當時社會的關系等,才能更正確地認識戲曲刊本插圖的藝術價值。

湯顯祖的《牡丹亭》插圖就是一部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的作品,湯顯祖的《牡丹亭》現今可考據的插圖版本有數種,無論是線條的運用,還是構圖的手法或者是人與環境關系的處理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錢南揚校注的《湯顯祖戲曲集》之湯顯祖的湯顯祖的《牡丹亭》中這種插圖就有35幅,大多為重要的曲目,插圖集中在杜麗娘與柳夢梅出場的出目中,言懷,悵眺、謁遇、旅居、玩真、耽試、鬧宴、榜下、硬拷等出插圖表現柳夢梅的有才華、有抱負而又重情義,訓女、驚夢、尋夢、寫真、鬧殤、冥判、魂游、遇母、聞喜等出插圖表現杜麗娘的癡情、執著和勇敢,幽媾、婚走、如杭、圓駕等,插圖表現杜柳二人生死相隨的愛情,延師、詰病、憶女、駭變四出插圖以陳最良和杜母為主角,也與杜麗娘有關。與戰爭有關的出目共九出,七出有插圖,為杜柳愛情提供背景,使全劇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色彩。畫面無奢華之感,令人有一種美的享受。插圖的線條優美、流暢,構圖嚴謹,人物、樓臺亭閣、器具等形象逼真、直觀,極富韻律美。

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每幅圖采用的都是用中國傳統的圖像,其精美程度讓人稱贊。圖像強調線條的表現力,是一種樸素而優美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造型上主要運用以線寫形的方法,它是一種線的造型藝術。同時又通過線條將物的質感、量感、動感甚至情感,都表現出來。畫面效果在頗具裝飾性的同時,又極富生活氣息,線的疏密結合錯落有致,人物刻畫生動形象,同時塑造了故事的場景,讓讀者猶如置身故事中。

線可以表達所有事物的形狀,無論是人物、風景、動物、建筑等都可以以線塑造。清華琳《南宗抉秘》中道:“輪廓一筆,即見凹凸?!边@一筆之線,造就了形態的真實。因此可見,線具有極強的狀物特征。以線寫形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從線條造型藝術看,在錢本中,湯顯祖的《牡丹亭》插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整個插圖塑造了十余人的形象,有英俊瀟灑的書生,纖細美麗的小姐,慈祥端莊的母親,不茍言笑的父親,嚴肅刻板的教書先生,活潑可愛的丫鬟等等,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其審美既要符合文本中對人物的描寫,又要符合讀者的視覺審美意象。人物多具古典美,造型特點為線紋細如發絲,轉折柔和,人物體型較長,青年男女的長圓臉形和似笑非笑的表情代表了那一時代的審美理想;人物形象很生動,雖是根據了劇本類型化,但動作的達意和表情都很鮮明并且有力。根據畫面的需要,作者淡化了對人物五官的細致刻畫,而著重對人物衣紋的處理,衣紋本自古以來就是線描的造型的骨干。人物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都要通過靈動優美的衣紋表現出來?!安芤鲁鏊薄皡菐М旓L”這些都能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古代畫家對衣紋處理的重視和表現技法。衣紋的走向能很好的體現人物的動態,舉手投足之間也許更能體現人物的的氣質和精神面貌等特征。如《牡丹亭·言懷》插圖,通過一個戴著書生帽頭微微仰起,身材適中,踏著小步,左手垂放,右手微抬,所有的這些動態均通過衣紋服飾來表現,用線剛勁有力,一個才情橫溢、儒雅得體的書生形象,躍然紙上?!赌档ねぁ簟凡鍒D,對杜麗娘的形象刻畫非常細膩,在簡練的人物五官的刻畫過后,重點是對女性裙裝的描繪,明代女性裙子的顏色,開始流行淺淡的色彩,以素白居多。此插幅圖雖然衣紋上有裝飾圖案,但也是追求一種輕描淡繪之效果,色彩非常淡雅素凈。用線輕柔婉轉,細膩飄逸。人物動態也體現了一種寧靜之美。只見右袖低垂,左手抱胸,雙足佇立,欲動還靜的少女情懷在流暢柔軟的衣褶線條中體現的淋漓至盡。因此在戲曲刊本插圖中衣紋畫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物動態的生動與否,關系到藝術質量的高低。

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因受當時山水畫“山大于人”的表現思想的影響,人物比例略小,著重外景的描寫。同時景物也是烘托畫面氣氛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插圖還通過景物的描繪來表達和暗示人物的心理。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的景物主要可分為山木樹石、行云流水、亭臺樓閣等等。畫中無論是卷簾席鋪,還是水波柳枝,都一絲不茍地刻畫,工整嚴密地創作出一幅幅上乘作品。只見插圖中諸如樹木的刻畫,柏樹呈扭曲之狀,梅皮呈蒼潤之態,松樹有鱗,桃樹橫置,如此種種與陡峭嶙峋的山石相互掩映。用線蒼勁有力,不僅帶給整幅畫面力量感,還對人物和故事有暗示和襯托的作用。中國繪畫的大忌是布置過滿,因此畫面需要有“空”和“虛”的處理,水紋云紋正可以把畫面中無需表達或內容過雜的部分虛化。讓云霧在山間繚繞,讓水波沖刷巖岸,而隱藏在云水中的景物則需要欣賞者的聯想了。為了增強畫面的聯想性,畫家還往往讓隱藏在云霧間的亭臺露出一角,或讓船只在驚濤駭浪中沉落大半,這就更體現了畫面的神秘感,也更引人入勝了。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水紋云紋的刻畫往往還呈現出行云流水的景象,云在飄,水在流,畫家多是用自由的線組來表現云和水的天然狀態。線的起伏、粗細、濃淡、曲直以及陰陽處理和肌理構造都是體現云水勢態的重點,哪怕是微細的差別都會給畫面帶來不同的效果?!赌档ね?婚走》插圖將線條藝術與插圖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畫面用各種活躍的線條表現人物和環境,流線型表現流動的河水,曲線和弧線表現高山和飄浮的霧氣,畫面還以傾斜的動感和波濤起伏的造型來表現快速行進在波濤中的小船,創造了杜麗娘與柳夢梅急遽離開的氣氛,各種線條的運用使讀者感到畫面活躍而有生氣。戲曲作品描述故事或人物時不可能只是在自然景物中,這就必然要求插圖中要有建筑的描繪。古代的建筑大多是亭臺樓閣,亭臺樓閣和建筑內外的描繪使得畫中人物的出現和故事的發展都有依托,亭臺樓閣刻畫角度的不同又產生不同的距離感。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很少有將完整的建筑全部描繪在畫面中,一般都是將建筑放在畫面的某一邊或是取其局部,只繪出與人物相關的某一部分,這是為了避免產生畫面的僵滯感。畫面對于建筑的描繪采用的技法猶如古代用界筆直尺繪制的效果(界畫)。插圖中景物的描繪用線準確規整線條理性、嚴謹、富于裝飾性。

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的構圖特色可謂是豐富多彩,如何把樹木、山石、云水、車船、人物、建筑、動物等各種物象組合安排在畫面中,既要合情合理,與戲曲的文本相對應,又要對立統一,要體現賓與主、遠與近、虛與實、疏與密、聚與散、開與合、藏與露、黑與白、大與小等關系。滿足欣賞者的審美要求,使欣賞者的想象力通過畫面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在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插圖中,常見的有對角線構圖、縱式構圖、曲線構圖、散點式構圖、均衡式構圖等,這些構圖形式多樣,富于變化。對角式構圖是指指在方向上或是在人物景物的安排上成對角樣式。對角式構圖使欣賞者的觀賞視角擴大,有半俯視的感受,因此畫面上的空間感也是深遠和靈活的。另一方面,在欣賞者的心理上也可感受到畫面的“形外之形”的更加無限,它可以不受畫面中景物的限制,增大觀者的想象空間。如《牡丹亭·驚夢》的構圖,畫面劃分為做夢與夢境兩部分,夢境在左上角,表現柳夢梅折柳請杜麗娘題詩共賞的情景;做夢在右下角處,表現杜麗娘伏案沉睡的情景,以對角構圖的形式出現"畫面采用工整、嚴謹的線條和寫實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和房屋內外的景物,讓讀者感受到杜麗娘處在一種嚴謹、刻板的生活氛圍之中"。又如《牡丹亭 耽試》也是典型的對角線構圖,畫面主要場景從院內到院外的建筑,三個主要人物都安排在了對角線上。通過人物的姿勢、動態和神情,很好的表現了故事情節?!赌档ね?旅寄》通過河岸橋邊蒼潤的桃樹從畫面左下角沿著對角線斜向伸出,書生和老者橋上相遇,一來一往,人物表情謙卑有禮??v式構圖在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并不多見,一般指景物安排從底到上貫穿畫面,有直通向上的氣勢。此類構圖樣式方向感直接,氣勢宏偉?!赌档ね?延師》插圖中近處樹木巍峨挺拔,由下至上貫穿整個畫面,遠處的山石樹木若隱若現的,錯落中不乏韻味之美,所形成的上下大方向沒有被畫面邊框所限制,使畫面有了微妙的迂回婉轉,也仿佛使畫面產生了氣流,更加生動自然,頗具一定的空間距離感。均衡式構圖就仿佛我們面對面地看畫面中的場景。畫面中人物的言行,景物的形態都與我們觀看的人沒有很大的距離感,也沒有十分明顯的分割布局,直觀且親近。如《牡丹亭·冥判》插圖以畫云層來描寫想象中的空間,畫中六個人的位置,上下左右分布均衡,畫面布局很穩定,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畫云層的弧線和地面上的橫直線共同構成用線手法上的多樣化,使人感到畫面莊重而不呆板,地獄森嚴而不恐怖"?!赌档ねぁた荛g》畫面布局左右對稱均衡,左邊四人右邊三人布局穩定。通過人物不同的體態動作,裝飾的手法異同使人感覺到視覺上的平衡。散點式構圖在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是指人物景物的安排是散點形的,即便有主要部分的描述,整體形態上也不具有大的聚散特征,因此構圖形式才具有散點狀態。散點式構圖并不是隨處點點畫畫,它仍具有中心主題,是圍繞戲曲作品的意味來進行創作與刻畫。在以風景為主的插圖中,散點式構圖的畫面不僅可以表現出山水相映的自然美景,也可以表現出遼遠的空間,這表面看來的無規則構圖正體現了古代畫家雖無心處卻有意的自由創作思維,足見功底之深厚,修養之高。如《牡丹亭·悵眺》以自然景物為主,遠山虛無縹緲,突出表現的不同品種的樹木散點式遍布在畫面中。造成畫面的輕重、虛實等變化,使畫面不會因為過滿而僵滯,下面掩映在樹木中的茅舍籬笆,以及籬笆墻門口的人物,表達了故事的中心情節,暗含著憂傷的情緒。畫面上的人物得很小,似有似無,但帶有不可捉摸和忽隱忽現的不確定性。通過靜與動、冷與暖、遠與近、虛與實等對比將故事的主題情節和其間蘊涵的情感貼切的表達出來。

戲曲刊本插圖是戲曲和美術相結合的產物,有著與其他美術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它擁有獨特的形式美。戲曲文本為插圖提供了內容題材,如果沒有強烈的形式美,插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淪為戲曲文本的奴隸。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是以圖像為表現技法,不能從色彩上滿足欣賞者的視覺需求,因此它的形式美顯得格外的重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精煉之美。精煉也是一種形式美,用一種極精煉的藝術語言表達極深刻的含意,在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中就有一種強烈的精煉之美,這是借鑒于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減筆畫,也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藝術常借鑒之處。其次是具有裝飾之美。把裝飾風格融入明清戲曲刊本插圖之中,使插圖具有更強的形式美。裝飾更接近于美的理性原則,更能充分的運用造型藝術之長,彌補語言藝術之短。裝飾味的插圖把自然生活里的形象納入嚴格的形式美之中,依照美的法則,根據畫家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強調某些造型因素中值得強調的東西,省略變化,提煉夸張,使藝術形式更適合表達特定的內容,使明代的戲曲刊本插圖形式更美。更為主要的湯顯祖的《牡丹亭》更具有白描之美。從詞源學上說,“白描”源于中國繪畫,《辭源》上的解釋是:[白描]用墨勾勒輪廓不著顏色的畫法,稱白描。多用于人物、花卉畫?!掇o?!返淖⑨尀椋骸鞍酌琛敝袊嫾挤?,源于古代的“白畫”。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指人物和花卉畫。作為一種繪畫技巧乃至獨立的畫科,它具有單純樸實,造型嚴謹,氣韻生動,講究用線,形式感強等藝術特點。白描畫法多用于畫人物。魏晉時期的顧愷之在《論畫》中提出的“以形寫神而空其時對”的主張,可認為是對這一技法的最早理論提煉,他提出一個畫家要有白描之基本功,善能“作人形骨成”,“工于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彼J為畫家要用最經濟最凝練的筆墨勾畫出人物的獨特特征,以達到“傳神”。在后來畫論中用來指純用墨線勾描,不著顏色的表現物象的方法。魏晉的顧愷之,唐代的吳道子,宋代的李公麟、武宗元,元代的趙孟堅、張渥等大師都在白描藝術歷史上創作了許多經典佳作。明清兩代白描藝術伴隨著市民文化的繁榮以及出版業的興盛而進入了活躍時期,多是以版畫印刻的底稿以及以插圖形式出現并流行。白描藝術的發展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需求而演變。特別是宋元以后人物畫備受冷落,寫意水墨畫是卷軸畫的重點,山水畫、花鳥畫成為傳統繪畫的主流,此時人物畫逐漸衰微。由于明清時期特殊的歷史背景,出版業興盛,戲曲插圖藝術繁榮。人物畫的發展不足在刊本插圖藝術中得到彌補,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白描的線根據社會的需要由傳統的“描”走向“刻”。傳統的中國畫走向了傳統的版畫,并與之融合?!鞍酌璁嬍拱娈嬤M入光輝時代。白描畫可以直接繪稿刻印,盡管中國古代版畫,開始是以一種實用美術而行世。但后來由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因為古代繪與刻分工,當然也有繪、刻一人完成的。制作過程既可以由畫家直接畫于雕刻木板,也可畫成粉本,甚至干脆拿白描畫作稿,工人雖是以忠實于原稿為目的,然刀與木板畢竟不是毛筆與宣紙。版畫的制作既左右著粉本的筆線,也使自身的刀法隨之生成、發展?!睉蚯静鍒D藝術受到當時刊刻印刷技術的約束,以線造型為主,傳承了白描繪畫的藝術特色。戲曲插圖因書籍需要而產生,必須要符合書籍印刷的重復性,首先是由畫家(或刻工)對戲曲文本的理解,選取重要的章節和場面手繪出白描初稿,雕刻者再根據手繪白描畫稿,在組織物象的交叉、線的編排上,使作品具有程式化而又不失去自然與樸實。插圖中的黑白對線的疏密處理,在構圖中的節奏控制,對傳統留白的安排,更顯示線的表現力?!啊诳汤L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利鈍、疾徐、順逆、起臥、正側等不同手法刻、挑、鏟、刮,對畫稿進行處理……”刻制出雕版,最后印刷而成。作品以線造型為主,黑白對比分明,自有一種洗凈鉛華、超凡脫俗的素雅之美,這和當時文人作家與文人層次的觀眾在藝術表現上提出雅化的要求,追求雅致的視覺趣味和審美標準相統一。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曲刊本插圖都具有這種白描之美,未施粉末,素雅大方。

湯顯祖的《牡丹亭》戲曲刊本插圖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審美情趣,是中華民族燦爛的傳統文化的奇葩瑰寶之一?!赌档ねぁ纷鳛闇@祖的名著,在明清戲曲藝術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刊本插圖的圖像學藝術價值和特性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發覺整理,取精用弘,并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圖像在戲曲傳播中的價值———以“臨川四夢”的插圖為考察對象》 王省民、《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探究插圖在古籍設計中的運用》顧艷秋、《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01期;

[3]《中國插圖藝術史話》 祝重壽、【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4]《重拾圖像之美》康會永《藝術 生活》[J].2008年03期;

[5]《明代插圖版本獨特的形式美探 》柳林、董蕾[J].《藝術探索》2008年02期。

[6]《中國戲曲刻家述略》孫崇濤[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05(02)。

[7]《永恒瞬間·凝之美——淺談中國古代文學插圖的人物刻畫》王煒 [J].《藝術與設計》,2008(01)。

[8]《明清插圖版本獨特的形式美探微》柳林,董蕾[J].《藝術探索》,2008(01)。

[9]《中國古代插圖史》徐小蠻,王??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中國古代戲曲版畫集》周心慧[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11]《中國畫線意志》林若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第157頁。

作者簡介:

王春陽(1972-)江西臨川人,碩士,副教授,東華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牡丹亭圖像
雨傘
白先勇:不強人所難
A、B兩點漂流記
《牡丹亭》人文主義精神淺析
張生與柳夢梅愛情觀之比較
評西北政法大學話劇社演出的話劇《牡丹亭》
名人語錄的極簡圖像表達
一次函數圖像與性質的重難點講析
趣味數獨等4則
待從頭,盛情說不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