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調查

2017-01-16 01:08歐陽祥娥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途徑和方法調查

歐陽祥娥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的調查表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和人們急功近利的思想,導致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要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必須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極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調查;途徑和方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高職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1】是高職教育題中應有之義。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更多地關注科學技術和專業技能,在高職教育中強調“必須”、“夠用”原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多數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計劃的修訂時,對文化課的課程門數和教學時數進行了大量削減,認為高職學生只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過硬,就能一好百好。然而,實際情形并非如此。由于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教育中困難重重,出現理解力和領悟力欠缺,厭學、逃學現象普遍,心理偏差、思想問題等等;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反映,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交際能力、職業道德素質等不能滿足要求。

本文從三峽電力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的調查入手,希望通過調查分析,打破過去長期沿襲的單一專業教育模式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片面認識,結合我院特點,合理設置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改變職院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職院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我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的調查

2016年5-6月,本人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觀察、個別訪談、查閱教學文件等形式,對我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進行了系列調查。結果如下:

(一)我院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現狀

1、大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但總體水平不高,且發展極不平衡。

調查顯示,由于高職學生進校前已經接受了十幾年的中小學教育,對中國古代文化、歷史、藝術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個別學生認為自己已經“非常了解”。但就總體而言,大多數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底不深,知之不多。對于孔子、孟子等古人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思想知之甚少。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完整閱讀過《論語》、《道德經》等,即使表示自己了解某些古人和古典著作的,也有很多水分。

2、思想上認同中國傳統道德中的“忠”、“信”、“孝”、“仁”、“義”、“禮”等,行為上卻往往表現出相反的情形來,知與行不能很好地統一。

在處理個人與國家、與父母、與兄弟姐妹、與朋友、與他人以及與工作等各項關系時,95%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對國家、集體和工作要“忠”;100%的學生選擇了對父母要“孝”;95%的學生選擇了對兄弟姐妹要“仁”、“義”;分別有35%和65%的學生選擇了對朋友“義”和“信”;93%的學生希望在與他人交往中能遵循一個“禮”字。由此看來,同學們是認同中國傳統道德的。但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卻又不難看到其中的反例。比如,同學們一致主張對父母要“孝”,但在生活中,卻沒有幾位同學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平時也很少主動跟父母問好,更缺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心。對于“誠信”,大家都認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都討厭被欺騙,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論文嚴重抄襲現象,也有部分同學存在考試作弊、惡意欠費等情形,這些明顯“不誠實”行為卻沒有引起學生足夠重視。至于待人以“禮”,在校園中對自己的任課教師甚至班主任教師視而不見的情形卻時有發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二)我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1、學校領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院是一所以水電為特色的高職學院,學校領導已經認識到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近年來在校園環境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修建了圖書館、文化廣場,教學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校園更加美化、香花、綠化,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熏陶。重視第二課堂建設,在院團委指導下,成立了博雅國學社、書法學會、精武協會、演講協會、讀者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力和人文關懷。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選修課有了一定的比例,但在數量上有待增加,質量上有待提高。

過去的一學年里,我院共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選項或選修課10門,這些課程主要有《三峽文化概論》、《飲食文化與健康》、《音樂欣賞》、《書法(毛筆)》、《美術欣賞》、《中國近現代史》、《太極拳》、《劍術》等等,共計896學時,僅占理論課總學時的1.16%,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育的學生共1511人/門次,平均每個學生一年內僅有0.38門傳統文化方面的選修課程。對于選修這些課程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興趣”,有的是因為“學分要求”,還有的是因為“沒有其他課程可選”。因而,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本身感興趣的同學外,其他大多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一般。

3、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于應提高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知識、怎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卻沒有認真思考過,付諸行動的就更少。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有的教師感覺到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應該繼續加強,投入比重應提高;有的教師認為應加強寫作類課程的教學,認為這些課程對找工作“有幫助”;還有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開設這一類課程,因為“浪費時間”。

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根據調查所得,結合我們掌握的一些資料和我院的教育實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1、在課程設置方面,增開傳統文化方面的選修課程,在目前已經開設的十門傳統文化類選修課的基礎上,開設一些哲學、經典誦讀之類的課程,也可開設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如已開設的《三峽文化概論》和《土家文化賞析》等),或者是一些具有地域和專業特色的校本課程【2】,如《三峽水文化》等。并且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吸引力,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人文素養。

2、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政課的教學、與專業課的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各門課程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元素,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借助社團平臺,通過博雅國學社的經典誦讀、讀者協會的讀書報告會以及演講協會、精武協會等社團舉辦的各項活動,寓教于樂,在活動中增長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心理,完善學生的人格。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把知名學者、行業專家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專題講座,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聽國學大師講國學,開闊學生的眼界。

當然,這一切的實現都有賴于領導的重視和一支高素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教社科[2014]3號

[2]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

猜你喜歡
途徑和方法調查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小學生自控力培養之我見
深化固定資產投資內部控制審計的途徑和方法
高職學生志愿填報取向及滿意度調查研究
營口市典型區土壤現狀調查與污染土壤的修復
教育碩士開展案例學習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