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017-01-16 01:37劉世欽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常規榜樣思想品德

劉世欽

我們都知道,小學體育教學有三大任務:一是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二是初步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三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其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是教育學生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在小學體育課的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呢?

一、根據上課內容教材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體育教材內容廣泛,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教材的項目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武術內容的教學,可以對學生講述武術是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從而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便于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通過球類、游戲、接力跑、拔河等教材,進行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維護集體利益、自覺遵守紀律、勝不驕、敗不餒的思想教育和頑強拼搏勇于競爭精神的培養;練習中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隊列、隊形練習,進行組織紀律、集體觀念、聽從指揮教育等。

二、結合課堂常規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

課堂常規是把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規范和制度化。課堂常規是對師生共同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內容包括課前、課中、課后種種常規。這些常規內容和講文明禮貌、講思想品德、組織紀律性、安全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組織紀律性。還可建立了課堂評分制度,這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調動學生自覺積極性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而良好的班風應是友愛,樂觀向上的。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里,更有助于正確思想品行的形成。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強調課堂常規,并使之得到落實,從而有效地規范師生的行為,養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

三、結合學生表現滲透教育

體育實踐課,一般在操場上進行,具有活動空間大、組織工作復雜、干擾因素與偶發事件多的特點,因而教學難度大。在體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行為特征,其思想、觀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因勢利導,及時開展表揚與批評,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上好引導課,重視理論課的講授

引導課一般安排在每學期開始的第一次室內授課,其教育目的是通過有關情況介紹,動員與組織學生認真上好體育實踐課,并引導學生對學校體育教育目的任務、地位作用再認識。上課時,在總結上學期體育課內容的基礎上,提出本學期體育教學任務、要求、教學內容、考核項目與標準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明確學習的任務,以激發學生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而上好體育課和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要重視理論講授課。理論課大多是因天下雨,不能上室外課而安排的。理論課既是對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體育衛生文化教養,指導學生體育實踐,培養和發展智力的基本環節,同時又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的基本環節。教材中就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基礎知識,其中很多內容本身就是直接的思想教育的生動材料。如講授我國體育事業的偉大成就,亞運會、奧運會簡介,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

五、結合榜樣的力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痹隗w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教學中,講解清楚、示范規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身作則,勇于吃苦耐勞,不怕苦累,不怕太陽曬,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練習時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落后的同學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學中對表現得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宏揚正氣,樹立榜樣。事實證明,良好的榜樣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樣為師,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體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師常年累月的辛勤勞動才能奏效。

猜你喜歡
常規榜樣思想品德
選擇
常規之外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破常規 獲巧解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榜樣
榜樣
榜樣
榜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