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概述及創新研究

2017-01-16 12:51鄔小中
東方教育 2016年19期
關鍵詞:土家族概述民歌

摘要: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歷史悠久,歌曲和演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對該地區流傳的幾種代表性土家族民歌作了概述,并對土家族民歌的創新發展進行了叫深入地研究。

關鍵詞;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概述:創新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排名第七位,僅次于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土家族北支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州,張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長陽,渝東南,貴州黔東北地區,他們自稱"畢茲卡、畢基卡、密基卡等等"。南支土家族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瀘溪縣內的幾個村落。自稱"孟茲",南支土家語與北部土家語不能通話,現只有瀘溪的九百余人使用。1956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土家人是巴人演變而來,是巴人的主體后裔。巴人是中國西南的遠古民族,形成和得名于夏商之際,活動于商代后期到南北朝。在此之前,巴人中某一核心民族可能出自東方部族?,F今,貴州省銅仁地區的土家族主要集中在銅仁市的沿河、思南、德江、印江、石阡等五個縣,這里地處武陵山脈南端的山區中,山高坡陡,河谷眾多,由于受交通條件的影響,他們與外界的聯系不多,交流相對較少,因而在民風、民俗、民歌上保持了較完整的原生態特征,特別是傳統的土家民歌具有鮮明的土家族特色。

一、貴州銅仁幾種主要民歌的概述

貴州銅仁土家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情感交流中創作了十分豐富的土家民歌,其內容形式多樣,生動樸實,易于傳唱,流傳較廣泛有以下四種。

1、山歌:山歌種類較多,內容十分豐富,有砍柴歌、采茶歌、趕馬調、翻山調、望牛歌、盤歌、情歌對唱等。其代表性山歌有:《望牛山歌》》、《這山沒得那山高》、《太陽出來照白》、《大雨落來細雨飄》《采茶歌》、《趕馬調》等。山歌低音區較多地用喊唱方法,俗稱“莽聲”,該唱法聲音結實、沖擊力強,聲帶阻力大,主要運用口腔和胸腔的共鳴發聲,咬字吐字較靠前。土家族人生性豪放,唱到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喊起來,表現出情與歌、唱與喊的狀態。高聲區則用“尖聲”唱法。這種唱法類似于我國傳統民族唱法中的“假聲”唱法,運用胸式呼吸,強調頭腔共鳴和“腦后音”的運用,掛位較高。泛音寬廣?!懊暋背ㄅc“尖聲”唱法交替運用中,在中低音區用“莽聲”演唱,在高音區則用“尖聲”演唱。

2、號子:貴州銅仁土家族號子有烏江船工號子、石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等,在演唱中體現一領眾合的表演形式,旋律節奏與歌詞語言節奏同步,節奏簡短,整齊統一。歌唱中他們往往把周邊的景物,勞動中中發生的趣事作為素材隨口呼出,領唱與齊唱交替進行,有領有合,樂趣無窮。

(3)薅草鑼鼓:貴州銅仁薅草鑼鼓又稱薅草歌或打鬧歌,、薅草鑼鼓內容十分豐富,題材內容較廣泛,涉及土家人生活趣事、民間故事等。他們在演唱內容上有“請神號”、“出工號”、“下田號”、“舒懷號”、“收工號”等。每到農忙時候,他們要在田間地頭鬧上一陣,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同時,通過這一形式自娛自樂、消除疲勞,在演唱中采用一唱眾合的形式,往往是歌班和圍觀的群眾齊聲幫唱,場面十分活躍。

4、哭嫁歌;貴州銅仁土家族“哭嫁”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已有準確的文字記載。該地區的“哭嫁”程序因地域不同略有變化,一般說來,其程序有 “哭主宗”、“哭爹娘”、“哭哥嫂”、“哭親友”、哭上轎”等??藜揲_聲由父母開始,出嫁姑娘跟隨母親哭,在貴州銅仁市的沿河、思南、德江、石阡一帶有“罵媒人”的習俗。他們在自家的堂屋和院壩唱“堂會”,一般親友中的女性都要前來賀喜并參與哭嫁活動,哭嫁活動由單哭、對哭發展到群哭,直到把新娘送出家門,哭嫁儀式才告結束。

二、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創新

為了使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演唱更具有時代性、藝術性和欣賞性,更好地服務于當地旅游文化的發展,當地的宣傳部門和專家學者們,在土家族民歌的音樂創作和演唱的創新上作出了新的定位,即是在創新發展中保持土家民歌的風格特點不變,同時也要在歌詞內容、曲式結構、演唱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使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在歌曲和演唱更具有時代性、藝術性和欣賞性,為實現這一目標,本人通過長期的探索學習,現就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創新談幾點意見。

1、建立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創新基地。地方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音樂學院的人才和設備資源優勢,把民間歌手、文化宣傳部門和音樂學院的演唱、創造人才集中起來,以地方音樂學院為依托,創建本土民歌的創新基地,在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收集整理、詞曲創編、創新唱法上狠下功夫,把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引入高效的課堂教學,把教學與實地采風集合起來,把教學與科研集合起來,這樣,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創新才能有新的突破。

2、把民歌與戲曲的唱腔集合起來,在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演唱的路子走出新路。貴州銅仁土家族地區流傳的戲曲較多,既有當地的花燈戲、儺堂戲和高臺戲,又有外來的川戲和辰河戲,把這些戲曲唱腔中的氣息、共鳴、潤腔、咬字等技巧引入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的唱腔之中,,可以極大地豐富民歌演唱的方法,為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演唱的創新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多年的研究實踐證明,這些戲曲在用氣、共鳴、咬字吐字和表演上都有各自的藝術特點,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民如能在上述幾個方面加以提煉吸收一定會給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賦予出新的韻味,演唱會更加動人,它既能保留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演唱中樸實、豪放、優美的歌唱性,又體現出戲曲抑、揚、頓、挫的說唱性,這些正是貴州銅仁土家族民歌突出地域特色,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3、把學院派民族唱法和原生態民族唱法結合起來,走出創新發展的新路子。多年來,本人在民族唱法的教學中,就我國傳統民族唱法與本土民族唱法的融合發展進行了較深入地研究,將傳統學院派民族唱法的科學方法與當地原生態民歌唱法的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說,目前在土家族民歌演唱上也初步走出了一條新路,這種唱法既解決了本地土家族民族唱法音域拓展困難的問題,又改變了學院派民族唱法唱本地土家族民歌中咬字吐字不清的問題,其唱法使歌唱者在高、中、低三個聲區都運用混合共鳴,歌唱體現出音域寬廣,音色統一的特點,同時,這種唱法在語言、潤腔、、音色上保留了原生態民歌的風格特點,教學實踐證明,該演唱深受當地專家學者和廣大聽眾的喜愛。

參考文獻:

[1]鄔小中,《四川戲劇》,2008年第一期

[2]盧朝棟,《思南苗族高臺戲》,貴州民委文教處,1991年6月

[3]吳永德,《印江文史資料》,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委編,1987版

猜你喜歡
土家族概述民歌
土家族織錦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畬族民歌:《朋友,請你喝杯酒》
土家風情惹人醉
簡析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TSW2500型500KW短波發射機雙功率模塊簡述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