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課物理環境的建設研究

2017-01-17 05:11梁燕芳
考試周刊 2016年102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育生態學

梁燕芳

摘 要: 本文應用教育生態學中關于教學物理環境創建的相關理論,對小學科學課常態教室、實驗室、科學活動園地的建設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 教育生態學 物理環境 小學科學課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看,物理環境是教育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型就是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因子。通過走訪,筆者發現曲靖市小學科學課在物理環境方面存在教室布局不合理、實驗室配備不到位、活動園地缺失三方面問題。下面分別就這三方面問題談談小學科學課物理環境建設。

1.小學科學課教室物理環境的建設

固有的教室環境,基本要素有顏色、光線、溫度、空間等,在大眾化教育實施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許多標準。但是,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需求來說,由固有教室環境轉化為課堂物理環境,還是有許多欠缺。建設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整體規劃。

根據教育生態學“整體效應”的基本原理,課堂物理環境作為課堂生態系統的重要因子,它的建設或改變與課堂生態系統息息相關。因此在整體規劃小學科學課堂物理環境時,首先要做的是充分掌握小學科學課物理環境的狀況,再依此做出小學科學課教室建設的整體規劃。具體來說,可根據學校有無實驗室配備規劃教室布置。對于專門配備有小學科學課實驗室的學校,常態小學科學課的教室布置重點在于桌椅擺放、四周墻壁的創設兩個方面。對于未配備專門小學科學課實驗室的學校,常態小學科學課的教室除按照科學課教學的需要整體規劃,同時兼備部分實驗室的功能,如劃分出窗臺及教室后方等區域用于植物培養、科技小制作陳列等。

(2)合理搭配室內色彩。

學校大多數教室的色彩搭配上仍局限于傳統觀念,清一色的白色,很少注意教室色彩、聲音、光線等的配置,小學科學課對這些要求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對此,我們可以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外一些設計理念,找到符合學生發展的顏色搭配,一般來說主要以綠色和藍色為主,要求色彩鮮艷。

(3)拓展空間,保證信息暢通。

科學探究是小學科學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載體,因此小學科學課堂物理環境的設置要充分滿足學生科學探究的需要。在科學探究中合作、討論、交流是基本環節,整齊劃一的課桌難以滿足學生開展合作、討論、交流的需要,這就需要在整體布局上拓展空間,保證信息暢通。我們可以馬蹄式、圓桌式,特別是圓桌式座位代替秧田式座位,因為它保證每個學生都不用面對別人的后腦勺,這樣的布置為“基于探究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室內環境。上課時,師生之間的目光距離在30厘米處是最合適的,馬蹄式、圓桌式的座位安排比秧田式座位更符合這一點。

(4)提供多種易控設備。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探索自然奧秘的課程,客觀存在的自然萬物是學生學習的對象,這就使小學課對教學設備的需求遠遠高于其他課程。提供展示設備可以供教師和學生集體使用或分組使用,并且要能很容易地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看清展示的內容。光照設備、噪音設備和溫度控制設備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因為不同活動形式下對溫度、光照、噪音的要求是不同的。

(5)備好備用資源,讓學生有歸屬感。

備好備用資源就是在小學科學課堂環境中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支持,如科學書籍、科學畫冊、模型,甚至網絡等。這樣可以讓學生避免在多個場所之間穿梭的麻煩,使學生對教室形成有意義的環境歸屬感。

2.小學科學課實驗室的設置

調查發現,有些學校開設了科學課卻沒有配備實驗室。對暫時沒有實驗室的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整體規劃,設計出整個實驗室的圖紙。第二,地面、房頂、墻壁都要精心設計。地面以某一主題為基調,繪制美麗的動植物標本。房頂以天空為基調,可繪制神奇星空、代表性的星座、天體、航天等。墻壁可分華夏文明史、科技史陳列館、各種地貌圖、模擬生態園(極地、沙漠、沼澤、草原、森林)、生命奧秘、科技之光等。這樣設計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又是科學可行的,給學生一進入實驗室就有進入科學世界的感覺。第三,桌椅教的擺放要以方便師生交流為主,變2人長條桌為梯形桌,實現2人梯形、3人梯形、4人五邊形、5人六邊形、不定人數的梯形、圓形、多邊形等靈活多變的小組組合。第四,教室四周墻壁的立體設置。配置立體的、有一定美感的展示墻、展示柜,其內可供張貼學生作品或擺放模型、標本等。第五,依據小學3~6年級科學課程標準配置小學科學實驗箱、工具箱、材料箱、生長箱、水族箱等。第六,若學校經濟條件優越,可添置空中吊桿,配置包括數據采集系統在內等實驗設備。第七,防毒,在窗臺的最高位置安裝換氣扇。防傷,在室內備有急救箱,對意外發生的燒傷、碰傷、燙傷等能及時處理。

3.小學科學課活動園地的建設

有了有特色的科學課教室和資源豐富的實驗室,小學科學園地建設可以說是對科學課更進一步的補充。

一塊小空地,每個學校都有??茖W園地建設分三步,第一步:組織學生對建園出謀劃策。園地是大家的,因此大家一起設計,集思廣益,擇優而用。三四年級學生可能尚不能完成,這一步主要由科學課科任教師完成。第二步:教師帶領學生按設計開墾園地。在教師的組織帶領下在學校一角將設計的園地開墾出來,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種下需要的植物,培養需要的動物。第三步:輪流管理??梢杂僧斕熘等丈湛?,也可以單獨安排值日生。第四步:園地的合理應用。我們要踐行做中學的理論,科學不單是學出來的,而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放手讓學生在園地去學、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崔以平,陳正愛.科學課教學與環境教育[J].教書育人,2009,3:5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課教育生態學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創業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
新課程下小學科學課的幾點思考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的《基礎日語》課堂教學
淺談科學課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基于教育生態學理論的高職英語聽說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上開展科技小制作活動
談小學科學課中如何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英語課堂中語碼轉換的功能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