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國學教育教學研究

2017-01-17 20:20劉丹柏
亞太教育 2016年36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高等院校教學研究

劉丹柏

摘 要:近百年來,國學發展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道路,國學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也可謂起起伏伏?;趪鴮W教育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之基礎,本文針對國學教育的發展之路,影響因素以及發展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等院校;國學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45-01

一、國學教育的發展的曲折之路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自幼兒園至高等學府的“必修科目”,國學教育需要保持傳承的延續。西方文明要學,傳統文化更不可丟。近代以來,隨著我國國情的跌宕起伏,國學教育也經歷的生死輪回。

總結近代以來的國學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20-40年代末,屬于國學教育意識的初興起時期,人們擺脫了洋務運動以來專注于學習西方文明的偏見,開始注重探索國學的深邃精神,出現了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章炳麟(章太炎),梁漱溟,胡適以及南懷瑾等國學大師,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傳承與貢獻功不可沒。

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80年代初,屬于國學教育受損失最嚴重的時期。特別是在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時期,國學精粹幾乎被損失殆盡,國學大師也損失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國學教育止步不前。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中期以來,國學教育意識重新被喚醒。甚至將國學教育上升到了國家命運的高度,國學教育層次和水平得以修復,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在國內得以傳承,在海外還建立了例如孔子學院等傳承中華文明的教育機構。中華文明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與贊賞,國學教育有了深厚的傳承基礎。

高等院校作為培養精英人才的學府,對于國學教育的傳承與發展義不容辭,如何引導我們的年輕人正確客觀地認識國學的博大精深,重視國學素養的自我提升,是擺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項重任。

二、近代以來國學教育命運多舛的反思

本文認為,近百年來國學教育的發展主要受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

(一)歷史背景因素

高等院校國學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的歷史背景的影響,國運昌則國學揚,國運衰則國學弱。民國期間,高等學府出現了諸多的國學大師,對于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國力弱的歷史大背景,注定了此種輝煌只能曇花一現,要想保持下去,不斷涌現國學奇才實為困難,諸多國內軍閥混戰、國際日本侵華、列強環伺等不利條件限制了國學教育的發展與傳承。

(二)教育組織因素

國學教育的發展光靠個人的“單打獨斗”是長遠不了的,要靠組織的力量,大家的力量加以推進。自民國以來,各大高等院校陸續建立了研究國學的組織機構,無論是在大陸還是港澳臺,甚至包括海外的高等學府陸續建立了諸多的國學研究機構。例如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以及擴展至海外的紅學、敦煌學等研究機構與組織,都是對民國時期所屬大學國學研究院的恢復和繼承?!靶切侵鹂梢粤窃?,相信國學教育組織機構的發展能夠集點成線,聚線成面,蔚為大觀,引領一時文化教育思潮。

(三)師資水平因素

國學教育的發展離開的教育工作者的傳授,高等院校國學師資力量的強弱也同樣影響著國學教育的質量與前景。國學教育的影響力,直接受到高等院校國學教師自身水平的制約。明國時期國學教育的興盛,是諸多大師孜孜不倦的付出。1931年,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眹鴮W教育需要此種正確追求與學習態度,不被物質世界所驅使。

總之,高等院校國學教育的發展自始至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各高等院校又會根據自身情況設置不同的國學教育形式,既能百花齊放又容易形成層次不齊,濫竽充數的野蠻生長情況。需要我們教育界對國學教育形成一定的共識,爭取建立一定的制度體系予以不斷完善與發展。

三、高等院校國學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對策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針對高等院校國學教育發展問題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國學教育氛圍

對國學應有客觀正確的認識,國學的發展是經歷過上千年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知識精髓,對其要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同時,國學又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對于某些國學中的觀點已不合時宜,要慎重地予以替換取舍,不可苛求國學的完美,亦不可吹毛求疵予以隨意摒棄。國學的發展歷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這也是國學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師資隊伍建設要變“唯學歷”為“唯造詣”

要摒棄唯學歷論,在國學方面應遵循唯才學論,只要有深厚的國學造詣,可以適當降低對任職者學歷的要求。一方面,老教師應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將國學精髓傳授于中國青年教師;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師也應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身國學修養,不可存有以國學牟利之私心,應有傳承國學之敬畏之心。除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教學行政管理隊伍外,師資力量可以考慮采取教師崗位專聘、在職教師雙聘、退休教師返聘以及對外招聘等四種形式進行組建,同時面向海內外招聘部分國學專家教授。

(三)為國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組織基礎

對于實力弱的高職類、民辦類院??梢钥紤]開設大學語文、社交禮儀等類課程,設立國學社團;對于實力稍強的一二本院??梢钥紤]在非國學專業增設國學選修課,建立國學研討交流組織;對于實力較強的高等院校,可以考慮開設專業程度較高的國學課程,同時建立國學研究機構。在這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中國人民大學于2005年5月組建了國內高校中的第一個國學院,首期國學班于當年9月正式招生。人大國學院設立了國學基礎教研室、國學經典教研室、國際漢學教研室等相關教研室,是國學教育組織保障的典型代表。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麗果.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與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2).

[2]郭學利,高紅梅.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7).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高等院校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