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創時代”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優勢及途徑探析

2017-01-17 19:43張珍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共青團組織創新人才高等學校

張珍

摘要:“眾創時代”高校共青團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和實踐平臺優勢。在創新人才培養中,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利用好自身政治優勢和宣傳優勢,打造出高校自己的“眾創時代”;發揮好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點面結合,“漫灌”“滴灌”相結合,將培養創新人才的工作做精做細做強,做出特色;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自身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等學校;共青團組織;創新人才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創新精神對于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習近平同志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崩羁藦娍偫硖岢龅摹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的“眾創時代”,為廣大青年描繪出了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新篇?!氨妱摃r代”就是“創新時代”,是一個各種智力資源與人才優勢迸發、不同思維模式與實踐形式碰撞的大格局。高校團組織更應該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趁勢而上,充分依托自身資源和平臺,深挖在培養創新人才上的自身優勢,并與時俱進地探尋新的機制和途徑。

一、“眾創時代”創新人才所應具有的素質

“眾創時代”所立足的時代背景不僅僅是中國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更是國際視野里的時代趨勢。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則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我們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青年人才,通常來講,應具備以下素質結構:

1.具備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養成性的思維能力,是人類社會一切實踐活動的“點金石”,是創新型人才所具備的基礎條件。創造性思維的基本要義就是具有“超前性”,察人所不察,因此要求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同時,要求有強大的思辨精神,才可以勇于打破常規,善于發現和結局各種問題。

2.具備獨立精神。創新意味著另辟蹊徑,就必須具有獨立意識和獨立精神,敢于打破常規,敢于質疑傳統和權威。同時,具有獨立探尋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敢于和善于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尋求新的解決途徑。

3.具備創造力。創造力是基于創新精神下的養成性能力,直接決定著能否將知識和思維轉化為實踐成果。其要求必須具備深厚而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善于總結、不斷開拓新領域的能力;必須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無創造力是衡量人的根本素質之一,也是創造性人才最本質的特性。

二、“眾創時代”高校共青團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優勢

“眾創時代”的核心在于“眾”和“創”,意在廣泛的參與度與蓬勃的創新精神。這兩點,作為高校青年組織的高校共青團無疑具備著天然優勢。高校共青團組織是人數最廣的青年組織,同時又是人才高度集聚的青年組織。另一方面,所依托平臺是擁有強大智力資源與創新平臺的各大高校,使得高校共青團組織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任何其他青年組織的號召力遠遠不及此。

1.政治優勢。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黨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共青團的支持。高校共青團也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氨妱摃r代”的共青團,所具有的政治優勢,一方面來自于這種政治上的天然聯系,另一方面來自于黨對青年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和戰略構想,已經成為高校共青團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2.思想優勢。翻開“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青團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共青團歷來具有開風氣之先的勇氣。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自由精神,已經成為共青團血液里的思想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共青團更是把教育、幫助、引導青年創新,重視青年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重視實踐成才條件的培育和創新環境的營造,作為自己的重要責任。例如,全國開展的“挑戰杯”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等,都以創新為活動的重要內容。

3.組織優勢。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有著天然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其一,隊伍之龐大。各大高校中將近90%的大學生都是共青團員,可見人數之眾。其二,機制之順暢。高校團組織有著嚴格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機制運作非常高效。其三,層級之豐富。高校團組織有著橫向和縱向上的多層豐富管理體制,充分保證了可以將青年人才聚集在各級共青團組織之中。

3.人才優勢。一方面,高校青年團組織依托著高校這一強大的人才庫。高校擁有一大批知識淵博、創新意識超前、創新能力強的專家學者,能夠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理念、意識和能力等多維度的前瞻性指導。高校共青團組織可以充分依托這一優勢,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青年學生中有著一大批求知欲強、敢想敢試的青年學生,只要對其稍加引導,就可以通過系統的培養使其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生力軍。

4.實踐平臺優勢。創新精神的塑造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實踐。高校共青團組織擁有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實踐載體,橫向縱向開展多維度的大學生實踐活動,涵蓋主題教育、學術科研、文化體育以及素質拓展等等諸多層面,對于青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以及創新能力的挖掘與培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平臺優勢。

三、“眾創時代”高校共青團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時代”,高校共青團只有充分認識并積極整合自身的多重優勢,不斷探索適應當前青年學生需要的運行機制,才可以找到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好自身政治優勢和宣傳優勢,打造出高校自己的“眾創時代”。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首要在于創新氛圍的營造。高校共青團組織,一方面要切實提高組織內部成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以自身先進性引領整個青年學子群體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養成;另一方面,要在整個高校層面達成共識,自上而下各個層級高度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工作。這兩個方面的實現都必須充分利用好高校團組織自身的政治優勢和宣傳優勢,通過行之有效的多維度宣傳,打造出屬于高校自己的“眾創時代”。

2.發揮好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養成并不是單一素質的形成,而是一個包括意志品質、價值觀在內的健全人格的集中展現。這就離不開校園文化活動春風化雨的濡染。在“眾創時代”,高校共青團組織并不是盲目的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而是要有針對性的整合現有活動資源,集中做大做強具有創新意識的活動品牌,使之形成品牌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加入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感悟、發現、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正確的價值導向。這是萌發創新精神、開發創新能力的必要支撐。高品位的文化活動,既可以培養一大批人格健全的人才,使其逐漸養成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可以形成高校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最終積淀成為高校自身的“眾創”文化氛圍與校本特色。

3.點面結合,“漫灌”“滴灌”相結合,將培養創新人才的工作做精做細做強,做出特色。創新人才的培養有其共性,更有其個性。就青年個體而言,每個青年學子的知識背景、性格心理都不盡相同,所需要的針對性教育也不盡相同。就高校不同院所而言,其所開設專業不同,所需要的創新能力指向性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前提下,就必須做到校級層面的“漫灌”與不同院系不同個體的“滴灌”二者有機結合,才可以將“眾創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做精做細做強。具體而言,校級團組織與院系團組織要做到有效分工合作,校級團組織負責“漫灌”,以春潮之勢鼓舞和吸引學生;院系團組織負責“滴灌”,因地制宜結合院所專業特點開展工作,同時因人而異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訴求,創造性的開展培養工作。

4.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本身就要求高校共青團自身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開風氣之先本來就是高校共青團的思想優勢,在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中更是必然要求。要想不斷貼近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齡層青年學子的思想實際,滿足不同群體的訴求,高校共青團自身必須解放思想,堅持與時俱進,才能夠將人才培養工作做出成效,做出格局。

習近平曾對青年一代說:“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勉勵廣大青年學子“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边@正是“眾創時代”對于青年學子們的殷切期許,而作為引導、服務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高校共青團組織,理應認清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敢為人先,善謀全局,精于細節,不斷開拓創新,將創新人才培養作為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一大批創新人才從校園中脫穎而出,成為“眾創時代”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馬繼剛.綜合性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2]周曉東.新時期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優勢及途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3).

[3]羅云星,等.高校團組織培養創新人才的優勢及途徑探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2(8).

[4]李輝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猜你喜歡
共青團組織創新人才高等學校
高校團組織在培塑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淺析
淺談高校廉潔教育的對策
淺析社會對共青團組織及其團干部的認識與評價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等學校教學及科研設備政府采購操作實務
淺談高校宿舍管理與宿舍文化建設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