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TT框架下的課堂模式分析

2017-01-17 20:06廖璐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框架話語學習者

廖璐

摘要:中國學生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課堂輸入是學生習得知識的重要來源,而教師的課堂話語是課堂輸入的關鍵點,因此有效合理地評價和分析教師課堂話語是提高課堂效率至關重要的一步。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選取浙江名師湯沛的優質閱讀課堂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并評價SETT框架下課堂模式在教師課堂話語中的實際運用效果,來為廣大師生群體提供些啟發。

關鍵詞:SETT框架;課堂模式

1.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國急需高水平的外語人才。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其地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作為學習者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教師課堂話語的質量和采用的模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言輸出和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如何評價教師課堂話語一直就是各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理解SETT(self-evaluation of teacher talk)框架下四種微模式(Walsh,2006)在教師課堂話語中的實際應用,筆者選取了杭州高級中學里榮獲“第九屆全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一等獎的浙江英語名師湯沛的優質閱讀課堂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對其深入細致的剖析。

2.SETT(self-evaluation of teacher talk:教師話語自我評價)課堂模式

教學法和師生互動是密不可分的,它們都必須通過話語來實現,同樣地,教學目標也要通過話語的互動來完成。因此,教師話語自我評價框架可以幫助教師描繪其課堂中的互動,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課堂互動過程,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教學目標。Howard,Lanteolf,Seedhouse,Walsh等都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Howard認為教師話語自我評價框架由一些課堂模式構成,可由某些外在因素來進行劃分(Howard,2010)。Walsh則在此基礎上提出,課堂模式包括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互動特征,這可以通過教師對語言使用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分(Walsh,2006)。為了進一步區分模式種類,英國一所大學英語語言中心采用對話分析法(conversation analysis methodology)對大約100000詞的師生話語進行統計和歸類,劃分出四種主要的課堂模式:管理模式(Managerial mode)、材料模式(Material mode)、語言技能和系統模式(Skills and systems mode)、課堂語境模式(Classrooms context mode)。每個模式都有各自的互動特征(指紋特征)(Heritage and Greatbatch,1991),以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3.SETT課堂模式下對湯沛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的剖析

整個閱讀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課堂導入,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總共包含7項教學活動。課堂導入作為第一階段,只有猜謎這一項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主題。閱讀前是閱讀的預熱階段,包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簡介的教學活動。閱讀中是課堂的主體部分,

工包括4項教學活動:略讀、詳讀、鞏固、討論。而閱讀后則為預測故事的后續發展。若根據不同教學活動來剖析課堂模式的應用,筆者發現,共有4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1、2、3、6)雖然摻雜著語言技能和系統模式的應用,但大體上還是采用了“管理—材料”的模式,其余3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4、5、7)略為復雜,但也同樣以材料為主,由此可以看出,或許由于閱讀的本質就是要解讀文本或者第一節閱讀課的目的也許在于使學生了解文本,這節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閱讀課整體上采用了材料模式,圍繞著材料開展了各種師生互動,以加深學習者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4.SETT課堂模式下對湯沛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的評價

教師對于課堂模式之間的轉換還是比較熟悉的,這點在上文的例子中也能夠得出,教師很自然地將兩個模式銜接起來,顯得不生硬、不死板,同時也能針對教材內容和課堂性質選擇恰當的課堂模式服務于師生間的互動。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覺得其課堂模式的應用有著較大的缺陷。也許由于本次課堂的學生基礎較薄弱,教師轉換課堂模式后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或是在材料模式中教師圍繞材料提問,不停地激發學生回答問題,卻依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比如說,當教師要求學習者在兩分鐘內瀏覽全文并根據文本內容回答問題時,學習者花了遠超出預期時間都沒有給予教師反應,教師只能通過重復提問并將問題具體化來激發學習者回答,重復多遍之后學習者依舊沒有參與到問題中來。這時的IRF問答模式由于學習者的不配合,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這也不利于教師在之后活動中的課堂模式的轉化操作。在本節課中有許多類似這樣的話語片段,大大降低了教師轉化課堂模式的實際效果,又損耗了課堂時間,導致了最后教學活動中“管理—課堂語境—管理”的難以實現。

結語

教師課堂話語分析非常復雜,SETT框架下的課堂模式分析并不能適用于所有的話語分析,但是通過上文對湯沛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閱讀課堂的簡略分析,筆者還是能學習到相關知識,例如各模式之間的相互轉換“管理—材料”、“管理—材料為主,語言技能和系統為輔”、“管理—課堂語境—管理”等,也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思路,共同鞏固加深對教師課堂話語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Walsh S.2011.Exp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 [M].Routledge.

[2] Walsh S.2006.Investigating Classroom Discourse [M].Routledge.

[3] Howard A.2010.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 typical language lesson? [J].Classroom Discourse,1:82 – 100.

猜你喜歡
框架話語學習者
畫與理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框架
亞太區域合作的話語消退與重新激活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淺談框架網頁的學習
基于Jmeter對Node框架性能的測試研究
雷人話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