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語感的培養路徑

2017-01-17 13:15和成鋼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語言表達語感少數民族

和成鋼

摘要:漢語是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共有的母語,但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仍然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要想讓少數民族學生及早擺脫民族語言的束縛,融入漢語教學活動和日常應用中,逐步將漢語表達成為自己通用的交際工具,的確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而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從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形成用漢語表達的語感入手。

關鍵詞:漢語工具;少數民族學生

說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是要采用各種措施培養學生對語言表達和運用的感覺,它包含著培養學生對漢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及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等。它體現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學生對語法搭配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因此,我們在培養少數民族學生提升語感的過程中,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語感來自于學生的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而且它又指導著學生的語言表達實踐。然而要使少數民族學生學好漢語、用好漢語,就需要通過不斷的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語言感受。那么,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才能培養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語感呢?我想通向這個目標的途徑也很多,但在此,我將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通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來培養漢語語感

云南本身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地區,特別是邊疆區域的教師,更是隨時面對著少數民族學生,這是不可逃避的現實。因此我教師在與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首先得從解決溝通障礙著手,與學生彼此產生表達的通道,才能使雙方相互接受。對此我認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除了特殊情況,就一定要堅持盡量使用漢語與學生進行溝通,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要逐步實現在校園內“消滅民族語”的不必要的表達,必要時才適時使用一下雙語教學的辦法,從而減少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語言的依賴性。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都盡量不要用當地民族語言過多地作為中介,即使用也要加強對漢語和民族語言在表達中的分析對比,讓學生弄清楚里面的區別。我們作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員,更多地會在教學中接觸到傈僳旅順,這就需要把握好語言表達的特殊性。比如,漢語中的“打羽毛球”在傈僳語中就是“羽毛球打”,“喝飲料”卻說成“飲料喝”,基本上是動詞用在后,名詞用在前的搭配方式,與漢語的表達方式就是不一樣。像這類情況,我就利用日?;顒訒r間或口語訓練時間,多給學生列舉一些包含此類詞或句的例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重復練習表達,并引導學生積極動腦,轉換民族語言與漢語表達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其內涵。

二、通過加強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來培養漢語語感

我認為要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語感,加強他們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訓練是關鍵。而要想通過實際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感,不僅要通過在精心設計,嚴密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獲得,以有效地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迅速掌握漢語語言表達規律,也需要通過一般的輔助教學訓練活動來實現,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語言表達的規律,以增加學生對未知語言規律的感性認識。并將不同的教學形式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吸收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通過為他們領悟語言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對話中發現語言表達上的錯誤,更需要讓他們認識錯誤,逐漸改正錯誤,最終達到熟練地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逐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的“口語訓練”、“看圖寫話”、“寫日記”、“寫片段”、“續寫”等方式讓學生在實際運用活動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語感。

三、通過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來培養漢語語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币虼宋覀兘處熢谡Z文教學活動中,應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勤于記筆記,讓學生在各種閱讀活動或平時的課外活動中,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句、名言名語、優質片斷及喜歡的短文等,還要不斷提醒他們把平時所記錄的內容作經常性的翻閱或記誦,還可以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角色表演”活動,使學生扮演文中相關角色,或是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語言對話,加以模仿運用,這一樣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形式。根據以上表述,我們可以在進行學生作文教學時,充分引導學生將課堂教學活動中學過的、在課外記錄的一些優質內容恰當地溶入到學生習作中,并促使學生日漸將所積累的詞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習慣。通過類似的種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知識積累習慣,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通過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語境來培養漢語語感

眾所周知,正常幼兒都有逐漸學會母語、分辨詞的輕重、語調高低的各種能力,這就說明了語言環境對語感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一個人出生后要講什么語言,并不一定看他是屬于什么民族,而應該是由他所生活的環境中以什么民族語言為主。比如一個普米族家庭由于某種原因搬遷到白族聚居區生活,那么他的下一代孩子的表達用語將會是白族語;而如果是一位彝族小孩,特別是在6-7歲的學語關鍵時期,進入一所全漢語學校就讀,那么不隔數月他將可以用一口流利的漢語來表達。因此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時,除了自己要經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漢語語言環境和氛圍,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給少數民族學生創造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有時還可以采取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辦法,讓學生在學習其它學科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深化漢語知識。

總之,語感是一種難以說得清,但又實實在在地存在的對語言的感覺。而語言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它的性質和重要功能決定了我們教師務必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語感的培養,設法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他們的漢語表達水平。

猜你喜歡
語言表達語感少數民族
Jiao Ayi| 《嬌阿依》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少數民族的服裝
數學課堂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編寫劇本臺詞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小小主持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