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技術讓博物館教育、互動更加生動有趣

2017-01-17 13:19王志量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博物館

王志量

摘要:新媒體技術,對博物館傳播和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數字化保存有助于對藏品的保護。增強現實、自然用戶界面技術加強了展示的效果,移動應用、社交媒體、電子出版技術能夠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和教育。博物館展品展覽陳列設計應注重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用嶄新的手段解讀古老的歷史,發揮博物館展品更大的教育和互動功能。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博物館;教育講解;展覽設計

所謂藝術作品,是作為人的精神生產的產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質載體,它必須是直觀的、具體的,能為人們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個藝術形象都必須以個別具體的感性形式出現。博物館中展品的藝術形象是通過觀眾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而感知的。

在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上,LED技術首次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讓人驚嘆!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新媒體技術應用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峰,在博物館也形成了布展的亮點,使觀眾在獲取展品信息、教育講解、展品互動方式有了重大的改變。

一、新媒體技術對博物館展品信息、教育講解、展品互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1、移動應用和社交媒體技術改變博物館的互動方式

移動應用是利用人們使用的平板手機和全球定位系統、及其IT行業開發的APP程序,其技術特征是利用移動設備逐年附加的傳感器硬件特性,如多觸點手勢、定位數據、體位檢測,來訪問Internet網絡,應用及各類搜索引擎,使用戶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體驗。在博物館參觀體驗中,人們可以使用博物館提供的帶有訂制APP的移動設備(提供多國語言翻譯功能),或觀眾隨身攜帶的移動設備上的通用APP,對博物館的藏品和展品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和內涵的深化溝通。

美國和英國博物館聯盟在四年前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博物館和幾乎一半(47%)的英國博物館提供了一定形式的導覽服務,在博物館提供的設備或者自帶的移動設備上,觀眾可以通過網頁訪問或者軟件下載,使用移動導覽服務。

研究發現,超過80% 以上的觀眾帶手機去博物館,來豐富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對于來自國外的博物館觀眾,博物館提供無線網絡,下載定制的APP,實現移動導覽。

另外,幾乎一半的觀眾寧愿使用自己的移動設備而非博物館的設備。其原因包括自帶設備的易用、熟悉、衛生和方便,而且不需要領取或歸還。因此,博物館通過推廣宣傳,將豐富的展品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根據觀眾的需求開發移動設備的服務和產品,來更好的服務觀眾。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發布了該美術館的第一個iPhone 手機游戲QuizTrail。玩家可以按照不同藝術品的主題路線(Themed Trail)探訪這一倫敦地標。路線主題包括“動物”、“神話傳說”等,每條路線有三個層次的玩法,從簡單的觀察性問題到需要玩家閱讀字幕才能回答的多選題,難度逐漸遞增。如果回答正確,玩家可以從泰特線上商店獲取獎勵和折扣。觀眾沿著他們的路線參觀時,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新獲得的藝術品的知識和獎勵。

社交媒體技術是充分利用網絡海量文件存儲功能,實時采集音視頻和文字信息,對具有相同專業愛好的用戶進行推送,用戶也可對該信息進行評價和再創作的互動整理,使得所有在線人員實現交換信息。

博物館利用社交媒體上的各類專業愛好者的群體和海量文件的存儲功能,實現藏品和展品的知識傳播教育,通過它們不僅能接觸更為廣泛的觀眾群體,而且促使觀眾更為積極地參與討論,與博物館共享內容,獲得博物館深入的體驗。

博物館利用社交媒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一般性的日常交流,即共享更新、照片和視頻,還有評論等。就博物館而言,可能要突出正在進行的活動,回答提問或者與觀眾分享一些幕后的故事。例如,布魯克林博物館(The Brooklyn Museum)在對館藏的四個木乃伊進行CT 掃描時,就在Twitter 上進行了實時更新。觀眾在與博物館的交流中,分享他們對博物館館藏品的印象,他們可以發表評論或者上傳照片,也可以向博物館提問,比如“貴館咖啡室是否出售不含谷蛋白的蛋糕”這樣的實際問題,也可以與博物館員工進行互動,向館長提問,獲得專業知識。

2、增強現實技術促進博物館與觀眾的互動

增強現實技術是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技術,是把原本在現實世界的一定時空范圍內難以體驗到的實體信息(視覺信息、聲音、味道、觸覺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仿真后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

為慶祝建館一百周年,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在全市貼出海報,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向市民宣傳,他們將為觀眾提供獨特的展示內容和優惠的參觀價格。Blippar 公司北美業務拓展副總裁Lisa Hu 表示,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與Blippar 公司合作推出了4 款不同的百年紀念海報,當觀眾使用這款Blippar 應用程序來處理圖像時,能通過一項3D 互動體驗功能與一只霸王龍合影,并在網上分享照片。通過這種令人難忘的方式,博物館積極推動與觀眾互動。同時,使用這款移動應用的用戶還將獲得博物館門票的折扣優惠和一次抽獎機會,從而促進與觀眾的互動。

3、開放內容是博物館藏品及資料被充分利用和使用的途徑

開放內容是一些學者和教育機構發起的一項運動,能讓用戶通過在線平臺免費獲取內容。為了惠及更多觀眾得到教育,要求博物館對其藏品、展品、歷史照片和其他資源提供開放訪問的呼聲漸長。新的法定許可形式,例如《知識共享許可協議》(the Creative Commons),讓富媒體在出版界的傳播較之以前變得更有可能。

開放內容在博物館的應用包括以下內容:

教育和講解 博物館教育者常常需要去獲取館藏之外的材料。但隨著越來越多與博物館藏品相關的圖片、資源和其他短時效用品得以共享,這種需求也將不復存在。

展覽和藏品 開放內容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博物館網上藏品的互動方式。以史密森研究院下屬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為例,除了與固定圖像和講解互動以外,還邀請觀眾通過一個完整的標識系統,分享他們Instagram社交網站上的藏品照片和Thingiverse 3D打印效果圖。

市場營銷與傳播 當舉辦一個活動或展覽時,由于接觸到視頻、照片和其他富媒體在公共平臺上分享,使得專業營銷人員得以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

4、自然用戶界面以更直觀的方式與博物館藏品進行互動

利用自然用戶界面,展品會對觸摸、運動、聲音和面部表情做出反應,鼓勵博物館觀眾以更直觀的方式與博物館藏品進行互動。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一直努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在2013 年3 月博物館完成改陳。這些改陳的展覽由地方項目公司(Local Projects)設計,利用技術呈現藝術本身,為博物館界提供了關于使用用戶界面技術的非常有益的經驗。

新展覽展出有一個40 英尺的互動時間軸裝置,當觀眾在屏幕上觸控其中一幅藝術品時,會出現一個類似“瞳孔”形狀的畫面,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到這幅作品屬于策展人選擇的哪類主題。通過這種方式,整部藝術史被細分成簡單、直觀的不同類別,幫助觀眾理解展覽。觀眾可以帶著iPad 進入博物館,根據他們從時間軸中選取出的展品,獲得定制化的導覽服務。端坐在電腦前和身體向后仰靠用手指操控iPad 這兩種上網方

式,前者更像是在工作,而后者更像是在玩樂,由此可見,身體姿勢的細微變化能極大地影響到使用一項技術的方式。地方項目公司在博物館的主要展廳中充分利用了這一理念,為觀眾提供了iPad 作為藝術展品的說明媒體,觀眾可以通過iPad 得到有關展品的關鍵信息。此舉的目的在于讓觀眾在了解展品信息的同時能夠觀賞展品,而不像常見的博物館多媒體互動設施,需要觀眾離開展品、低頭瀏覽信息。藝術一直是觀眾關注的中心,互動技術必須支撐這一導覽原則。

二、博物館展覽設計中的新媒體技術應用

面對如此繁多的新媒體應用技術,作為展覽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如何把握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藏品展示陳列的應用方式,讓博物館的教育、互動更加生動有趣呢?

1、選擇以凸顯藏品為主要目的新媒體技術。新媒體技術是為展覽設計中的展品服務的,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管采用哪一種新媒體形式,都應該以突出展品作為根本出發點,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展覽的主題以及展覽內容傳播的需要。所以在項目策劃設計以前需要形成全局的、貼合實際的展覽設計理念,對展覽的主題和和所要表現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對觀眾的心理需求狀況、展館內外的環境氛圍條件等元素也要成竹在胸。

2、選擇以服務觀眾為中心的新媒體技術。雖然突出藏品是展覽展示設計的主要目的,但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傳遞信息給觀眾,是將藏品所具有的各種文化特性和教育意義被觀眾最大限度地接受。因此,設計師需要適時變換自己的角色,站在觀眾立場,為觀眾提供服務。

3、注重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設計形式。展覽設計應有創造性,應用效果優秀的新媒體技術,必然是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在創作手法上、技術手段上都能勇于創新,保證觀眾對展覽設計方案能夠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在新媒體選擇時,對于含有較多創新成分和具有豐富細節表現力的新媒體技術應優先考慮。

4、加強新媒體交互設計?;诨用襟w技術的交互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其設計理念是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實現某一特定情境下的用戶體驗。其實質是把信息組織起來,編成故事,其特征是在非線性次序和觀眾的干預下,會導致不同的體驗結果。

5、博物館新媒體技術冗余運行。一個新媒體設計項目,往往有多個終端設備構成,而且不同使用環境下的每個裝置的數據流也有很大變化,如果設備出現故障,就會給觀眾參觀帶來非常大的不便。因此,安全、穩定的硬件平臺的支撐和管理是新媒體技術系統穩定運行的保障。

小結

博物館需要重視新媒體技術,國際博物館協會在對博物館的定義中,提出了征集、保護、研究、展出、傳播和教育等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對于實現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保存和保護技術、數字化保存都有助于對藏品的保護,富媒體、增強現實、自然用戶界面加強了展示的效果,而自帶設備的移動應用、社交媒體、電子出版技術能夠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和教育。

目前可見,博物館移動應用技術的重要性當仁不讓,且已融入人手必備的自帶設備。正被廣泛利用的社交媒體仍將在未來發揮較大的作用。而增強現實被寄予厚望,隨著技術日漸成熟,增強現實已進入實踐應用階段。同樣,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自帶設備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務正在得以實現。

自然用戶界面、物聯網、數字保護保存技術值得關注,將在博物館展示和展品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電子出版、3D 打印、可穿戴技術等新技術很可能成為未來博物館的亮點。新興技術誠然重要,然而我們更要注重一種理念,用嶄新的手段解讀古老的歷史;一種想象,信息時代對于博物館的重構;一種責任,公益性、開放性,發揮博物館展品更大的教育和互動功能。

參考文獻:

[1]韓曉蓉 《東方早報》,上海世博局:世博將成“聰明城市”里程碑

[2] Rimma Kats / 文、陳力子 / 編譯 博物館新技術總二期: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利用增強現實促進與觀眾的互動

[3]關琰 交互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在科普展覽中的應用

[4]曹默 / 編譯 博物館新技術總三期:博物館應充分利用移動手機

猜你喜歡
新媒體技術博物館
博物館
利用新的廣電媒體技術帶動廣電事業發展
新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應用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淺析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
露天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