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疑?分析?對策

2017-01-17 13:25程興平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問題思考初中地理課程改革

程興平

摘要:面對強力推進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對在新課改中出現的不解、疑惑、困頓和一哄而上等種種亂象。筆者理性面對,深入思考,抽絲剝繭般地列出“新‘課標與新教材的存疑”“對新評價機制與體系重構的分析”和“對解決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問題對策的思考和探究”三方面的探究,有現實的實踐基礎,也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對解決當前面對新課標的一些疑惑和問題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問題思考

就初中地理課程改革來看,與過去相比,無論是教師理念,還是師生關系、教學方式等,都發生了革命性的根本變化,有很大成績。但成功與問題都是共存的,改革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完善的過程,尤其是教育改革。因此,對課程改革應實事求是地思考。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新“課標”與新教材的存疑。義務教育“地理課標”體現著“四性”——科學性、育人性、先進性和可行性,與原大綱相比,充分體現了課程人性化、生活化、樂趣化、彈性化和個性化等特點,但依然存在值得探討問題:

在目標設計上,有待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地理課標”給師生留有較大的思考空間,但總體要求上比較抽象和籠統,相應教材內容表述相對簡單;對基本技能要求高,對知識要求降低。內容標準只有一個,而在實驗中,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卻干差萬別,有相當區域或學校難以實施。對教師而言,需要靠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似乎施展空間很大,其實隨意性太大,增加了教學評價的難度;對于學生而言,目標不具體,難以確定努力方向,其實效可能會大打折扣。

在內容表述上,有待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地理課標”中的行為動詞出現約24種128次。這些動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有多種,有的意義相近,有的在不同的語境中意義不同,如“說出”“說明”“描述”“知道”“了解”“懂得” “學會”等,其微妙區別難以把握。再如,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大小,這“描述”帶有主觀想象和文學色彩的,對于地球,則需要用較準確的語言“說明”。一些行為動詞不宜太具體,如“說出”能完成的目標也可“寫出”“指出”,也可“描述”出等,這類目標不必特定到“五官”,只規定應該掌握的程度如何即可?!罢f出”“識別”“知道”“學會閱讀” “懂得”等動詞,不易分出層次。

在內容選擇上,有待進一步調整。一是有些偏難,如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等,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還有如宗教信仰、國際合作、中國經濟發展、環境與發展、聯系與差異等內容,涉及范圍較廣、聯系社會實際較多,教學難度較大。二是有些內容陳舊,如中國農業的分布概況、工業的地理分布。三是遺漏了較重要內容,如時區、日界線等實用性很強的內容。

在與他科的銜接上,有個別脫節現象。一是歷史,七年級地理涉及到世界歷史的一些問題,而歷史課只學中國史。二是生物,如解釋澳大利亞動物的古與特有,涉及許多生物進化知識,而學生對此是空白。三是物理,初一學習氣候,需要水陸物理性質等知識,而這些知識要在初二才能學到。四是英語,初一上學期英語要求說出我國各行政區及主要城市名稱,地理課對中國行政區劃的要求安排在初二。

在課程資源上,有待進一步配套。地理課多媒體及軟件支持不足,缺少生動形象的圖像資料;對教師來說,課程資源開發的難度大;教學參考資料少,資源難以共享;教學掛圖陳舊,掛圖與學生填充圖不配套等。

對新評價機制與體系重構的分析。目前的考試制度改革滯后于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成果評價與激勵機制也不盡合理。具體情況如下:

評價上重知識、輕能力,重考試、輕平時,一考定天下的觀念和機制仍沒有改變。教學過程中,對認知、技能、情感和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很重要,學習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情感態度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應注重過程性評價,以便隨時推動學生進步。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為好,建立起課堂教學過程評價制度。

評價缺乏對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價標準。如“注重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過程”“注重評價學生用科學方法掌握狀況和探索性活動的水平”等。在具體操作中,學生基礎不同,個性不同,各位老師評價尺度不同,評價結論必會有很大差別。應探索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并以此為標準進行評價。

某些機制與體制制約課改向縱深發展。某些學校管理要求學生課堂必須坐得端端正正,否則將被“扣分”;課堂紀律的嚴格約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課堂活動與發散思維。評價結果對學生沒有約束。教師、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對學生的評價不一致。學校教育的整體評價機制陳舊,地理單科改革的評價方式得不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缺乏大環境支持。

對解決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問題對策的思考和探究。對于課改過程中的問題,不能因問題而延緩改革。對諸多問題,我們應該正竭盡智慧著手解決并逐步完善:

應解決好評價機制和導向問題。這是制約課改進一步實施的根本問題,它涉及整個社會教育的價值取向等諸方面問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必須面對和下大氣力解決好的問題。

應強化以需求為導向課改理念。新課改理念是一種嶄新的教育思想,接受并形成一種教育觀念和思想,需要一個長時期的認識和實踐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行政手段推行只解決短期的表面的問題,而當其成為社會共識與需求時,課改才會產生持久的動力和旺盛的活力。應加強對課程改革的需求引導,是探索研究課改新路子的必須。

應從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著手提高綜合素質。課改的關鍵在教師,課改的差距,或者說教育質量的差距,最終教師質量的差距。這當然涉及學歷、教齡、教學設備、教法等問題,但更多涉及教師的學識水平、教育觀念、應變能力和事業心等問題。在教師如何用好教材的問題上,教材以外的非教材因素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肮Ψ蛟趹蛲狻本褪沁@個理

應用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寬教學視野。根據新義務“地理課標”的理念和設計思路,以及地理學科特點,應調動基層學校和教研組及教師們的積極性,大力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尤其要把鄉土地理教學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列入考評之中。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面對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和洶涌不斷的各種教學現象,要有胸懷、眼光和氣度,要有見識、擔當和理性,做一個為學生終身發展服責的育人者,你就是一個“茍日新,日日新”的幸福者!

參考文獻:

[1].葉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6;

[2].杜濤.地理新課標與教材研究.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8。

猜你喜歡
問題思考初中地理課程改革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三權分置”下對農民權益保護的思考
新時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人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