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贛劇歷史中表演藝術的發展

2017-01-17 15:44魏儷蕓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程式表演創新

魏儷蕓

摘要:贛劇是江西省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逐漸受到國家和江西省地方劇團的重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本文從贛劇的歷史沿襲入手,具體探究了贛劇歷史中表演藝術的發展情況,希望能夠為贛劇的研究和傳承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贛??;程式;表演;創新

贛劇是江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現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端于明代的弋陽腔,起源于贛東北地區。明、清兩代,以唱高腔為主,后來融合昆曲、亂彈腔諸腔于一體;贛劇的前身饒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亂彈腔為主。1950年時,合并饒河、廣信兩個分支,正式改名為贛劇。

一、贛劇的歷史發展及其成就

地方戲劇是一個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發展以及風俗,民情,自然資源的綜合反應,其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贛劇也不例外,從其藝術風格中便能窺見一斑:戈陽腔誕生于江西戈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聲腔之一。弋陽腔自由的表演風格和高亢的旋律是嚴酷的社會現實凝結成的。自南宋以來,經元入明,弋陽及其附近地區幾乎戰亂未已、災荒不斷。嚴重的生存危機把弋陽腔鍛造成了“高腔”。弋陽腔是地方人民頑強生命力的表現,它的保存和發展是對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贛劇源于戈陽腔五百多年的發展,不斷的融合和吸收各種戲曲元素,采眾家之所長豐富自身。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贛劇這一地方戲劇具備了中國戲曲包容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贛劇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經歷了璀璨時刻。贛劇曲目《還魂記》曾創造了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大輝煌?!哆€魂記》改編自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名著《牡丹亭》(1598),與《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潘鳳霞主演的《還魂記》最為讓人印象深刻。毛澤東領袖曾對潘鳳霞主演的《游園驚夢》給了“美、秀、嬌、甜”的高度贊譽。在60年代,東北一大批的文藝工作來江西考察學習,贛劇在東北三省播下了種子,一時間全國許多省市都有贛劇團的演出。在80年代,以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為契機,江西作為湯顯祖的故鄉開展了大規模的戲劇紀念演出。這次活動集中的演出了“臨川四夢”,這是戲曲藝術實踐上的創舉,在國內產生了一定得影響,這不僅帶動了贛劇自身的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古老劇種的發展。

2006年,弋陽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江西省贛劇作為傳統戲劇名列其中,成為江西省又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贛劇表演的革新與被革新

戲曲包括贛劇在內以及戲曲演員的表演都和現在的觀眾有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對于這種藝術樣式進行一種革新,觀眾對于這種樣式接受與否品頭論足也決定著這種藝術樣式是在被觀眾革新。沒有觀眾的藝術是會死亡的,觀眾沒有藝術為之服務就不能稱之為觀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自身的專業角度出發,我們贛劇的表演特色需要革新,而且正在被這個時代引向革新的道路。著名的戲曲理論家燕和德在其《亂彈集》中就對于中國戲曲有著娛樂和教育雙重定義,教育就是一種生活的思考;娛樂就是把戲曲在中國歷史每個時期能夠大膽的進行吸收和創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白灣著名的京劇演員吳興國先生把傳統戲中出現的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發展成為了一人同時飾演幾個劇中人物,而且人物性格各有不同,程式運用的手段由行當的變化而變化。由莎士比亞名劇《李爾王》改編的京劇《李爾在此》就是在表演作出了非常大膽的嘗試,飾演李爾的演員不僅僅是演李爾還要演李爾的三個女兒,這就是一種革新,而這種革新的倡議者是觀眾,因為過去傳統戲的一些表演滿足不了觀眾的口味了其實這種革新與被革新的關系就是一種觀演關系的升華。革新足要依托藝術形式內在的文化進行與當代相結合的,被革新也是歷史賦予一個藝術樣式必要的歷史任務。但并不所有的傳統都是需要革新的,那些有文化的,有其深遠藝術格調的表演就不需要,那是經典,經典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都有其現實意義的。牡丹亭的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傳唱至今,他是傳統的也是世界的,我們要革新的,被觀眾革新的戲曲是不能經得起時間和歲月考驗的東西,歷史也必然會把其淘汰,反之重新凝聚眾人的智慧創造出一個經典。

三、新時代背景下贛劇發展與傳播新探

“都市化和現代化是戲劇的必由之路”贛劇的發展和創新同樣也不能偏離都市化和現代化的方向。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戲劇藝術樣式的現代化,戲劇模式的多樣化以及戲劇受眾群體的都市化。戲劇藝術樣式的現代化體現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以及唱腔的設計。同時還包括舞美燈光,服裝設計等方面的改革。藝術來源于生活,以生活為素材,但是作為舞臺藝術,它斷層式地選擇素材的碎片,并將之細化擴大,呈現出藝術美的瞬間點。不管是在題材處理還是在舞臺效果的呈現上,贛劇都應該有所革新才能取得長遠的發展。同時戲劇的受眾群體的都市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方戲劇也應該加快從城鎮文化轉向都市文化。其受眾群體也逐漸的轉向有藝術欣賞力的知識群體,尤其是年輕的一代。贛劇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以及滿足年輕一代的需求。最后還應創設多種平臺發展戲劇,豐富戲劇模式的多樣化。

結論

許多人都在說戲曲如何與時代脫軌,個人見解不問不于駁論。我們這樣一代青年演員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當中去,一切的嘴巴官司是否進步還是落后,都不如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戲劇的定義是什么是行動,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是什么是用行動去詮釋人物。那么,贛劇明天是什么,是和我一起在這個事業中奮斗的可愛的同事們用行動去發揚傳統經典,去創造新奇的未來,用真正的行動來迎接觀眾……

參考文獻:

[1]吳梅.中國戲曲概論[M].岳麓書社

[2]王錦文.地方戲劇的出路在于現代化和都市化[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9):87

猜你喜歡
程式表演創新
學術寫作程式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義
廣汽傳祺增程式電動車型首發
戲曲音樂的“程式”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