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語音識別的研究

2017-01-17 20:59周萌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聲學音節發音

周萌

摘要:計算機出現和發展,為很多領域帶來發展可能。在此之前,模式識別信號處理技術和聲學等,僅能夠獨立研究和使用。而計算機不僅提供了融合平臺,也使其得以交互,創造更加出色的功能。本文所研究的語音識別技術,便是通過上述學科實現。語音識別技術,主要應用在醫學、交通、軍事,工業生產等領域。特別是近年來技術成本降低,民用市場不斷擴大,這也對語言識別技術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本文對語音識別進行研究,借助其發展趨勢和技術結構的闡述,幫助讀者認識該技術。同時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語音識別;研究趨勢

一、語音識別技術簡介

語言是人類的基本功能,也是展現思維、進行溝通的重要載體。而語音,是由人類人體天賦轉化下,所形成一種表達方式。在科學視野中,這種天賦的轉化,被稱之聲學表現。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語音僅作為一種“天賦表象”,卻是人類目前最為有效的交流手段。

二、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歷史

科技引入到聲音的聲學研究,在人類歷史上發起較晚,始于上世紀50年代,研究人員才致力于聲學和語音學的基本概念。第一次實現研究突破是在1952年,學者AT& T Bell在其實驗室,進行了一組當前視野來看,并不復雜的實驗工作。但最終實現了一個單一發音人,孤立發音10個英文數字的語音識別系統,方法主要是度量每個數字的元音音段的共振峰;1956年,RCA Lab 基于Bell的人的研究基礎,尋求另一個方向的實踐研究工作,力求識別單一發音的10個不同的音節,同樣采用了度量共振峰的方法;1959年,組織University College的研究學者,以譜分析和模板匹配的方式,借助構建音素識別器的理念,實現了識別4個元音和9個輔音;1962年,東京大學相關研究部門,對音素識別器的硬件進行實踐性研究工作。以過零率方法分離語音信號的不同部分的識別方式,成為目前較為理想的研究手段之一;1963年,日本NEC Lab對數字進行語音識別技術進行嘗試,并獲得了相對可靠的研究成果。并創造NEC研究語音識別的模板,由此開創了語音識別技術的新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四十年來,語音識別技術并未出現質的突破。但是,上述內容60年代所進行的研究,卻成為了支撐人類語言識別技術近半個世紀的基礎。而其最為重要的貢獻,便是通過理論深度研究,于1969年提出時間歸正法。

三、語音識別技術的應用及前景

隨著聲學研究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已然具備了應用的基礎。從現狀來看,中小詞匯量非特定人語音識別系統識別精度已經大于98%,對特定人語音識別系統就更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的應用,幫助以往過度復雜的識別體系,能在更小的空間的內實現。從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來看,大量的語音識別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和服務領域。包括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多配備了相對完善的語音機制。并且盲人所使用的電子設備中的語音識別系統,已經達到了以往的軍用標準。用戶將借助移動通訊網絡,以語音識別的口語對話系統,完成日常生活中,如訂購票務、酒店等事宜。據調查統計結果,目前85%以上的使用者,對語音識別信息查詢服務系統的功能性、準確性表示滿意。由此,也可以進行預測:在未來的十年內,語音識別系統的應用范圍將逐漸擴大,而基于各類語言、需求的產品涌現,或借助市場調節機制,有效降低此類系統的應用成本。由此更進一步滿足各類語音需求。但是,以當前的技術來看,語音識別系統的局現性,或將成為阻礙其發展的根本原因。

四、語音識別技術的系統結構

不可否認,語音識別系統是復雜的。但是,在人類漫長研究中,不斷的歸納和總結,最終找到可以大范圍區分的“節點”。由此,幫助語言識別系統的構成更加清晰化。從相關研究發現,一個完整的基于統計的語音識別系統可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1、語音信號預處理與特征提取

語音識別的基本工作特征,在于識別單元的選擇,這也是能否獲得識別結果的重要基礎。然而,對于單元的選擇,需要合理的區分各個要素,包括單詞(句)、音節和音素三種。在選擇適合的要素后,才能夠進行后續的識別工作。

單詞(句)單元廣泛應用于中小詞匯語音識別系統,但不太適合大詞匯系統,原因在于模型庫太龐大,訓練模型任務繁重,模型匹配算法復雜。故此,看似簡單識別通道,卻因為復雜性降低了時效,最終導致難以準確的完成識別任務。

音節單元是基于我國語言特征,所提出的特殊識別要素。由于漢語言與英語等拉丁語系語種的差異性。我國發展語音識別技術,或難以借助他國成熟經驗。但是,由于漢語音節總數為1300余個,其中包括408個無調音節,對比于大量多音節的拉丁語系,漢語言基礎上的音節單元要素識別,將具備更高的時效性。這也是我國語音識別技術能夠“后發制人”的關鍵。

音素的識別,主要借助線性預測(LP)實現。LP分析技術是目前應用廣泛的特征參數提取技術,許多成功的應用系統都采用基于LP技術提取的倒譜參數。但線性預測模型為純數學模型,未考慮人類聽覺系統對語言的處理特點。

2、聲學模型與模式處理

作為語音識別系統的第二個模塊,也是其重要的基底模塊。聲學模型主要用于搭建聲音體系,并借助特征算法,幫助后續的模式處理,對語音進行深度識別。而模式處理的重要性,在于保證識別結果的準確。通常對語音模型的處理,在理論和數據參數上,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但是,在識別方面,卻一直難以達成成效。這也是模式處理能力不足所帶來的主要困境。從基本理論層面來看,聲學模型作為語音識別系統底層模型,其關鍵性不言而喻。而聲學模型存在的意義,在于提供計算語言的特征矢量序列,以及合理區分每個發音模板之間的距離。聲學模型的設計和語言發音特點密切相關。聲學模型單元體積對語音訓練數據量大小、系統識別率,以及靈活性有較大影響。

五、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障礙

1、技術智能化不足。例如,同一說話者在不同語態時,語音信息有所差異;即使同一說話者以相同方式說話時,其語音模式也受長期時間變化的影響。

2、缺乏模糊語音處理能力。說話者在講話時,不同的語詞可能聽起來很相似。

3、無法兼顧發音變化。單詞或單詞的一部分在發音過程中其音量、音調、重音和發音速度可能不同,使得測試模式和標準模型不匹配。

4、無法消除環境音響。為了提升語音識別技術的準確性,必須提升其收納聲音的范圍。而這樣的選擇,無疑會放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原因在于語音識別系統的聲音基礎,是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創造。所以,無法應對自然環境中的噪聲和干擾。而且,在采用抗干擾模式下,語言識別和接受能力又會大幅度下降。這也讓技術遇到兩難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施超群,陳堅剛.淺析語音識別原理[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94-96.

[2] 韓紀慶,張磊,鄭軼然.語音信號處理(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 陳永彬.語音信號處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聲學音節發音
r(re)音節單詞的拼讀規則
12bZM12BC2020102_p26
拼拼 讀讀 寫寫
看音節說句子
預測題、模擬試題參考答案
2014年中考聲學預測題
2016年中考聲學預測題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