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期刊民族學、文化(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2016.8~2016.9)

2017-01-19 21:22塔娜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人類學學報廣西

塔娜

一、 民族問題與民族關系研究

對民族團結進步中“進步”的認知與現實價值審視/嚴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34~38

多元聚一:民族工作三維度/馬英杰//廣西民族研究,-2016,(3).39~47

國家整合視角下印尼亞齊民族分離問題研究/周俊華//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8~25

津巴布韋殖民時期的土地剝奪、種族隔離與民族反抗/沈曉雷//世界民族,-2016,(4).1~14

經濟社會轉型中民族問題的治理邏輯/曹愛軍//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26~31

拉美區域民族主義的歷史嬗變:民族認同與多元表達/李紫瑩//世界民族,-2016,(4).22~28

民族地區政治參與機制的擴散效應研究/張宸琿,何麗娟//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71~73

民族區域自治立法權與一般地方立法權的關系:以“優惠照顧理論”范式為視角/沈壽文//廣西民族研究,-2016,(3).48~54

民族區域自治與因俗而治/馬經//云南社會科學,-2016,(5).112~116

民族團結視域下云南藏區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的實踐經驗與啟示/張應華,李康麗//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32~37

區域協同與跨域治理:“一帶一路”中的邊疆非傳統安全治理/張立國//廣西民族研究,-2016,(4).43~49

新常態下民族工作的實踐主線: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一:習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論文之四/楊昌儒,柏友恒//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 1~05

新常態下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習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論文之六/董強,蓋守麗//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12~20

新常態下民族工作的主題宗旨: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習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論文之五/劉吉昌//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 6~11

意大利南蒂羅爾地區自治的實踐與挑戰/袁劍//世界民族,-2016,(4).29~37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基層社會自治體系及其現代治理啟示/賀金瑞//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 5~10

二、 理論研究

傳統人類學發展理念述論/朱凌飛,高孟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72~78

從游離到復歸:我國民族文化傳承反思/?;?/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4).110~115

“大國崛起”與人類學應用實踐:基于英美經驗的反思與啟示/潘天舒//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12~16

反思化約主義思維:關于經濟因素在民族問題中地位的思考/侯發兵//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4).13~18

公共人類學的興起及其在中國的理論與實踐/陳興貴//廣西民族研究,-2016,(3).86~93

權力、闡釋與自我的追尋:民族志“主體”三種類型論/楊雪//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07~12

人類學、醫學與中國社會的發展:訪凱博文教授/涂炯,張文義/問,凱博文/答,程瑜/校審//思想戰線,-2016,(5).04~09

人類學的問題意識與回歸活態的文化:附記劉新教授的五次人類學系列講座/趙旭東//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6,(3).30~44

日本民俗學者巖本通彌教授訪談錄/畢雪飛,[日]巖本通彌,施堯//民俗研究,-2016,(5).21~26

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照顧”現象研究: 對農村唇腭裂兒童照顧群體的訪談/楊生勇,謝洪波//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15~119

神圣與世俗:人類學儀式與社會研究/劉濤//青海民族研究,-2016,(3).54~59

試議民族社會學的學科定位和內涵/菅志翔,何俊芳//青海民族研究,-2016,(3).70~74

同姓聯宗類型研究: 兼論族群認同視野下的聯宗/張勇華,周建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27~33

推進我國民族理論發展和民族工作創新的“兩輛馬車”:金炳鎬、馬戎關于民族問題“去政治化”辯論之辨析/劉吉昌,吳鈞//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6,(3).54~64

也論族格:從“天賦人權”展開/朱俊//廣西民族研究,-2016,(3).55~64

依法治國視閾下“民族平等”理論內涵新探/徐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4).8~12

質性研究的方法論再反思/應星//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59~63

中國民族志早期實踐中的主體建構:基于《江村經濟》《金翼》的分析/何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13~19

主體民族志與當代民族志的走向/劉海濤//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2~06

主體民族志與民族志范式變遷:人類學學者訪談之七十九/徐杰舜/問,朱炳祥/答//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39~44

族群認同、族群認同變遷及族屬標示及認同/袁同凱,朱筱煦,孫娟//青海民族研究,-2016,(3).33~37

三、 社會、文化及其變遷

城市化過程中家庭的變化/[日]巖本通彌著,施堯譯//民俗研究,-2016,(5).5~20

城市轉型中的老字號、老商街:首爾與北京的比較/張繼焦//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17~20

川東、北部墓葬碑刻中的龍紋飾與四川喪葬民俗/肖衛東//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53~56

傳統民俗復興的文化鄉愁敘事:以上海浦東三林鎮為例/游紅霞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72~76

從“桃姑”到“哈妹”: 京族婦女文化角色變遷的人類學考察/戚劍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86~91

從祭祀儀式到表達反抗:防風傳說的民間性轉化/夏楠//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77~82

村規民約與藏區基層社會治理研究:基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田野調查/賈偉,李臣玲//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6,(4).16~20

村落文化場域中的濡化機制:海努克人的群體、儀式與口頭傳統/熱依汗古麗·依瑪木//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61~65

“村落自治”中的國家:日本宮城縣仙臺秋保町馬場村的田野調查/李晶,紅英//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46~56

地方認同與族際關系的儀式表達:青海三川地區二郎神祭典儀式的考察/劉目斌//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17~23

《滇省夷人圖說》中的婚俗圖像解析/劉星雨,蒼銘//廣西民族研究,-2016,(4).81~87

斷裂與接續:撒奇萊雅族正名后的族群維系與文化重建/鄭偉斌,王宏濤//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11~16

俄羅斯非穆斯林地區居民的伊斯蘭教印象:基于阿穆爾州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李昕,[俄]E.A.Bopoнкова//世界民族,-2016,(4).77~86

“公共的但不文明”的空間:鄉鎮敬老院“規訓”的在場: 基于山東省H鎮敬老院的個案研究/劉林,豆書龍//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34~40

慣習區隔與政策壁壘:北京市公立學校隨遷子女文化融合困境的人類學分析/何穎//廣西民族研究,-2016,(4).19~25

國家認同視閾下越南駱越文化的研究流變:以對“安陽王建甌駱國”史料解讀為線索/周智生,楊健//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38~45

哈尼族聚居區的哈尼族與漢族居民相互文化適應研究:基于云南省金平縣馬鞍底鄉的調查/趙永樂,何瑩//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06~113

哈尼族青少年的文化適應及其心理效應/胡發穩,李麗菊,荀利波//廣西民族研究,-2016,(3).94~104

海南漁民《更路簿》的時代考證與文化特征/夏代云,牟琦,何宇陽//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54~59

花亡配婚:廣西南寧地區的冥婚:兼與香港、臺灣冥婚的比較/呂永升//民俗研究,-2016,(5).146~157

基于大眾文化視角下少數民族電影的變遷/王埃亮//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121~125

基于非遺名錄統計分析的少數民族曲藝保護與傳承研究/劉琪,王月月//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6,(4).59~67

吉林省40個城鄉社區老年產業營銷服務狀況的調查研究/楊懷印,邊浩然//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14~118

老字號的空間嵌入性:香港甄城記糖果公司的個案研究/高崇//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21~25

流動文化與教育塑造:對城市隨遷子女學校教育狀況的人類學研究/馮躍,周宜,馬敏//廣西民族研究,-2016,(4).10~18

蒙古族薩滿教的歷史文化根源/包桂芹//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24~27

民族村寨傳統飲酒儀節的現代旅游體驗模式研究/賴斌,楊麗娟//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4).135~141

民族地區農戶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意愿影響因素評價研究: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為例/黃朝明,董友琴,李澤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18~26

民族嵌入式社區建設實踐的理論思考:基于云南大理關迤社區的調查/楊剛,李若青//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47~50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民族認同、宗教認同和文化認同的調適與共存/烏小花,郝囡//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33~37

寧夏興涇鎮回族的割禮儀式解讀/周晶,陶瑞//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28~31

青海牧區民族社會工作實踐研究:以青海湖南岸ZQH村為例/喬益潔等//青海民族研究,-2016,(3).75~79

“人本文化”的口頭表述和行為實踐:彝族火把節的文化人類學透視/李祥林//廣西民族研究,-2016,(3).79~85

薩滿文化的動漫化保護和傳承/宗世英,王禮華//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164~168

陜北傳統民居淺析/馬本和,宗千翔//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144~148

“圣物”與“商品”之間:青海熱貢唐卡交換二重性特征的人類學分析/李元元//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5~10

天水人的人文特征:西北漢族族群研究之三/徐杰舜//青海民族大學,-2016,(3).1~6

文化數字化保護視域下藏族民間舞蹈研究:以藏族鍋莊舞為例/馮濤,畢研潔//青海民族研究,-2016,(3).181~184

我國主流宗教觀的歷史變遷與當代革新/牟鐘鑒//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6,(4).19~24

西南民族地區農民生計方式的變遷與演進:基于烏江流域穿青人的視角/熊正賢//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100~105

湘鄂民族地區傳統村落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以龍山縣撈車村和來鳳縣舍米湖村為例/姜愛//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6,(4).11~15

新疆離婚人口變化及其地域、民族、城鄉差異分析:基于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肖建飛//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4).131~143

新媒體背景下民族地區文化傳播的困境及對策:以青?;ブ磷遄灾慰h為例/王建華//青海民族大學,-2016,(3).19~25

酉水流域擺手舞文化的和諧共生/莫代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5).60~64

中國與非洲:能否跨越制度與文化的邊界:基于某中博合資玻璃廠的工商人類學考察/徐薇//青海民族研究,-2016,(3).43~48

中原地區婚俗變遷初探:以河南開封尉氏縣L村為例/納日碧力戈,馬靜//民俗研究,-2016,(5).117~124

主體民族志研究:布與貴州苗寨的當家女人/簡美玲//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27~38

走出國門的中醫:以針灸在美國近十年發展趨勢為例/景軍,崔佳//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4).26~31

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斷裂與沖突: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身份轉換的現象和本質/馬進,王瑞萍,劉建寧,周芳//世界民族,-2016,(4).55~62

作為研究視角的“社”信仰:以廣西龍江流域村落歷史及祭祀習俗為個案/覃慧寧//廣西民族研究,-2016,(4).88~96

四、研究動態、綜述與書評

從漁業社區到海權問題:國外海洋人類學研究述評/趙婧旸,張先清//廣西民族研究,-2016,(4).74~80

德國的納西學研究學術史略/楊福泉//思想戰線,-2016,(5).48~54

動情的觀察者與歷史感的抒寫: 對鐵穆爾文集《蒼天的耳語》的人類學闡釋/巴戰龍//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6,(5).77~85

國內外學界對埃及科普特人問題的研究/彭超,陳天社//世界民族,-2016,(4).104~110

將人類學作為一級學科進行建設:2016年中國人類學學科建設座談會紀實/周大鳴,高丙中,范可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47~58

近年來我國回漢民族關系研究述評/閔文義//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5).42~46

近三十年來美國猶太人的社會性變遷/孫曉玲//世界民族,-2016,(4).87~94

“人類學作為一級學科建設”座談會紀要/徐杰舜,周大鳴(執筆)//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4).45~46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20年回眸(1997-2016)/鄧玉函//廣西民族研究,-2016,(4).65~73

〔責任編輯:陸 露〕

猜你喜歡
人類學學報廣西
視覺人類學視域下的民族志攝影、保存和傳播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三)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一)
2018廣西版畫邀請展作品選登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從梅里亞姆的界定看民族音樂學的學科本質
論學報的發行管理創新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再添殊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