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篇”及其課堂教學有效性表征

2017-01-20 13:48肖雅思
求知導刊 2016年33期
關鍵詞:表征概念有效性

肖雅思

摘 要:“定篇”特指以“定篇”身份進入語文教材的這部分選文,即被開發了教學價值的經典篇目。一節有效的“定篇”課堂教學具有以下表征:文化挖掘的民族性、教學內容的預設性、學生學習過程的接受性。

關鍵詞:“定篇”;課堂教學;有效性;概念;表征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語文課堂教學這一研究領域,許多一線語文教師對于文選型教材 的把握較為單一,僅僅是依據教學領域 對課堂進行簡單的劃分,以此開展教學 或者研究。這反映出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針對不同類型選文進行有效教學的意識還有所欠缺,教學的效果自然也有待考究。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教育界不停地針對現用教材中的文選課堂教學進行革命性的異文選類型異構。其中,語文專家王榮生和倪文錦教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通過大量的文選教材研究,鑒別出了文選型教材的四種類型,分別是“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1]。本文將重點對四種文選類型中的“定篇”的概念進行辨析, 并對其有效課堂教學的表征進行探討。

1.“定篇”的概念辨析

(1)“定篇”的概念界定。要討論如何針對“定篇”進行有效教學,首先必須要明確什么是“定篇”。王榮生先生關于“定篇”的闡釋已經很準確,即 “定篇”是語文課程規定的內容要素之一, 指語文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篇目[2]。

第一,“定篇”毫無疑問是課程層面的內容,也就是通過“定篇”我們可以知道語文課堂我們應當“教什么”。

第二,“定篇”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典篇目,但這些篇目不一定都被編入了語文教材之中。走進書店的學習書籍區,總是能發現不少課外讀物,不乏中外名家名著都編注著“最新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讀物”的字樣。這些都是“定篇”的范圍之一。

(2)從“定篇”與其他類型選文的區別看“定篇”的特點。有研究者指出,“定篇”屬于課程內容的范疇,而“例文”“樣本”“用件”都是教學內容領域的選文。課程內容指導我們明確“教什么”,教學內容則解決了“用什么去教”的問題。

“教什么”是實施教學實踐的內容,而“用什么教”是實施教學實踐的形式。

其一, 把“定篇”與“例文”進行對比?!袄摹毕喈斢跀祵W學科中的例題,讓學生通過對這一篇目的學習掌握某一具體的知識體系或者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岸ㄆ?不管是編撰教材還是文本解讀,教材編寫者和進行教學實踐的教師都必須要遵循權威的解讀和對文本的評價標準。這一解讀和標準不應該來自教材編寫者和教師的主觀意愿,而必須是“文化、文學等專門研究者對該作品的權威解說”[3]。這些解說內容往往指向了經典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內涵和文學底蘊。在“定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并非要獲得關于詩文或讀寫的知識,而是學習在“定篇”中內隱的文化內涵與文學底蘊。

其二,把 “定篇”與“樣本”進行比較。葉圣陶先生提出了有名的“樣品說”,這也是“樣本”的理論基礎。從建構主義的角度觀照,“樣本”的教學就是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過程,逐步建構起文本形式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學生學習“樣本”類型的選文,學習的就是“在寫什么”“為什么寫這些話”“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而透過選文本身掌握怎么寫、怎么讀的系統方法。這一類型選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與學生的學情密切結合,按照目前研究界的成果來理解,就是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化,“樣本”可“樣”的知識將越來越少,即“教是為了不教” [4]。相比之下,“定篇”的教學內容已經被事先確定了,在整個教學的實踐中,它都不因教師或者學生的主觀意志而改變。除非更換了“定篇”的篇目,或者顛覆、超越了現有的權威解讀,“定篇”的教學內容才會發生改變。

其三,把“定篇”與“用件”進行比較?!坝眉痹诮滩闹谐R姷谋憩F形式有單元導讀、課文導讀、課后習題、課文注解和作者背景等,主要起到知識補充和擴展的作用。這些“用件”都是為了滿足教學需求而被有機組合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小片段。而“定篇”的選文多具有完整性,這是“定篇”和“用件”最大的差異。

通過辨析“定篇”與其他類型選文的區別,可以概括出“定篇”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定篇”的教學必須遵循學術化解讀。

第二,“定篇”給學生的是抽象的人文素養知識,而非具體的語文知識。

第三,“定篇”的教學內容相對固定,不會隨學情的改變而改變。

第四,“定篇”的選文具有完整性,而非可替換的選文片段。

(3)“定篇”的作用。第一,悅讀經典,品味內涵?!岸ㄆ倍酁楸娝J的經典作家的經典作品,經常交叉重復出現在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之中。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經典的魅力不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磨滅。文化經過了網絡時代的沖擊,會有一個返璞歸真的時期到來。學生必須要繼承華夏經典的傳統,閱讀經典,喜愛經典,并從經典中得到滋養,增強文化底蘊。這也是進行“定篇”有效教學的核心意義,即學生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學習,品味經典的內涵,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

第二,領悟作品,走進文學。文學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學習“定篇”的同時,學生也在親近文學。經典名篇的遣詞造句的雕琢性、主題表達的張力性能夠給學生文學素養的積淀帶來難以預期的沖擊和推動。因此,每完成一篇“定篇”的學習,學生的文學之魂就會經歷一次洗禮。

第三,理解文本,學會審美?!吧钪杏肋h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岸ㄆ钡膶W習,要求學生通過教師的解讀和指引,能夠做到徹底理解定篇文本,并且能夠進行自己的賞析。除了感悟經典,親近文學。從美學的角度來對經典作品進行賞析,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美學素養,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一筆美的色彩。

2.“定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表征

(1)文化挖掘的民族性。是否體現了文化挖掘的民族性,是判斷一節“定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最基本的標準。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大部分的人文性都是通過“定篇”課堂的教學實踐得到落實的。在進行“定篇”的解讀過程中,如何挖掘出文本的人文價值,這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定篇”課堂教學之中,應當以文本為載體,學生要徹底明了地領悟經典篇目所承載的深厚內蘊,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意識,通過對某一“定篇”的學習,能夠自我內化升華。如學習了《背影》以后,便要領悟到作者父親對作者濃郁的愛,同時還能夠了解到親情在我國古典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滲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這是“定篇”教學最突出的特點。這一特點在語文教材的文言文教學中,表現得尤為集中。被開發成教學資源的文言文經典篇目,以“定篇”的身份進入了語文教材之后,就擔當著傳遞民族精神和積淀文化底蘊的使命。

換而言之,教師需要充分挖掘的,是這一經典篇目的教學價值,而不是其原生價值。經典之所以成為“定篇”,正是與其的教學價值緊密相連的結果[5]。

基于這一觀點,“定篇”是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反映人與經典文化關系的范疇,是由經典文化所構成的課程內容關系的總和。從經典文化的特性出發,建構“定篇”課堂教學不僅僅要重視經典篇目中的傳統精髓,更要注重文化傳承性與創新性的辯證聯系,在傳承中發展創新,在創新中繼承發展。

(2)教學內容的預設性。在一節有效的“定篇”課堂教學中,其教學內容必須是預設性的。

目前我國的語文課堂多強調要在課堂上對文本進行生成性的“動態解讀”。而“定篇”所要教給學生的內容,應當是偏向于教師靜態解讀,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教學內容的動態生成。這與“定篇”的特質有關,這也是它和其他類型選文在教學中最大的不同之處。

教“定篇”的過程要求教師用學術界的權威闡釋對文本進行解讀以使學生領悟文本的經典內涵。這里,教師不可以隨意加入個人的主觀想法隨意發揮,而應該緊緊扣住文本,解讀文本的內容材料、文脈結構、主題思想等。

換而言之,教“定篇”是教文本本身,通過文本的學習,進行審美、文化沉淀。因此,教學內容便具有了更多的預設性而非課堂的動態生成。

很多教師或許要問,那難道我們對于“定篇”類型的文本只可以循規蹈矩地按照專家或者權威學者的闡釋進行解讀嗎?這也倒不必。只要不偏離基本的三維教學目標,加以教師的個性化解讀是無妨的。

(3)學生學習過程的接受性。學生學習過程的接受性是有效“定篇”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也是我們進行其有效性判斷的標準之一。

由于教學內容側重于預設,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應當是接受學習為主。在這里,接受學習應當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而非傳統的接受學習。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以符號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的觀念,建立非字面的、內在的、非人為的必然聯系為前提條件,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要方式,這是一種將新知以定論的形式傳遞給學生,進而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的實施必須要求材料對于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再者學生必須要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6]。

“定篇”的文化底蘊深厚,對于學生而言,當然是具有意義的。而學生雖然心智發展水平有所差異,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的。因此,學生在“定篇”課堂中進行的學習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以現代哲學的活動觀來觀照學生學習過程的接受性,這無疑是教育前進動力不斷作用的結果?,F代哲學認為,人活動是為了滿足需求?;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階段目標,實現階段目標便是該階段最大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要,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有意義的接受就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基本方式。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滿足的需要與活動會引發新的需要和新的活動,從而作為有意義接受學習主體的學生與教師所策劃的課堂活動相勾連,共同推動“定篇”課堂發展。這種需要的連鎖反應以及為滿足不斷產生的需要而不斷進行接受學習的課堂活動,是教育前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顧云虎.語文教材定篇、例文、樣本與用件的劃分[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1).

[2]王榮生,倪文錦.論語文教材中的“定篇”類型選文[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4]顧汾水.實施有效的教學:基于課例研究的小學語文疑難問題診斷與解決策略[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

[5]李景輝.高中文言文定篇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6]孔凡哲.課堂教學新方式及其課堂處理技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歡
表征概念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單親家庭兒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鐵錳雙組分氧化物催化劑低溫催化還原性能表征研究
古代的時間概念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對化學語言及其教學的再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