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17-01-20 21:50張鵬
考試周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應用分析初中歷史

張鵬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圖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圖式教學法 初中歷史 應用分析

初中階段是學生系統接受歷史教育的起步階段,對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至關重要,因此,歷史教師必須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價值取向,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恰當的教育方法努力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高。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正確恰當地運用圖式教學法對學生構建良好歷史學習理念[1]、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全面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圖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圖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時可將歷史人物、時間節點、劃分地域等繁雜的知識信息以圖表形式直觀地呈現在課堂教學中,繼而可使課堂教學具備一定靈活性、層次性、條理性[2]。在多種特性影響下會使學生感覺歷史學習難度大大降低,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由此有效調動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全局意識。由于初中歷史課程中包含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樣化的歷史知識點,因此要求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具備縱觀全局的歷史學習意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圖式教學法時可將各類知識點做成結構圖式,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圖式指示進行知識點梳理。并可通過梳理整合的知識模塊更為明確地把握歷史知識內在關聯性,繼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全局學習意識,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探究知識關聯性的邏輯思維能力。

3.強化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記背大量事件、人物、地域等歷史知識點,所以提高學生知識記背能力是尤為關鍵的教學開展目標。圖式教學法可明確揭示歷史知識關聯性,繼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歷史學習規律性。并在記背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知識規律準確聯想相關歷史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記憶效率。并可在此學習意識影響下逐漸強化對知識關聯性的尋找能力,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二、圖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圖式講解歷史課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圖式教學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直觀呈現相應課程知識重點,繼而使學生快速了解所學知識內容,并能更為直接、清晰地理解知識重點。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利用圖式教學法可直接明示課程學習重點,以此有效完成課程講解。并通過明確歷史發展脈絡的圖式保證學生迅速了解課程學習內容,還可通過多種顏色、多種圖式的板書方式有效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以此為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主觀意識基礎。

例如,在《三國鼎立》這一課程教學中,由于涉及國家及相關戰役的歷史知識較多,因此學生學習時多會感覺課程內容較為復雜。繼而極有可能難以理清知識脈絡,無法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因此,教師應靈活應用圖式教學法進行知識講解,其中可采用比較圖表形式分別羅列三國時期的戰役結果,如圖1所示。以此可令學生直接了解課程重點內容,并迅速理清三國戰役發生時間、名稱、交戰雙方、結果、意義等知識重點,令學生準確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并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質量。

2.利用圖式構建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明確歷史規律。由于歷史課程中包含多方面歷史知識,且知識之間均存在較強的邏輯關聯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整體知識意識,使其學會探究歷史知識中蘊含的歷史規律[3]。繼而有效培養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此令學生真正形成探究歷史發展關聯性的學習意識。并可使學生在歷史關聯性的指示下更為系統、全面地學習歷史,由此真正形成歷史思維能力,并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這一章節內容為例,教師完成課程教學時可利用結構圖形式引導學生認識自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延安革命根據地建立這一歷史發展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學會從整體歷史背景看待革命發展規律。其中可羅列工人運動、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紅軍長征這一發展進程,并在講解其發展過程中詳細解析紅軍選擇道路的背景影響。學生在此過程中直接以紅軍發展歷程為主線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相關知識學習,繼而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了解歷史背景、事件、時間等歷史發展關聯影響性。以此有效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歷史學習質量。

3.鼓勵學生自主繪制圖式,鍛煉學生知識概括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圖式教學法時,教師應重視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對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因此,應用圖式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結構自主繪制圖式。以此不僅可使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知識掌握情況,還能令學生在繪制圖式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知識概括能力。且可以此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有效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基礎。

例如,教學《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這一課程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模仿三國時期圖式教學的對比圖表進行知識要點概括。學生在此過程中多數會以蒙古統一與元朝統一進行對比,繼而以此總結出其利于民族融合的歷史意義。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把握歷史學習重點,深化歷史知識印象。還讓學生對比三國時期的圖表時直接對比兩個時代歷史發展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以此間接促進學生發現歷史發展的關聯性,真正發揮提高歷史整體學習質量的作用。

綜上所述,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備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全局知識意識、鍛煉學生知識概括能力等優點。這就要求相關教師應重視深入探究其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充分發揮應用優勢,以此為學生奠定堅實的歷史學習基礎提供學法范例。

參考文獻:

[1]丁世珍.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62.

[2]鄭玉雪.初中歷史教學中圖式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措施[J].文理導航,2016(01):77.

[3]王錦秋.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圖式教學法[J].教師通訊,2015(24):76.

猜你喜歡
應用分析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試析翻譯理論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新型傳感器在汽車技術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