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誠信教育:從“信近于義”說起

2017-01-20 11:37李宗杰劉穎
青年時代 2016年32期
關鍵詞:教育途徑心理因素

李宗杰+劉穎

摘 要:誠信是儒家歷來重視的道德要求之一,既關系到個人立身修德,又會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民族的興衰存亡。信近于義指的是人際交往中言行一致有助于促進社會秩序的公平合理;誠在于仁,是指人內心的真實真誠源自于仁慈和友善。誠信道德價值觀念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同時要做到外在形式上的言行一致和源自內心的真誠友善。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國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對于表現突出的失信行為及其原因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較強的誠信教育理念和具體工作方式。

關鍵詞:信近于義;誠在于仁;誠信狀況;內在原因;心理因素;教育途徑

誠信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基石,是個人處事為人的基本行為準則。社會的誠信狀況不僅會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還關系到經濟體系的繁榮發展,甚至會決定國家的興衰存亡。儒家先哲歷來非常重視誠信價值觀念,“信”是五常道德“仁、義、禮、智、信”的內容之一。

然而,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中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潮的沖擊和金錢至上利益觀念的驅使,中國人的誠信價值觀念不斷地被模糊,甚至是被扭曲。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表里如一觀念逐漸被淡化,“考試作弊”、“學術造假”、“惡意欠貸”和“求職違約”等失信行為屢見不鮮。再者,近年來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毫無約束地傳播一些真偽難辨的虛假信息和欺詐信息,最終導致不誠信的道德意識干擾了大學生的正常視線,甚至影響了他們對一些基本事物的識別能力和是非觀念的判斷能力。

因此,通過調查研究當前我國大學生誠信狀況,研究分析一些問題突出的失信行為及其內在原因,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誠信教育途徑和工作體系,是構建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一、儒家傳統的誠信道德觀念:信近于義,誠在于仁

儒家先哲對誠信的道德觀念非常重視,僅僅“信”一個字在《論語》當中就出現了38次之多,不僅與“文、“行”、“忠”并列為四教,還與“仁”、“義”、“禮”、“智”同列為五常。有子曰[1]:“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眴渭儚淖直疽鈦砜?,“信”和“義”的存在密切的聯系:“信”字從人從言,由“言可復也”可見“信”指的是一個人要做到言行一致;“義” 字從羊我,從最初的至尊可得到祭祀禮品引申為公正合理。一個人只有做到了“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謹而信”、“主忠信”,才能夠實現“君子義以為上”的公正合理。另外,從“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p>

先秦儒家將外在形式的“信”發展到內在思想的“誠”經歷了一個過程,孔子和曾子提到更多的是“信”,而思孟學派進一步挖掘了“誠”的道德要求,在《孟子》一書中“”字出現了22次,而在《中庸》一書中“誠”字更是出現了26次之多[2]?!罢\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思誠既是人們追求天地之根本的自然目標,也是向往人與人之間友善互愛的內心追求,因此“誠”更接近“仁”。

二、目前我國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再加上高校誠信教育的不正確引導,最終導致我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學業考試、經濟往來以及求職就業等方面都普遍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3]。

(一)人際交往方面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古人將誠信視為安身立命之本,而如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在人際交往方面非常淡漠?!拜p諾寡信”、“言而無信”和“表里不一”等虛假行為非常普遍,而且失信行為在群體當中容易形成連鎖反應,一人失信帶來的不便和傷害更容易使周圍的人紛紛效仿。長此以往,失信行為不僅不會受任何責罰,當事人自身也不會愧疚,呈蔓延之勢后“爾虞我詐”就變成了常態。

比如今天大學生的愛情觀和婚戀觀就已經嚴重扭曲了,以婚姻為目標的戀愛已經蕩然無存。本來應該是相濡以沫的廝守承諾在今天的男女交往中變成了一時的相互取悅,曾經的山盟海誓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即便是一部分90后情侶沖動之下步入的婚姻殿堂后,也經常會出現所謂的“閃婚閃離”,終身大事出現變故如同兒戲般的被輕視,家庭責任感嚴重缺失。另外,那些因為輕信他人而身陷傳銷窩點的人,專門尋找身邊最相信自己親朋好友來欺騙,甚至連親生父母都不放過。

(二)學業考試方面

雖然我國各大高校關于學業考核考試都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違規后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由于成績優劣不僅關系到平時的各種評獎評優,還會影響到畢業后生涯發展,因此大學生日常課程考試中作弊違紀等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完成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過程的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也相當普遍。公平公正的價值觀念已經完全被拋之腦后,取而代之的是投機取巧和恬不知恥。

(三)經濟貸款方面

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為了幫助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教育部門制訂了一系列的獎、勤、助、貸、補的政策。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卻出現了偽造證件騙取國家助學金、惡意拖欠助學貸款等失信行為,讓放款銀行和社會各界都痛心疾首、大失所望。有些學生為了用上名牌手機、電腦、皮包、服裝等高消費品,不惜采用惡意透支信用卡、借民間高利貸、盜竊同學財物等極端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造成的惡劣后果往往需要自己和父母一起用后半生來償還。

三、大學生失信行為的心理學因素分析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撒謊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在意識清醒狀態下的,撒謊者故意為之;另外一種是不由自主的,由潛意識的運作導致的。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的各種失信行為往往是在以上兩種方式共同作用下導致的。誠信道德和人格品質密切相關,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幼年時期的一些特殊經歷對成年后的人格特質起關鍵性作用[4]。

(一)競爭優勢原則

競爭優勢原則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由合作和競爭兩種方式同時存在時潛意識會優先選擇競爭,通過競爭的方式獲得成功或達到目的。大學里各種獎學金、評優資格、學生干部職位以及保研名額等都是引起競爭的重點目標,如果在個人通過正常的努力很難實現或者完全不能實現目標時,在潛意識驅動下的競爭心理就會導致各種失信行為產生。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們普遍盲目追求“名”和“利”,因而相對于埋頭苦讀而言,使用欺詐或欺騙的手段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成功,所以失信行為也就屢見不鮮。

(二)合理化原則

當人在面臨壓力或者挫折時,在潛意識的作用下會尋找各種理由或者借口為自己辯解,以此來達到心理平衡。當學?;蛘甙嗉壍恼\信狀況整體較差時,有人就會利用“合理化原則”為自己的各種不誠信行為推卸責任,認為“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么我也可以這樣做”,這樣就不會因為自己的失信行為產生愧疚感和恥辱感。實際上,這種潛意識驅動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很常見,而且往往會引起連鎖效應,從而使誠信道德水平整體上下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很難以扭轉。

四、改善大學生誠信狀況的有效性途徑探究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人才,將來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如果誠信道德每況愈下,給整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負面效應將不堪設想。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加強誠信教育,改善大學生誠信狀況。

(一)用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正面引導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大學生個人成長和道德修養提升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而且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誠信道德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因此可以通過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來廣泛的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舉行傳統誠信故事宣講、誠信征文比賽、誠信主題辯論賽和誠信書畫比賽等一些類似活動,通過文化宣傳內化于心,通過實踐活動付諸于行,從而普遍提高誠信水平。

(二)完善誠信工作體系

鑒于大學生在入學前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狀況參差不齊,所以從新生入學時就要把誠信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就要把學校的考試考核、幫困助學和畢業求職等相關規定講清楚,通過簽訂誠信承諾書等形勢把誠信教育的宣傳成果加以固定。在隨后的教育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措施對誠信教育成果進行維持和鞏固,如考試前舉行誠信考試誓師大會,評獎評優時增加誠信考核內容等。而且要對每一個人建立誠信檔案,如實記錄平時的誠信狀況,并以方便的形式及時告知當事人,或者設計征信查詢系統便于學生隨時了解自身誠信狀況。

(三)嚴肅校規校紀 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

如果學校進行了廣泛而又深入的誠信宣傳教育之后,對各種失信行為制定了明確界定和約束,在執行過程中就必須做到嚴格把關,賞罰分明。對于明知故犯或者屢教不改的失信行為必須以嚴厲的懲罰措施進行處理,做到懲前毖后,這樣才能讓僥幸心理者和意志不堅定者嚴格自律,不敢越雷池半步。

參考文獻:

[1]《論語·學而》.

[2] 張自慧.禮文化與致和之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3] 晏子,康承浩.從大學生失信行為看高校誠信教育[J]. 跨世紀,2009,17 (1):81.

[4] 傅維利,王丹.小學低年級學生誠信知行沖突特征及教育建議[J]. 教育科學,2009,25(2):1-7.

猜你喜歡
教育途徑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男性勃起功能
鋼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與心理調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男性勃起功能
幼兒安全問題與教育策略分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家校攜手,共筑和諧育人環境
民漢合宿下加強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途徑探析
影響孕婦羊水產前診斷依從率的心理因素分析
試析心理因素對投籃命中率的影響
軍事謀略與心理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