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參與的新特點

2017-01-27 00:07
法制博覽 2017年18期
關鍵詞:公民民主政治

周 妍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參與的新特點

周 妍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漸進式的政治體制改革進程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公民政治參與在主客體、參與條件和制約因素、功能和發展趨勢以及與執政黨的政治意圖和行為之間都呈現出新的特點。

黨的十八大;政治參與;新特點

一、政治參與理論概述

(一)政治參與的內涵及特征

政治參與是指普通公民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政府決定或參與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為。其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普通公民是政治參與的主體,既可以是公民個體也可以是公民團體;二是政府的政治活動與公共政治生活是政治參與的客體;三是它是一種客觀活動,不包括態度;四是它包括支持的方式、施加壓力的方式和非法的暴力方式,根據劃分標準的不同可以分為合法參與和非法參與,組織參與和自發參與等。具體表現為選舉,集會,政治接觸,政治結社,政治表達和暴力活動;五是其目的包括了工具性、發展性和溝通性。工具性指參與目的是促進或捍衛參與者的利益,發展性即參與進程會提高參與者普遍的道德、社會和政治諸方面的覺悟,溝通性即參與是一個各方進行信息溝通和利益協調的機制;六是其實質是公民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并承擔相應責任的過程;七是在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參與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國家事務,政治參與是實現政治權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是指普通公民對政治事務的參與。

(二)政治參與的條件和制約因素

政治參與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經濟基礎為參與提供物質保障。其次,社會環境與社會地位制約政治參與,從事職業與政治關系的近或遠,收入高低、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的高低會影響政治參與的各個方面。再次,它受政治制度制約,通常,選舉、監督制度越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其政治參與制度發展得也越完善。最后,它受政治文化的影響,體現在:一是它影響并構成了穩定的政治行為模式,影響參與;二是不同類型的政治文化,其參與情況不同;三是政治參與主體對報酬估量的高低、選擇對象差異的大小、政治效能感的強弱和對結局滿意感的強弱構成影響政治參與程度大小的一系列因素。

(三)政治參與的功能和發展趨勢

政治參與的功能有正功能和負功能。正功能表現為有利于政治體系的正常運作,可以促進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最終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等;負功能表現為過分擴張的政治參與一旦超過現有政治體系的吸納能力可能導致政治不穩定,制度外參與會影響政治體系的正常運作等。為發揮政治參與的正功能,減弱其負功能,需要注意政治參與和政治體系之間的關系,政治參與應與政治體系的吸納能力相一致,其發展應以不影響政治體系的正常運作和功能的有效發揮、不威脅政治體系的穩定為限度。政治參與的發展趨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大致有以下幾種,從主體來看,發展趨勢由少數人的政治參與發展為多數人的政治參與,最后實現全體人的政治參與。從參與模式來看,可以由消極參與發展為動員參與,實現主動參與,最后從參與方式來看,由單一化參與向多樣化參與、多層次化參與發展。

二、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參與的新特點

(一)制度內參與為主,參與的有序性增強

1.以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為主的制度內參與仍然是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形式

制度內參與是合法參與的一種形式,在我國主要以制度內參與為主,主要表現為公民選舉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在其組織機構任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把人民作為一切權利的來源,圍繞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組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被看作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和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國是、參政議政的重要政治制度,自1949年9月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以來,協商民主這種新型的民主形式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它充分調動了社會各界人士對政治參與的積極性。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一方面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不斷得到肯定,通過人民政協進行有序政治參與的覆蓋面明顯擴大。另一方面人民政協充分將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納入有序參與的制度平臺,體現了人民政協在制度層面實現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優勢。黨和政府對制度內參與的高度重視,加快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有效性。

2.參政黨參與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水平提高,增強了政治參與的有序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特有的人民民主形式,彌補了選舉民主制度的不足與缺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國協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參政黨主要是指我國的各民主黨派,它既是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直接參與者和實踐者,又是社會主義協商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性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一是參政黨代表了多元利益群體的價值觀念,在協商民主中擔任國家與這些利益群體的關系協調者,通過吸納來自各階層的訴求與意見,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提案和建議,通過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政治職能,能夠整合、傳達和實現所聯系群體成員的利益訴求,并對執政黨的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民主監督,實現決策科學化和執行高效化。二是這種把分散的個人意見轉變為組織的集中民主參與形式,較為容易獲得國家政權體系的認可,避免了政治參與的失控,保證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性,提升了公民訴求的合理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提高參政黨參與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水平,是制度內參與的有序擴大,既鞏固了政治體系的穩定性,又符合政治參與方式多樣性和多層次性的發展趨勢,更體現了我國政治參與制度日趨完善的重要特點。

(二)參與主體擴大,增加了新社會階層,農民和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更加突出

1.參與主體擴大主要表現為增加了新階層的政治參與

改革開放前,由于經濟政治制度的束縛,新社會階層沒有得到承認和發展,改革開放以后,新階層逐漸成為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社會階層。新階層人士富有社會責任感,對事業孜孜以求,因此有著較強的民主、平等和競爭意識,積極要求表達利益訴求,進行政治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一方面為順應新階層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參與熱情不斷高漲的趨勢,積極鼓勵和引導新階層進行政治參與,另一方面密切聯系新階層人士,暢通政治參與的渠道,切實維護他們的政治權利。積極推動新階層人士的政治參與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農民的非制度內政治參與突出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指出:“在一個政治參與很有限的政治體系中,傳統農村精英的支持足以保持政治穩定;在一個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都很廣泛的政治體系中,農民乃是舉足輕重的集團?!雹倏梢哉f農民政治參與問題既是政治理論研究的老課題,也是新形勢下我國三農政治問題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加強村民自治,加強基層黨組織與農民的溝通,增強農民的意見在重大決策中的作用使農民的政治參與實踐逐漸制度化。

但是自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農民政治參與呈現出與自身利益相結合的主動式參與、非制度化參與的傾向,農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參與主要是就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而言的,其參與政治并非為了分享政治權力,也不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而是為了個人或所代表群體利益的最大化,失地農民在利益損害和保障缺失的情形下,希望通過直接對抗或群體性事件等非法的政治參與改變現狀,追究其根源列寧說過:“文盲是處在政治之外的,……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雹谟捎谵r民的政治素質普遍不高,農村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法制觀念淡薄,許多農民根本不清楚自己擁有什么樣的權利和義務,更談不上采取合法有效的政治參與手段和途徑,所以農民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往往缺乏理性思考,情緒化表現比較嚴重,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農民政治參與的非制度化特點所凸出的不僅是農民自身的局限性,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深刻變化帶來的政治制度不完善問題。

3.重視少數民族政治參與

民族團結問題從根本上講是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其中,重點是加強少數民族的政治參與,特別是提升少數民族對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的參與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政治參與整體提升,從少數民族政治參與的范圍來說,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增多,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和維護少數民族政治權利的行使。同時,少數民族地區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嚴格落實黨中央關于擴大基層人大代表比例的要求,少數民族政治參與呈現出基層化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將有助于維護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能夠提升他們對黨、對國家的認同感,進而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的大局。我國各級黨委和政府也非常重視有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人民的政治權利,宗教界人士當選自治區人大代表就是力證。重要的是,少數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參政議政,將會進一步推動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整合,強化國家認同。

(三)網絡政治參與的興起使參與的普遍性與主動性日益增強

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化,網絡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網絡從信息傳播渠道變成了人民群眾用于表達切身利益、參與政治事務的手段,也成為政府了解民情的有效平臺。新時期以來我國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順應發展趨勢鼓勵公民進行網絡政治參與,使得我國政治參與呈現普遍性和主動性的特點。首先,參與主體的普遍性,我國網民被界定為“平均每周使用互聯網至少1小時的中國公民”③,可見網民在我國具有龐大的數量基礎,網絡平臺的虛擬性,網民的身份也虛擬化和符號化,網民可以依托互聯網絡技術,超越時空限制聚集分散,個體公眾影響力是其他傳統參與方式無法比擬的,影響的廣泛性使得參與范圍的無限擴大。其次,參與方式的便捷性,網絡媒介能夠實現一對多甚至多對多即時或延時通訊,其匿名、方便、低門檻、低成本等特點使公民非常容易獲取政治信息和參與政治活動,參與其中的公民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建言獻策,影響政府有關部門的政務和決策?;ヂ摼W還成為了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的重要載體。一方面,政府運用微博、人民論壇等社交媒介聽取輿論,或在電子政務網站上設置網絡問政、網絡舉報專欄等平臺,引導民眾通過合法渠道表達自身訴求。另一方面黨和政府開始通過網絡關注和聽取民意,不僅激發了群眾網絡問政的熱情,還使民眾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政治參與的現場感和存在感,增強了民眾政治效能感。

當前我國公民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政治參與日益平民化、主動化,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公民通過網絡進行政治參與在主體、客體以及參與方式方面創新發展的趨勢勢不可擋,這一參與形式已然成為傳統政治參與的延伸和補充,需要正確引導其健康發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和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參與

(一)繼續深化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健全規章制度,促進和擴大參與

1.堅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公民政治參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社會主義實踐表明,一定程度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向前發展的重要前提,更為擴大各層次各領域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提供了物質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只有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使公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政治,而不是每日忙忙碌碌的為生計奔波,才能有足夠的精力財力用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政治參與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也才能促使公民提升需求層次,從經濟需求轉向政治需求,從被動參與轉為主動參與,提升公民政治參與的能力。因此要深入推進公民政治參與,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基本的經濟條件。

2.堅持全面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制度內政治參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具體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選舉權、參政權、監督權,使公民的政治參與成為一個具體、有序的行動過程,成為我國政治參與有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政治參與的制度化,首先必須堅持完善民主代表制度,特別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拓寬人大代表的來源,優化配置代表結構,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利益群體選舉人大代表提供參與國家社會政治生活的機會,尤其是要為弱勢群體提供機會,改善人大代表聯系選區和選民制度,增強代表候選人的信息透明度。其次是健全民主協商制度,除了加強團結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各界民主人士的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外,還需要拓寬協商民主的渠道建設,實現少數人的政治參與向多數人甚至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而努力,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公民合法政治參與重要途徑的作用。

(二)加強參與的主體性建設,增強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既使政治參與有了可靠的物質基礎,也使社會群體與個體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逐步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在擴大各層次各領域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過程中,由于主體的參與目的,群體素質或社會地位,職業等因素的制約使得參與水平參差不齊,產生許多非制度參與或非法參與的情況,為避免這一類參與現象的繼續發展,一方面需要健全社會團體組織的政治參與制度,社會組織是各階層特別是新階層進行政治參與的重要機構,加強各社會組織的政治參與,既要規范公民通過這一方式進行利益表達的行為,提高公民的組織化程度,也要重視當前社會上新出現的協會、學會等組織,使其政治參與目標和行動發展不偏離正確軌道。另一方面需要改善公民政治參與的法制環境,提高不同階層政治參與隊伍的民主法制素質,針對農村或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普及法治常識和政治權利義務等基本知識,提高民眾的民主法制意識,規范其政治參與的行為方式,為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進程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

(三)充分發揮新型網絡政治參與的積極作用

公民的政治參與是衡量一個社會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則是人民享有并行使當家作主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我們黨獨特的思想政治優勢和群眾路線,就是對民眾政治參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從嚴治黨的目標,嚴肅黨風黨紀,既需要加強黨內民主,也需要依靠人民群眾進行黨外監督,因此鼓勵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型政治參與形式就顯得很有必要,網絡政治參與已然成為我國傳統政治參與的補充和延伸。但是這種參與形式直接多樣,虛擬隱蔽的特點使得我們需要加強對網絡政治秩序的規范,使其在及時有效的調和公民之間不同利益矛盾、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國家的統治能力、教育公民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網絡政治參與的主體為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網民,并以青年群體居多,這就需要一方面注意引導和規范青年網民進行合理合法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另一方面加強網絡立法,凈化網絡環境,為政治參與的有序開展提供法制保障。

四、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政治參與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方面既繼承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民主制度特點,又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和完善制度內參與,擴大各階層各領域的有序參與,創新政治參與形式,發揮新型政治參與途徑的積極作用,對推進現階段全面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注 釋 ]

①[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聯書店,1989:112.

②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

③黃春鶯,孫萍.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內涵界定與行為識別[J].理論導刊,2016:34.

[1]塞繆爾·P·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聯書店,1989:112.

[2]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

[3]黃春鶯,孫萍.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內涵界定與行為識別[J].理論導刊,2016:34.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ZHOU Yan

School of Marxism,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550025,Guizhou,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 political reform,with deepening reforms in an all round way.The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n China in terms of subject and object,conditions and constraints,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inten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ruling party presents new features.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w characteristics

D

A

2095-4379-(2017)18-0016-04

周妍(1993-),女,貴州遵義人,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公民民主政治
論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