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

2017-01-27 14:42陳萬嶺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
關鍵詞:公民權利民法總則總則

陳萬嶺

(123099 中共阜新市委黨校 遼寧 阜新)

《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

陳萬嶺

(123099 中共阜新市委黨校 遼寧 阜新)

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特色的民法典編纂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將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不僅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著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

民法總則;公民權利;法治化

2017年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式實施。作為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在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特色的民法典編纂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將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不僅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著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

一、民法總則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能夠保障公民和社會擁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權

民法總則為民法典分則各編的制定確立了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并且設立了框架結構,民法典分則各編的編纂工作必須在民法總則的指導下展開。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民法總則是系統編纂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它以人的保護為核心,對普遍適用于民法典分則各編的一般原則、概念、規則和制度進行了系統規定,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具體內容方面,增加了對胎兒利益、個人信息、一般人格權、特定人格權的保護等,這些都體現了對個人權利保護的加強。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保護民事權利的觀念,在世界上開創了在民法總則中全面系統規定民事權利的立法模式,我國人權保護法治建設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民法總則能夠保障公民和社會擁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權。公民和其他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只要不違背法律、公序良俗,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那么法律就予以保護。另外,該法還明確規定,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執法者和司法者可以適用習慣來處理民事糾紛。這些規定不是簡單的文字變動,而是意味著我國已經從計劃經濟思維中走了出來,更加尊重公民個體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會和市場的自治能力。

二、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將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民法總則為民法典分則各編的體系化、科學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力。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事法律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涌現的新經驗,亟待被立法表述。存在的新問題、出現的新難點,也需要用立法的方式予以回應。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在起草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總結實踐,既尊重民事立法的歷史延續性,又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一部具有強烈時代感和前瞻性的重要法律,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法總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民法是社會生活的記載和表達,民法總則主要規定民商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則,并負有統領其他各分編的重任,因此對公眾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經濟運行影響甚大。民法總則不但對民事監護、民商事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規則等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完善,而且還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將訴訟時效從2年延長至3年,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準從“十周歲”降到“八周歲”,將“農村承包經營戶”界定為“從事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這些規則的確立和完善,無疑將大大減少和優化社會矛盾解決機制,減少社會治理的成本,進而有利于國家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當前我國民商事活動紛繁復雜,無論是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都離不開民法的保護,也對國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這些規則的確立和完善,將進一步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民法總則將與其他領域的法律規范一起,有力支撐起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三、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

民法總則中確立的基本原則,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立法上的表達。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民法基本原則,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一般性規則,也將統領未來民法典的編纂。這些基本原則的確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發展理念,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等思想精華的繼承。在這個意義上,民法總則的制定,深刻體現了立法中的文化自信,體現了中國民法鮮明的民族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公民權利保障的法治化,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民法總則的出臺,為制定一部立足中國實際、直面中國問題、展現中國特色的民法典奠定了基礎。民法總則的頒布實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注入了強大動力,必將開啟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隨著民法典分則各編修訂工作的順利推進,我國一定能成功編纂出民法典,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陳萬嶺(1973.5~ ),男,中共阜新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法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憲法、法理學、民法學。

猜你喜歡
公民權利民法總則總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則
外商投資法(一) 第一章 總則
關于城鄉社會同構的憲法學研究
無權處分
民法總則草案出爐7大變化直接影響人們生活
民法總則的立法思路
我國民法典總則編應當規定法例規則
民法總則如何反映民事權利?
保護公民權利優先于行政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