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法視角下的企業商譽保護探析

2017-01-27 14:42張麗麗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
關鍵詞:信譽商譽產品質量

張麗麗

(314400 海寧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海寧)

經濟法視角下的企業商譽保護探析

張麗麗

(314400 海寧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海寧)

商譽的含義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但商譽在我國法律里沒有明確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筆者認為,企業商譽,簡而言之就是法人的名譽權?!盁o信則無以立”,企業商譽的維護,不是一個單方面的問題,無法從某一方面單獨解決。因此,無論是對自身的改進提升,還是在遇到他人詆毀商譽時運用法律進行追責,或是積極接受市場規制與監管,都是維護企業商譽所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將從這些方面分別進行分析,尋求維護企業商譽的合理路徑。

企業;商譽保護

一、提高產品質量,積極承擔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企業作為經營者,應當以消費者的權利為主線,以其他法律、法規為基礎,并根據消費領域中的特殊需要,明確自身的義務與責任。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商譽的維護,應從提升自己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做起。企業的根本在于經營,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多部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原則,在經濟法領域亦不例外。企業誠信經營的重要性已不需贅言,舍本逐利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看都算不上明智,試想之,一家企業如果自身的產品質量都難以保證,又如何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呢?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和第三十四條:“銷售者應當采取措施,保持銷售產品的質量”,企業無論是作為生產者還是銷售者,對產品質量的保證,都是不容推卸的責任。

企業產品質量一旦出現問題,必須及時采取相關法律措施予以補救,否則將對商譽造成重大影響。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為例,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國家規定要求退貨、更換或修理,且消費者有權自收到產品7日內無理由退貨,以及第五十五條規定的,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三倍賠償規定,這些規定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如果不符合質量要求,將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與賠償責任,隨之而來的,是商業信譽的損壞。盡管這類索賠案件之中難免會有“王海式”知假買假的行為存在,而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出于經營者自身的原因,因此當生產者或經營者面臨此類問題時,出于對自身信譽的考量,企業要做的不該是一味的逃避責任,比如在作為銷售者的情況下將責任一味推卸給生產者,而忽略自身作為銷售者應當承擔的對產品質量的注意義務,該行為對維護企業商譽百害而無一利,消費者對潛意識里,商品從哪里買入,有質量問題的話,與銷售方定存在著難以撇清的關系,特別是在一些社會影響巨大的產品質量問題事件上。此時企業積極出面承擔社會責任,承擔相應的賠償,才是更為明智的舉措。

二、理性宣傳競爭,接受市場規制

廣告是一種宣傳和承諾,宣傳應當是真實的,承諾也應當實現。企業在通過進行廣告宣傳推銷自己的商品時,應當依照《廣告法》相關規定予以自律,不用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誘導消費者,遵守法律法規,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稄V告法》第13條規定,“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市場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競爭,但這種競爭應當是良性的、是公平有序的,如果企業采用"踩著別人上位"這種惡性競爭宣傳手段來獲取一時的利益,其結果亦是損人而不利己,對企業商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因此,消費者在宣傳時應當理性,在維護企業商譽與促進產品銷售之間謀求長遠的平衡譽共同發展。良好的企業商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監督與督促?!断M者權益保護法》中對行政、司法機關以及社會組織應對經營者及其產品作出的監管進行了職能分工,《產品質量法》中也對監管方法作出了詳細規定。在國家大力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背景之下,企業的行為將受到法律的明確約束。隨著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應當如何應對?筆者認為,以法律規定的標準自律,在需要進行審查時積極配合,并且進行定期的自我審查,不要讓問題再被審查出來面臨曝光時才想著亡羊補牢,商品可以得到改進,但企業的聲譽在那時已難以挽回。因此,發現問題時及時從內部改善,不僅是出于產品質量服務消費者的考慮,更是基于企業商譽維護的長遠打算。

有些企業認為只要能通過產品質量檢驗和認證便萬事大吉,但并非如此。社會上大量存在的營利性認證機構良莠不齊,且我國法律中對產品質量的規定一般都是“最低標準”,企業若滿足于通過檢驗或抽查的這一最低標準,就很難再向前發展。更有甚者期望通過投機的方式通過檢驗,實則連最低標準都未達到便將產品推向市場,這種行為無疑是自欺欺人,對企業商譽來講,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由此可見,企業在接受國家、社會監督檢驗的同時,也要正確看待檢驗的目的與意義,以之為最低標準,不斷進步提升,打造良好的商業信譽。

三、面對侵權問題,及時合理追責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競爭,其中以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為自家產品、公司造勢者,不在少數。面對該種商譽權侵權的情況,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法律武器,與該種侵權行為作斗爭?!斗床徽敻偁幏?修訂草案送審稿)》第11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假信息、惡意評價信息,散布不完整或無法證實的信息,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捏造、散布虛偽信息誹謗競爭對手的形式多種多樣,企業與之作斗爭的前提是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競爭方式中識別出不正當競爭的方式。筆者認為,企業的反擊可以從民事索賠和刑事控告兩方面展開:依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24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根據情節處以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依照我國《刑法》第221條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此外,企業商譽權的維護,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還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建構完善的法律機制,而這些,是法律人為之努力的目標,更是全社會應當肩負起的責任!

[1]吳曉明,李佳怡.淺析完善我國商譽權保護的法律途徑[J].《中國商貿》,2013年21期.

猜你喜歡
信譽商譽產品質量
以質量求發展 以信譽贏市場
質量鑒定中產品質量特性及重要度確認的重要性
基于單片機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航天產品質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新會計準則下合并商譽減值測試研究
信譽如“金”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本質與拓展
在商譽泡沫中尋找投資機會
加強PPE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督
吳通控股:商譽減值情況會在年報詳細披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