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精神分析理論的哲學源流

2017-01-27 15:36煒張義立孫一文張立昕
社會心理科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

王 煒張義立 孫一文 張立昕

(1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山東曲阜273165)(2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湖北武漢430074)

論精神分析理論的哲學源流

王 煒1張義立2孫一文1張立昕1

(1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山東曲阜273165)(2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湖北武漢430074)

精神分析學由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始創,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的革命對各個學科均產生了深遠影響。任何理論都不會憑空而生,都有其產生的背景和理論來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并非建立在實驗科學的基礎之上,而是作為一種思想通過思辨產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作為歷史長河的一部分加以審視,從哲學理論中探尋其“無意識理論”、“本能論”和“人格論”的源頭和流變,從而加深對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學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哲學之于心理學思想的緊密聯系。

精神分析學;哲學源流;無意識;本能論;人格論

1.引言

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自弗洛伊德創立以來已有一世紀之久,卻依然長盛不衰,保持著持久活力。其理論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對現代心理學尤其是變態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有重大影響,除此之外,還影響到哲學、宗教、文藝學、社會學等領域。對于精神分析學理論的述評早已不是新文鮮論,且似乎是個過時的老話題,但是對于精神分析學我們當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嗎?近年來,國內對精神分析學的研究泛濫于文學和藝術領域,或者充斥著對后精神分析學的解讀,而對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學理論起源的研究尤其是哲學起源的研究則較少,只對其某個學說有些零散的論述(范琪,賈林祥,2008;白新歡,2007)。自人類文明的大馬車出發后,其征途中就不會再有任何理論憑空而生,但凡總受到社會背景的影響,都有其理論來源,這一場由意識轉向無意識研究的革命亦是如此。而事實上,萊布尼茨、赫爾巴特、費希納、哈特曼等人已經對無意識進行研究,有關性本能、欲望的學說在叔本華、尼采的思想中早有蹤跡可尋,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的新理論發展都促成了精神分析學的誕生。精神分析學是弗洛伊德基于“三個半病人”的案例得出來的嗎?它“既不是以科學的歸納方法進行的,也不是以科學的經驗驗證的方式加以展開的,而是以他自己作為思想家人的純粹的主觀思辨為基礎的?!保锨稃?2007年)思想家的理論只能是在層層理論的土壤中扎根而出,進而再化為新的土壤。因此我們便溯本逐源,從歷代哲學理論中找到精神分析學理論的濫觴,從精神分析學理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源與哲學思想里的精神分析學萌芽的流變中來探討精神分析理論的形成,具體厘清無意識理論、本能論和人格論的源頭與流變。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討論弗洛伊德在創建精神分析學過程中受到哪位哲學家理論的影響,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探究歷史長河中的精神分析學理論的起源與發展,盡管弗洛伊德真真切切受了其中某些哲學家的影響,但這不是我們加以區分并討論的話題。所謂源流,不是針對弗洛伊德而言的,是針對理論本身而言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精神分析學理論本質上的重新認識以及理解哲學對心理學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2.精神分析學之無意識理論的起源與流變

自馮特建立科學心理學以來,無論是馮特的內容心理學還是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都是圍繞著意識進行研究,盡管有赫爾巴特、費希納稍有涉及無意識領域,但真正掀起無意識革命并建立龐大體系的還是弗洛伊德。不過,無意識這一術語并非弗洛伊德首創,其精神分析學說中無意識的思想也必然直接或間接受到諸多思想家們的影響。弗洛伊德曾經說過,“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邁出這一步的。要指出我們的前輩,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學家,尤其要首推偉大的思想家叔本華,他的無意識意志,相當于精神分析中的心理欲望?!保▌⒍骶?1983)那么,無意識思想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又可以追溯到何時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說明的是,無意識的概念并非只限于心理學,在哲學、文藝學和宗教學領域都可見其蹤跡,既然如此,我們也愿意相信,對于無意識的思考必然要始于古文明時代,因為神話的世界觀里所涉及的通靈、巫術、夢等諸多對象都是與無意識有關的,但這只是處于混沌的萌芽狀態,無意識思維還未清晰地出現。到了古希臘時期,柏拉圖論及的問題開始幾近于無意識思想了,他從理性主義出發,提出“潛在的知識”,“靈魂回憶說”等思想觀點,甚至柏拉圖在《法篇》提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行為”,(柏拉圖全集·第三卷,2003,640頁)并且談到“在夢中與母親亂倫或者與別的男人、神靈、野獸交媾”的思想。(柏拉圖全集·第二卷,581頁)我們無法意識到先天的理念,只能通過理性的作用進行回憶,基于他的“理念論”的學說可以認為是早期無意識思想。在之后的長時間里,唯理論者都是在柏拉圖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行著無意識問題的思考。

到了18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從“單子論”出發進一步發展了無意識理論,他反對笛卡爾把心靈實體僅僅歸為人的意識,意識之外的就是非精神性的物質實體的觀點,進行了統覺(意識)和微覺(無意識)的劃分,構成植物和無機物的低級單子只具備微覺,因為他們是無意識的,而人類心靈除了統覺之外還有未被知覺的微覺存在的,“這種感覺不到的知覺之在心理學上的用處,和那種感覺不到的分子在物理學上的用處一樣大……如果不是這樣想,即就是不認識事物的無限精微性?!保ㄈR布尼茨,2002)這是近代無意識理論的第一次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康德也曾用“模糊觀念”來表示無意識,“具有觀念但卻未意識到它們,……我們沒有直接意識到自己具有一個觀念,卻可以間接地意識到它,這一類觀念就叫做模糊的觀念?!保档?,2005)繼康德之后,黑格爾則用“無意識精神”來表示無意識,他認為有一個我們觀念和意識所達不到的世界。萊布尼茨、康德和黑格爾都以強大的理性突破了意識層面的認知,去開拓黑暗的無意識領域,這些都是無意識理論的早期探索。

黑格爾之后,哲學發生了重大轉變,哲學家們已經對發展到高峰的理性體系感到極度厭倦,但他們也從非理性的視角認知到了無意識的存在。叔本華提出的意志(Will)就是盲目沖動的,它存于人意識之下,我們對其一無所知,“(人)從不注意或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內容和意志的符合的究竟是什么?!保ㄊ灞救A,2012)叔本華以敏銳的目光看到了無意識的世界。尼采稱自己為“老心理學家”(尼采,1987),當然,尼采所講的并非是現代意義上的心理學,而是他體會到了人類心靈最深處的本能和無意識,他肯定了萊布尼茨、赫爾巴特對無意識的探討,但是認為人們對無意識和沖動的理解還不夠,尼采使用權力意志(the Willto Power)來表示心理復合體,并強調夢的作用,如此種種都為精神分析的誕生做了鋪墊。另一位德國哲學家哈特曼又把無意識理論推進了一大步,其著有《無意識哲學》一書,把無意識上升到本體論的層次,“物質由力的中心或無意識的意志沖動所組成,后者代表一絕對普遍無意識的精神活動。這種絕對精神原來處于不活動的狀態,僅僅是潛在的意志或理性?!保ㄌ堇?,1995)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場無意識革命必然來臨。

3.精神分析學之本能論的起源與流變

如果說無意識理論是精神分析學的基礎,那么本能論便是無意識理論的核心。弗洛伊德早先提出的本能論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后來他又針對性本能和自我本能這所謂“生的本能”而提出“死的本能”。對本能的各種解釋與運用是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最具活力也最具爭議的部分,這些理論也不是橫空出世,先哲們的言論中早有蹤跡可尋,之所以飽受爭議是因為弗洛伊德把本能論徹底地集中地展現給了世人。

對于人性和欲望的思考的至少要追溯到古希臘。古希臘愛菲斯學派的赫拉克利特在殘篇中就寫道:“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保ū本┐髮W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1981)他可能已經意識到人類所具有的這種破壞性的本能以及從中所獲得的益處,這就是弗洛伊德“死的本能”的最初版本。之后元素派的恩培多克勒認為“水”、“火”、“土”、“氣”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四根,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組合和分離“四根”的“愛”和“恨”兩種力量。弗洛伊德的“生的本能”具有繁衍、保護和愛的性質,“死的本能”具有破壞、毀滅和恨的性質。因此,恩培多克勒的“愛”和“恨”就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柏拉圖是古希臘的集大成者,他的許多思想都和精神分析有所關聯。正如弗洛伊德自己所說,“精神分析學在對‘性欲’這一詞的意義拓展之后,它同神圣非凡的柏拉圖所說的‘愛欲’(eros)在意義上是多么接近?!保ǜヂ逡恋?,2009)柏拉圖認為,“我們每個人內心事實上都有許多可怕的、強烈的、非法的欲望,而這些欲望往往在睡夢中顯示出來?!保ò乩瓐D全集·第三卷,582頁)柏拉圖還把非理性的本能比做“雜種劣馬”(柏拉圖全集·第二卷),160頁)在《會飲篇》中也詳細描述了愛欲以及同性戀和性的問題(柏拉圖全集·第二卷,227-229頁),這都能作為古希臘時期的前本能論理論。

到了近代,非理性主義的興起又一次引燃了關于本能和欲望的生命哲學的熱潮。首當其沖的是叔本華,我們已經看到叔本華的意志哲學與精神分析學中無意識理論的淵源,事實上其思想對本能論的影響是更加直接的。弗洛伊德自己就曾說,“我們已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叔本華哲學中來了,在叔本華看來,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結果’,因此,也是生命的目的,性本能則是希望生存的化身?!保ǜヂ逡恋?,1998)這便道出了“死的本能”的真諦。叔本華的哲學中充滿著性欲的論述:“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點,……性欲是求生意志最完全的表現和最明確的形態?!?叔本華1986)“性的渴望是生存意志的核心,……因此,我把生殖器稱為意志的焦點?!保↙aurence Spurling,1989)除此之外,叔本華還認為,“人力圖滿足自己的欲望,他的個性必然是利己的?!保ㄚw敦華,2001)“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保ㄊ灞救A,1982)叔本華關于性欲和生命掙扎的表述已如此的接近精神分析學中的作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生的本能”。繼叔本華之后跟精神分析學具有近親關系的哲學家就是尼采,尼采從藝術創作角度把美學跟生理學結合起來,他認為藝術創作消耗的力和性行為消耗的力是一樣的,因此藝術家都應該是好色之徒??偟膩碚f,尼采和叔本華、弗洛伊德在性欲的看法上是基本是一致的,尼采所提出的“權力意志”、“超人”都跟“生的本能”具有某種緊密的相關性。除此之外,與弗洛伊德同時代的哲學家狄爾泰所提倡的生命哲學也與與精神分析學相似,其“向死的生命”觀點讓人聯想到“死的本能”,總而言之整個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中充滿著對生命的肯定。

4.精神分析學之人格論的起源與流變

早期,弗洛伊德從意識和無意識兩個層次對人格進行劃分,之后對此作出修正,提出了“三部人格結構”的學說,即本我、自我、超我??梢哉f“三部人格構造”是在本能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等術語的創造就是用來解釋本能、現實、道德之間的關系的。本我依照快樂原則追求能量的釋放,超我遵循至善原則(或道德原則)對本能沖動進行監督和限制。自我按照現實原則,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進而又發展了同屬于意識層面的超我;自我既要滿足本我的本能沖動的需求,又要服從道德標準的制約。雖然人格論作為精神分析學的重要理論,但是我們理解起來并不晦澀,原因在于我們已從先哲們那里了解到類似的思想。

柏拉圖對早期心理學思想的巨大貢獻之一就是把靈魂分為“理性”、“激情”和“欲望”,這是最早的關于“知”“情”“意”心理現象的三分法。柏拉圖在《斐德羅篇》中做了比喻:“靈魂的兩個部分是兩匹馬,馴良的馬謙遜和節制,頑劣的馬易沖動,不守規矩又驕橫?!保ò乩瓐D全集·第二卷,168頁)如果我們深入理解柏拉圖關于“理性”、“激情”和“欲望”的真實含義,我們會發現這與弗洛伊德“三部人格構造”的本能論是多么相似!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對人的靈魂的劃分,但提出了靈魂的三個等級,植物具有營養的靈魂;動物具有感覺的靈魂;人類具有理性的靈魂。從植物到人,靈魂越來越高(唐鉞,1982)。這種對靈魂的劃分是按照等級來的,弗洛伊德對本能的劃分實際上也是一種由低到高的等級劃分。亞里士多德還對快樂有所論述,“快樂更多是在靜止中,而不是在運動中?!保▉喞锸慷嗟?,2003年)繼亞里士多德之后,伊壁鳩魯又對快樂做了深入研究,并發展成為享樂主義,又叫快樂主義或伊壁鳩魯主義。他認為快樂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靜態的快樂要高于動態的快樂,但并不反對動態的快樂,反而極力的提倡?!袄^伊壁鳩魯之后的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斯提卜也是享樂主義者,在他看來,生活的目的就是最佳地去享受身體上的快樂,幸福就是快樂享受的總和?!保ǜヂ迥?,1989)這種對于享樂認識只能讓“本能論”盡早地現于人間。

17世紀之后,享樂主義又一次盛行,以霍布斯、拉梅特里、德·薩德、邊沁、穆勒為代表。我們不得不說享樂主義的觀點是精神分析學中“本我”的基礎。而斯賓諾莎反對世俗的幸福,一再提倡形而上學的精神幸福又具有“超我”的前影。叔本華在康德哲學基礎上發展了意志哲學,在他看來,“意志是一種盲目的沖動,一種無窮的努力或永恒的生成,它實際上是一種原始的生命力?!保◤埲陚?,2003)他稱之為“饑餓意志”。意志多數情況下并不服從理智,因此我們才有各種本能驅動下的欲望,并且叔本華認為這種欲望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幸福和快樂只不過是欲望的暫時停止,這就是他的悲觀主義哲學觀,可以說叔本華的思想和弗洛伊德人格論中的“本我”是一致的。除了叔本華之外,其稍后時期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家尼采對精神分析的影響同樣巨大。

弗洛伊德在自傳中談到尼采“一些猜測和直覺,常常驚人地與精神分析的艱苦研究的成果相一致?!保ǜヂ逡恋?,1986)尼采在他的第一本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借助于希臘悲劇來討論藝術文化的本質,推崇融合了“阿波羅”與“狄奧尼索斯”這兩種原始力量的希臘悲劇藝術,建立了他的文化藝術觀。在這本書里,尼采提到了狄奧尼索斯精神(即酒神精神)和阿波羅精神(即日神精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激情的點燃,是摒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活狀態,尼采曾富有激情談道:“用‘醉’來加以類比是最能讓我們理解它的?!堑見W尼索斯式的激情都蘇醒過來了,而在激情高漲時,主體便隱失于完全的自身遺忘狀態?!保岵?,2012,24頁)阿波羅精神對應的是講求理性、秩序、節制、實事求是,是形式的象征,是個性化原則,起到了控制和約束的作用。尼采對阿波羅精神也進行了描述:“造型之神的那種適度的自制,那種對粗野沖動的解脫,那種充滿智慧的寧靜。按其來源來講,他的眼睛必須是‘太陽般發光的’;即便在流露憤怒而不滿的眼神時,它也依然沐浴于美的假象的莊嚴中?!保岵?,2012,23頁)對于尼采論述的狄奧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羅精神所代表的兩種力量,我們又怎能拒絕與精神分析中的本我之快樂原則和超我之道德原則進行聯想。

5.總結與展望

弗洛伊德在前人的基礎上掀起了一場無意識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照亮了人類意識的黑暗區域,把注意力從意識轉向無意識,其貢獻足以與達爾文和哥白尼相當。盡管精神分析學在研究方法和預測能力上存在著諸多缺陷,也因諸多獨斷的觀點而為人所批判,并且難以擺脫神秘主義色彩,但弗洛伊德的貢獻是無可否認的,精神分析學早已超越心理學領域,影響著哲學、文藝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一世紀以來散發著持久的活力。然而對于精神分析學這一似乎過時的老話題,我們依然有必要進行充分的解讀,因為任何理論都不會憑空而生,都有理論來源并受社會背景的影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學并非建立在實驗科學的基礎之上,而是作為一種思想通過思辨產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作為歷史長河的一部分加以審視,從哲學理論中探尋其“無意識理論”、“本能論”和“人格論”的源頭和流變,從而加深對弗洛伊德建立的的早期精神分析學認識并進一步理解哲學之于心理學思想的緊密聯系。

一切學科脫胎于哲學,且始終離不開哲學,哲學作為養料始終源源不斷地為其提供營養,也作為稽查者冷靜公正地審視著科學的研究法則。為了促進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我們需要從哲學中汲取豐富的心理學思想,這對于中國心理學本土化的發展更具有啟發意義,因為中國古代哲學中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心理學思想。除了完善研究方法使心理學踏上更加科學的道路外,我們還要認清心理學的每一大進步必然要以哲學作為后盾,因此,我們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放在心理學史和理論心理學的研究上來,這樣才能從本體上認清心理學的前景如何,未來的路該走向何方。

白新歡(2007).弗洛伊德的本能論與叔本華、尼采的唯意志論.太原師范學院學報,6(5):30-34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 (1981).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北京:商務印書館,27

柏拉圖(2003).柏拉圖全集(第三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柏拉圖(2003).柏拉圖全集(第二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范琪,賈林祥(2008).淺析弗洛伊德無意識假說之來源.安陽師范學院學報,4,96-98

弗洛姆 (1989).占有還是生存.(關山譯).上海:三聯書店,5-6

弗洛伊德(1986).弗洛伊德自傳.(張霽明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82

弗洛伊德 (1998).弗洛伊德文集(第4卷).(車文博譯).長春:長春出版社,39

弗洛伊德(2009).性學與愛情心理學.(羅生譯).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7

康德(2005).實用人類學.(鄧曉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35

萊布尼茨 (2002).人類理智新論.(陳修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2-13

劉恩久(1983).心理學簡史.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

孟秋麗,高申春(200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無意識觀念的理論性質.南京師大學報,3,103-106尼采(2012).悲劇的誕生.(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尼采(1987).偶像的黃昏.(周國平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

叔本華(1982).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沖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427

叔本華(1986).愛與生的苦惱.(陳曉南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68

叔本華(2012).欲望與幸福.(高適編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41

唐鉞(1982).西方心理學史大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2-23

梯利(1995).西方哲學史.(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534

亞里士多德(2003).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25

張汝倫(2003).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30

趙敦華(2001).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4

Laurence Spurling(Eds.)(1989).Sigmund Freud:Critical Assessments,Vol.1:Freud and the Origins of Psychoanalysis.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p155.

猜你喜歡
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
虛無與輪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維
“格言中的體系”——尼采的“反哲學”及其寫作
叔本華:正直還是偽善
人為什么會無聊
不再羞于自己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畫
“毒舌男”叔本華
花開一朵,至情綻放——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看杜麗娘
《夢的解析》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