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學生看洋務運動
——從甲午戰爭結局回看中日“洋務”運動的差異

2017-01-28 08:13韋子揚
科學中國人 2017年14期
關鍵詞:明治維新甲午戰爭洋務運動

韋子揚

山東省淄博第四中學高2015級3班

高中學生看洋務運動
——從甲午戰爭結局回看中日“洋務”運動的差異

韋子揚

山東省淄博第四中學高2015級3班

1894年7月,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偷襲中國運兵船,不宣而戰。8月,清朝政府宣戰,甲午戰爭開始了。但是戰前慈禧太后的60大壽,李鴻章的避戰政策,都顯示出中國方面對洋務運動的輕視。經過平壤戰役和黃海戰役,1895年4月《馬關條約》一簽,中日兩國洋務變革的差異顯露無疑。

學生;洋務運動;明治維新;甲午戰爭

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是向當時西方學習的變革,這兩個運動可以說是中日兩個鄰國在近代史上較為典型的變革事件,其影響之深遠,在今天也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我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拋開其對軍國主義的滋生作用,可以說是成功的。而中國的洋務運動,我也不認為是該完全否定的,畢竟洋務運動拉開了中國近代變革的序幕,只不過比起鄰居總是在節奏上慢半拍。但這半拍已經足以影響兩個國家百年的發展。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無論是為了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還是從“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角度來吸取前人的教訓,我都認為有必要對這段歷史進行推敲。下面我從一個高中學生的角度,談談自己對中日兩國“洋務運動”不成熟的看法。

一、起點基礎并不同步

有人認為,在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中國未能快速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而日本則“僅僅十五年之內,就完成了推翻統治的工作”,從而使得日本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這個我是不太認同的,如果我們的目光突破明治維新的時間節點局限,可以發現,日本“洋務運動”大張旗鼓的開始,其實要比中國早了上百年,而其西化的開端則可追溯到更早的400多年前。大家都知道,在鴉片戰爭前,中國的政局是相對穩定的,“西化”很難滲透進來,就算進來了,也沒有什么深刻的影響。

而日本就不同了,他們表面雖說有天皇的“統一”統治,但天皇在日本僅僅作為一個符號而沒有實權這一事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發生了。大家都知道“聰明的一休”吧,“足利義滿”將軍們,才是日本的實際控制者。在幾百年的時間里,就是將軍和將軍不停地打架爭地盤,織田信長也好、豐臣秀吉也罷,誰打鸁了誰做主,誰最能打誰就是天皇之下的幕府將軍,那才是實權派。

據說,有個領地在海邊的將軍被荷蘭人欺負了,他不怒而喜,倒覺得“這真不錯,我可以買他們的槍炮來打其他的將軍”,于是他一時間成了日本最牛的將軍……而那時,我們還沉浸在大明盛世的美好中。所以,日本的洋務開端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戰國”時期。

而中國開始覺得應該向西方學點什么時,已經是幾百年后的事了。因此日本洋務的源動力其實是“內戰”之需,而一直在“內片”比較牛的中國,在很長時間內沒有這種動力。

通常認為,中日兩國都是在19世紀中期民族危機和統治危機時開始向西方學習,是從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和1853年美國軍艦闖入日本浦賀港事件。這是這個觀點的依據,我認為這種觀點是割裂了歷史的。

二、領導力量不盡相同

雖然兩國在洋務的目的上看是基本相同的。都是要富國、強兵和挽救危亡,內容上也才是以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建立近代化企業、新式軍隊及新式教育為主體,但二者的領導力量卻是不同的。

中國洋務運動是由上而下的,無論是掌握實權的總督和巡撫,還是左右徘徊的慈禧太后,從根上說,洋務真是自己給自己刮骨療毒,當然下手要緩,就是再溫和的改良,也會觸痛自身。

而日本,我們前文已經說過,天皇的權利說小吧,他不說話還就辦不成事,說大吧,他確實“不做大哥”很多輩了。天皇是個精神符號,跟官印的意思差不多,幕府那商量好了,你這給批準一下就OK了。所以,日本的革命是由下而上的,革幕府及舊地主的命,讓自己過好日子,動力自然不一樣。而且立憲對天皇也沒有什么實質損失,甚至比以往有了那么更多一點的存在感。

可以看出,中國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日本則是全盤西化。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些“睜眼看世界”的洋務運動發起者和領導者,既是改革者,又是滿清貴族或地主階級,維護清朝統治和自身利益的理念和行為是天然的。而日本的“洋務運動”(明治維新),領導力量則是新式地主階級和新興的資產階級,效果就自然不同。

由此,也必然在變革方式、理念、目標、策略上出現差異,在經濟改革、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在現代企業上,中國大多都有著“官辦”的影子,而日本則主要是民辦,甚至完成的國轉民;在文教方面,中國是辦一些“西式學?!?,力量花在點上,而日本是全民現代義務教育,力量花在面上。

總之,從甲午戰爭結局來回看洋務運動的破產,中日兩國變革的成敗有其歷史的淵源,也有其領導階層的原因,變革不徹底是結果。二戰之后,中日兩國又同是百廢待興,日本再次走到了我們的前面,無論怎樣強調他沾了朝鮮戰爭的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還好,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而且已經迎頭趕上,并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超越。盯住,只要我們“以史為鑒”并勇于改革,必然能夠實現“中國夢”。

[1]章云峰.試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6(12):13-15

[2]袁輝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異同.新高考:政治歷史地理,2010(2):35-36

猜你喜歡
明治維新甲午戰爭洋務運動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淺談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淺談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淺析女性對于日本明治時期音樂教育的貢獻
近三十年來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洋務運動評價內容的演變
儒家思想與明治維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美國在甲午戰爭中偏袒日本的經濟原因
“著色”歷史畫面,讓學生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