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

2017-01-29 16:16平愛紅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關鍵詞:林業大學心理學心理健康

平愛紅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

平愛紅*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當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改革勢在必行。東北林業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實現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回歸、內容完善、途徑多元化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及特征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取向,主要有三個特征:(1)重視人的積極因素。具備積極的力量是支撐人類活動的重要條件。積極心理學側重對人的積極價值引導,例如通過健全的心理學教育體系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系統的積極健康體系,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因素,從而更高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2)致力于實現心理學的價值回歸。心理學不僅僅是研究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科,而且還是側重積極心理學的知識體系。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實現了心理學系統價值,通過心理教育讓人們樹立相應的積極品質等,從而讓心理學回歸本質價值。(3)側重對問題的積極解釋。問題的產生是人對事物探索與創新的體現,積極心理學認為問題本身不會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而會阻礙人的健康品質的形成,但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充分發揮人的良好品質的過程,例如積極心理學認為同對問題的積極解決可以有效的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這樣能夠避免再次出現相同的問題,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參考經驗,實現人類社會的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問題:積極心理學的視角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開展三十余年,對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不幸事件的發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水平并沒有顯著提高,由于心理問題引起的大學生害人害己等惡性事件逐年增多,而更多的被我們認為屬于心理健康的學生在校期間也沒能抓緊時間、努力求知、奮發向上。其實,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大學生沒有積極的生活與成長目標,學習缺乏動力,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與努力的意義。而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此束手無策,其主要問題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還是以消極目標為主,以解決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為主要工作,重在篩查心理問題、診斷心理疾病以及對其進行緩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問題”為核心,教師以解決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為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種方式使得學生更加關注自己消極的一面,甚至沒有問題的學生也會查找自己消極的一面。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一種消極的思維定式,而對自己的積極品質不予關注。這種以消極目標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忽視甚至無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目標的存在和其巨大的價值,無法養成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無法顯著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1]。

(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脫離實際

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偏差必然帶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狹窄。廣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研究重點放在大學生各種心理障礙的表現、成因和矯治上,如對大學生抑郁、焦慮、社交障礙、人格障礙等等相關心理問題的研究上,而對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正常發展需要鮮少思考與研究。

彭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否貼近生活”等問題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50%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比較理論化;39%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太貼近生活;只有11%的大學生認為比較貼近生活。而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效用性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僅15%的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有幫助。由此可見,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脫節嚴重,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枯燥、乏味,沒有辦法獲得學生的認同,其功效性降到歷史低點。

1.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發揮不足。目前,“4321”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在保余額剛剛突破8億元,業務規模小、進度慢,遠不能滿足企業擔保需求。由于激勵和考核措施未落實,部分銀行對“4321”政銀擔合作業務中銀行需承擔20%的風險責任以及對貸款利率上浮不能超過同期貸款利率30%的規定持觀望態度,放貸積極性不高。有的設區市尚未建立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和代償補償機制,“4321”政銀擔合作業務推動困難。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具有醫學性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心理輔導、相關課程、心理健康宣傳周和講座等等。心理輔導大多采用個案方式,心理教師接診的多是自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一般采用咨詢、治療的方法處理學生的問題,醫學性明顯。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編寫也沒有科學的規范,質量更是良莠混雜,教材說教意味明顯,實際意義不大。相關的心理讀本和輿論宣傳,又以心理問題為專題,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

(四)師資隊伍數量短缺、專業結構不合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更是少的可憐。以2015年前的東北林業大學為例,在校學生2萬多人

,只有3位心理專職教師,還有9位輔導員兼職擔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種師資奇缺的狀況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取得成效。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結構存在不合理性。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教師都不是專業的,有的是輔導員或班主任兼職,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的是醫生,還有的是學校管理工作者等等。盡管他們能夠從事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心理輔導培訓,不能熟練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降低。

三、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一)教育目標從消除“問題”轉為關注“發展”

積極心理學家倡導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他們認為心理學的關注點不應是發現人的弱點或病態心理與行為,更應該側重培養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同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也不應只是消除“心理問題”,而應關注“心理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行為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通過培養和開發學生所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梢哉f,積極心理學從根本上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極目標與積極目標,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該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將3月25日-4月25日定為學校的“3·25”(善愛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月,設計了大學生心理活動“嘉年華”、朋輩輔導員成長與提高訓練、心理教師專業培訓等多個系列的系統活動。此次系列活動,目標積極、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專業性強,在學校及社會引起很大反響,《中國林業新聞網》、《生活報》等多家媒體都爭相對此事件進行報道與關注。

(二)教育內容從研究“問題”轉為培養“品質”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品質培養的過程也是各種心理問題解決的過程。例如基于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不斷激烈的環境下,大學生出現了“上學無用”的消極情緒,如果心理學家一味的強調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往往效果不佳,但是如果讓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市場形成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學生會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消除這種負面影響,從而真正形成積極健康的觀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以依據積極心理學的情緒體驗、人格塑造和環境構建三大主題設置:①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此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積極情緒體驗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和從容不迫地感受現在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愉悅、興趣、滿足、自尊自信、愛、主觀幸福感等。積極情緒體驗有助于消除焦慮、抑郁、悲傷等消極情緒,并使個體處于一種樂觀、美滿、愉悅的狀態,使人格達到一種積極、健康、和諧的境界。②積極的人格塑造,基于賽里格曼等積極心理學家的研究,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塑造良好的人格體系,例如高??梢远ㄆ诮M織學生參觀各種具有正能量的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塑造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品質。當然人格品質的塑造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出發點。③積極的環境構建,積極心理學非常重視社會背景下的人及其體驗的再認,認為積極團體和社會機構對于個人健康成長的意義重大。積極的環境構建要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大學生文體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心理氛圍,陶冶大學生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與積極情緒,進而培養積極品質[3]。

東北林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過每周固定兩次向全校學生開放沙盤室、作吧(即宣泄室)、聊吧(咨詢室)等工作室,讓學生釋放負面情緒。并開展多種團體積極心理學工作坊,如品味茶道、藝術欣賞、發現幸福等系列工作坊,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關注生活中的美好,進而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態與人格。

(三)教育形式向多元化發展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1.開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歐美一些國家的高校都開設了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2006年最受哈佛學子歡迎的課程就是本·沙哈爾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哈佛大學網站對“積極心理學”課程介紹如下:“本課主要是為營建一個充實人生的健全心理,內容包括快樂、自尊、理解、友情、愛情、成就、創造力、音樂、精神和幽默感等”。

東北林業大學對積極心理學課程的規劃已經開始,擁有積極心理學背景的教師來授課,教學資料也采用具有積極意義的心理健康書籍。教師在課堂上將傳播很多的積極理念,如怎樣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如何獲得友誼,如何培養自信等。另外,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親身感受和實際體驗,使得課程更有現實意義。

2.打造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作為學校隱性課程一部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有著潛在的作用。校園的文化建設,既包括校園的自然環境,也包括校園的人文環境。

東北林業大學非常關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與宣傳工作,開展了多種積極的心理體驗活動,發展了一些積極的社團組織,在校園里粘貼、準備了積極心理學相關研究結果等等。豐富積極的心理學思想會在不經意間滋潤學生們的心田,構成學生一種向上成長的力量。

3.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職能轉型。東北林業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開展團體的心理情景劇表演、心理活動體驗課和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等,促進學生的積極品質和潛能的發展。這些活動需要考慮情景性、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四原則。當然,對有心理困擾的同學,依然可以進行個別輔導。

(四)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專業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因素。①強化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東北林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積極參加了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的培訓,這是國內首屆積極心理學導師的培訓,專業且權威,教師將最新的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帶回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巨大。②教師不斷發掘自身的積極品質與力量。心理咨詢師通常會認為自己是心靈垃圾的“回收站”,工作就是要回收處理別人的“心靈垃圾”,因而會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辛苦、很痛苦,不堪回首。積極心理學給心理健康教師一個轉型的機會,“教人如何快樂”,很美的主題,很好的改變。教師體會到生活和工作帶給自己的快樂和滿足,然后,教學生同樣去體驗這種積極感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們在努力讀書學習,豐富自身的底蘊,成為“快樂”的締造者。③融合的師生關系。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下,師生雙方是平等的,可以互為教師,互相取長補短,發掘彼此的積極品質。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學生,讓學生覺得和老師交流順暢,也能促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以其嶄新的視角及全新的思維模式,實現了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目標回歸、內容完善、途徑多元化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建。東北林業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崔景貴.積極型心理教育:21世紀心理教育的主導范式[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2]彭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

[3]陳曉娟,任俊,馬甜語.積極心理健康的內涵解析[J].心理科學,2009(2).

*東北林業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572014BC31);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16Z012);東北林業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DL2016YJG004)。

平愛紅(1980-),女,山東莒縣人,碩士,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講師,從事教育與社會心理研究。

G444;G

A

1006-0049-(2017)20-0022-02

猜你喜歡
林業大學心理學心理健康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九屆編輯委員會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征稿簡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稿約
祖國的希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