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視角下養老模式的創新
——以遼寧省遼陽市為例

2017-01-29 16:16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關鍵詞:遼陽市管理中心養老

張 梅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136

社會工作視角下養老模式的創新
——以遼寧省遼陽市為例

張 梅*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136

在我國,由于家庭養老模式日益弱化,老人從家庭中獲得的養老資源、生活照料等越來越少,從家庭外部獲取養老需求越來越明顯。又因為社會福利政策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專業化服務建設不足等原因,對于老人養老問題解決的有效路徑之一則是專業的社會工作的有效介入。

養老問題;社會工作;互助模式

一、當今家庭養老模式的現狀

家庭養老雖是現在的一種養老模式的主流,但調查發現,遼陽社區內普遍出現子女們的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兒女們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自己的父母,對父母關心不足,照顧不周。同時有些老人不得不面對喪偶之痛,晚年的生活更讓自己產生多余的想法,這使得一些老年人感覺內心寂寞,心中產生自己的養老問題是兒女們的負擔的想法,所以說對于遼陽市來說,家庭養老模式也不是完全能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養老的需求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2050年中國老人人口數將達到4億占總人數的30%。老人記憶力下降,手腳不便,老年病較多。經調查遼陽市內,子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比例上升等等問題[1]。家政公司,護理中心,敬老機構管理水平不高,行業沒有形成良性的發展,不能有效及時的為老人提供服務。面對家庭養老模式功能的日益弱化,養老模式的創新與發展迫在眉睫。對于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在專業的社會工作視角下,建立新型養老模式,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養老模式。

三、養老模式出現的問題

(一)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標準化服務做的不到位

遼陽市標準化服務的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是無法做到的,同時養老機構發展滯后。政府政策制定、公共品供給都是面向大眾的,無法一對一深入每家每戶去開展工作。養老機構運營成本高,控制風險的能力較弱,監督措施弱。同時在養老院的老人自理能力較弱,同時對于親情關愛較少。院內護理工作人員專業程度低,工作壓力大,操作流程不規范。

(二)社區內部建立上門服務發展滯后

根據調查遼陽市內社區內部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相對較少。設施過于簡單,服務內容過于單一,致使許多的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每個社區只有簡單的文體娛樂設施,對于一些家政服務團隊還有社區醫院來說少之又少。至于老年人可通過一鍵呼叫管理中心,快捷的得到幫助,能夠方便地給子女撥打電話以及能夠讓老年人方便地進行健康體檢,根據體結果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也是相對欠缺的。

(三)社區內專業的服務機構建設不足

通過走訪與調查,遼陽市內在社區內部建立專業的社會服務機構特別少,有些建立的機構設施不完備,工作人員也不具備專業的素質,缺乏專業培訓。普遍雇用的是一些文化素質偏低的合同工或臨時工,或是出于照顧,吸納一些下崗女工,在觀念上認為這類工作本身就無多少學問或技能。

四、社會工作視角下養老模式的創新

(一)提供家庭服務,建立家庭養老新模式

社會工作的內容是為老人提供家政服務、家庭健康與管理服務。因為兒女們工作繁忙不在家,加上自己疾病纏身,家里一些活自己無法完成。社會工作者可以結合老人以及喪偶老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征,運用專業社工技巧幫助老人正確面對困難,切實幫助老人走出養老問題的困境。在社區與老人建立了電話聯系機制,只要老人有需求,打個電話,所在團隊成員可以及時趕到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提高的生活質量。挖掘自身潛能,樹立生活自信,重建社會關系,豐富晚年生活。

(二)建立專業健康服務體系與養老管理中心

通過在社區內部設立平臺引入全套軟硬件結合的專業健康服務體系,可以讓每一位老人都可以在社區服務站進行身體檢測,同時社區可以通過平臺為每一位老人幫助每一個到社區的老人實時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根據健康報告,老人可以相應地調整自身的活動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根據體結果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不斷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一卡通式服務,增加社區服務開放平臺[2]。同時管理中心設立多個部門,涵蓋家庭養老服務以及設立的養老中心部門,根據老人不同需求設立專項服務部門,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管理。當老年人發生意外時,能夠方便地向外界求助,及時通知管理中心進行相應處理。在管理中心子女方便的給老年人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社區內進行養老的老年人夜間健康預警、離床感知,管理中心及時發現并救助。養老管理中心根據身體狀況,子女可以方便的了解到老人身體狀況。

(三)由社會工作者引導建立社區內部互助網絡養老模式

老人無法從家庭解決養老困擾時,可以向社區提出需求申請,社區由專業的社工將有共同需求的老人組成集體,相互幫助與支持,共度養老難關。對于那些老人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無人照顧,也可以建立互助小組關系,通過每天社工與互助老人之間定時電話聯系,或登門拜訪,起到預防與解決緊急問題的作用,用小組集體的力量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建立一套互助機制,增強老人預防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后,社區內建立興趣小組,可以鼓勵老人們參加活動,重新適應社會生活,有助于老人們實現“再社會化”。同時針對個別的喪偶老人養老問題,社會工作者運用各種方法,改善喪偶老人與社區的關系,提高其自身的自助能力,促進老人們社區活動的參與意識,改善養老生活的質量。

五、總結

社會工作者應充分整合社區資源,保障老年人養老權益,幫助老年人建立更廣泛的人際關系網絡,調動老人的生活積極性。社會工作的介入,給老人賦予更多權力資源,增強老人成就感,樹立生活自信,為老人創造幸福祥和的社區環境,盡到社區工作的職能,從而提高社會工作的本土化的目標。建立為老人服務的體系與平臺,擴大其社區活動參與,通過互助模式,使其認識到自己對他人的作用與影響,最終增加老人的權力意識,增強老人生活自信心,使養老模式得以創新,提高養老的質量。

[1]王大偉.上海市空巢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狀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楊仔荷.社區照顧—中國養老模式的新取向[J].理論視角,2011(7):136-137.

張梅(1991-),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研究生,遼寧大學,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C

A

1006-0049-(2017)20-0207-01

猜你喜歡
遼陽市管理中心養老
健康管理中心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養老生活
漾皮膚管理中心
宸山皮膚管理中心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遼陽市人大常委會調研遼陽外事僑務工作
關于在蒙醫綜合醫院建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的探討
養老之要在于“安”
“像雷鋒那樣做人,今生無悔!”:記遼陽市白塔區南門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唐革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