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社會工作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沖突研究

2017-01-30 04:23張靖賢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關鍵詞:個人利益社會工作者大眾

張靖賢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100

?

淺談社會工作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沖突研究

張靖賢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100

在社會工作整體向前發展的良好態勢下,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很多問題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工作者的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之間的沖突。因此,本文試圖通過探討這一問題,為我國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一點意見。

社會工作;個人利益;職業社會責任;沖突

一、現狀描述

步入二十世紀以來,隨著政府對社會工作的重視,我國社會工作得到了大力發展。在此期間,各地出現了許多民辦社會工作機構。這也反映出我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不斷發展,許多高校畢業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個班只有個位數的學生從事社會工作專業。但是,反觀我國社會工作的現實處境,可以發現不容樂觀。我國的社會工作者的現實處境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大多數基層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比較低。在內地,即使是社會工作發展處于領先地位的廣東地區,一線社會工作者的基本工資基本上都在3000元-4500元之間。這在消費水平較高的廣東地區顯然是一個比較低的工資水平。我國的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第二,我國的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不高,晉升機會較少。除了少部分在政府編制內的社會工作者外,我國的大部分社會工作者是沒有編制的。第三,社會工作者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社會認可度不高。許多剛進入社會工作行業尤其是進入社區的社會工作者每天面對的工作十分沉重而又繁瑣,然而社會上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可度卻不是很高,很多大眾還是將社會工作者簡單的等同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以上三點都造成了社會工作者的流失率高升。

一方面是社會工作者的流失率高,另一方面是高校中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有意愿從事本專業的人數較低。雖然相比較以前社會工作專業的高校畢業學生從事社會工作人數有了提升,但是與其他專業相比,還是處于較低水平。造成這些現象的核心原因是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之間的沖突。

二、問題分析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社會工作者的個人利益包括獲得適當的薪資報酬、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職業的正確看待與認可以及能夠實現自己人生抱負的工作環境等等。社會工作作為一門職業,它首先要能滿足從事者的個人利益需求。如果空談理想,卻不能滿足人的需求,那么這門職業的前途肯定是堪憂的。

筆者認為,導致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之間產生沖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從政府方面來看。雖然這些年政府出臺了很多有助于壯大社會工作隊伍的文件,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關注社會工作的發展。但是,這些政策大多是在總體上的規劃,并沒有對真正關系到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的方面做到具體規定。然而要想讓社會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一線的社會工作者感受到政府文件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光靠表面上的支持肯定是不夠的。國內社會工作發展的“春天”總有一天會到來,在這之前,政府需要做的是給還處在“大寒”的社會工作發展注入一絲溫暖,這種溫暖需要讓人真切感受到。

第二,從社會大眾方面來看。[2]“社會工作者”等名稱既不能正確表達其具體內涵,也難以反映其職業地位,導致社會大眾對其認知不準確。即使是在政府出臺文件要求社區申報項目時必須要有社會工作師的參與,很多社區的社會工作專業出身的工作人員還是寥寥無幾。在申報項目時,社會工作師很多都存在名不符實的情況。

第三,從社會工作者自身方面來看。很多一線社會工作者都很年輕,他們會更多的考慮自身情況,需要養家糊口,在工作時不可避免地會更傾向于工資薪酬與工作晉升方面的考慮。這也導致這些社會工作者在產生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的沖突的時候,會偏向于個人利益滿足方面的考慮,最終導致社會工作的流失率較高。

三、對策

針對這種倫理困境,筆者認為解決方法也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從政府方面。政府在出臺相關性文件時,應該將內容盡量量化,通過將政策具體化,避免社區等在實施時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職業的準入門檻也應該適當提升?,F在的社會工作職業準入門檻太低,導致很多非社會工作專業的人員占據了本該由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從事的崗位。具體來說,應該規范社會工作師的職業水平考試,沒有通過水平測試的工作人員應該予以及時清理,為真正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第二,從社會大眾方面來看。社會大眾應該轉變對社會工作的片面認識,使社會工作者切實感受到自己的社會認可度得到提升。從社會工作者方面來看,首先,社會工作者應該要堅持自己的社會工作理想信念與情懷。一名合格的社會工作者,首先是一名有著社會工作專業情懷與信念的人,這使他們與其他專業的人區分開來。其次,社會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專業性的懷疑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平日里的認識,即很多規定要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從事的工作交給非本專業的人員來做也能進行下去。因此,社會工作者應該加強自身的社會工作職業水平,使社會大眾看到社會工作者整體隊伍專業性的提升。最后,社會工作者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觀念。在實現社會工作職業社會責任的時候,可以轉變方式,使自身的個人利益也能得到滿足。比如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創辦社會工作機構的形式,撰寫項目書,從政府那里攬項目來做。民政部早在2009年就曾經發布過關于促進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通知,可見國家對于創辦社會工作機構還是持支持態度的。

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社會工作者的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社會責任之間的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能夠采取適當的方法來化解這種沖突,從而使我國社會工作行業的“春天”真正的早日到來。

[1]社會工作回歸“社會”的可能性——臺灣社會工作發展的脈絡及啟示.社會工作,2016(5).

[2]劉詩琪.社會工作認知現狀調查分析及建議.教育前沿雜志.

張靖賢(1993-),男,江蘇常州人,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C

A

1006-0049-(2017)12-0099-01

猜你喜歡
個人利益社會工作者大眾
高等繼續教育在提升社會工作者核心職業能力中的作用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大眾ID.4
上汽大眾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社會質量理論視角下鄉村社區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漫畫哲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